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49726098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与东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帝国的巩固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帝国的延续东汉的兴衰,帝国的回望两汉的文化,【重点难点】 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目 录,第4 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陆贾列传,问题:为什么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呢?,一、汉初无为而治,材料:任何一种能够持续存在的统治,要有起码程度上的自愿服从性。 马克思韦伯(德),自愿服从性,合法性,正当性,不仅需要通过暴力恐怖所带来的强制性服从,还需要社会成员起码限度的自愿服从,即起码得有足

2、够数量 的人在心里觉得这种统治是“适当的”、“正当的”从而是“应该服从的”,政治统治才能维持下去,合法性的途径有三个,基于传统的神圣性,基于统治者个人超凡魅力,基于法理(依照某种公认的法则和理论) 的依据。,秦始皇,二世胡亥,秦朝的焚书坑儒,从它的实质意义上来讲,实际上它是企图用秦的本土文化或者就是那种法令的文化、 律令的文化来对全国进行文化整合,或者文化统一。秦朝文化统一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过于操之过急,还 因为它的这种法家文化本身就缺少一种很有渊源的文化传统,所以东方六国人民并不接受。,“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对于山东六国与关中地区不同的 文化风俗,汉朝中央政府没有像秦

3、那样试图用法家文化来整合、统一全国的文化,相反,它采取了一种不 干预的政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尊奉黄老之学,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修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治:汉承秦制(官僚政治),农民负担大大减轻。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

4、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二、汉武帝大一统,1、政治,汉初曾严重威胁中央政府统 治的封国体制是如何被破解的呢?,类似的举措还有哪些?,反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对西南夷和南越用兵,有设十三州刺史、重用酷吏,中外朝制度,推恩令,政治强化: 颁推恩令,削弱王侯 设立中朝,加强皇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设置刺史,监察豪强;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 察举选官,构建体系。,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

5、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十三州刺史,汉代官吏的选拔和任命,途径有三:察举、征辟、杂途。察举是选举的一种,号称正途。察举是帝国中央极其重视的一件事。 汉武帝曾下诏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因此,郡守、九卿、礼官、博士,如果不向中央政府举荐人才,就算有罪。 察举也是有科目的,比如孝廉、贤良、秀才。孝廉就是孝子和廉吏(重德);贤良有贤良方正(重德)和贤良文学(重才),秀才则叫秀才异等。总体上说,汉武帝的方针是德才兼备。,政治强化:,2、经济,五铢钱,材料1:“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上林的三个机构)铸,钱即多,而今天下非三官

6、钱 不得行。” 史记平准书 材料2:“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同等)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史记平准书,问:汉武帝为什么要铸五铢钱呢?,问:除此之外,汉武帝为了增加收入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诸侯王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收工商业财产税(算缗告缗),3、文化,削弱诸侯王威胁、 反击匈奴,开疆拓土加强经济控制,黄老思想,新儒学,P21史料阅读,董仲舒讲了什么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合作探究】依据下列材料概括董仲舒的思想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7、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

8、天人感应,为人处世,提出“三纲五常”,臣民都要服从皇帝统治;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容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认为天是万物是主宰,天子受命于天,臣民都要服从天子统治 但是同时,天和人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内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14,西汉的强盛,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私学,政治管理人才,做官,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15,三、帝国的延续东汉的兴衰,1.王莽篡位,矛盾激化,16,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

9、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汉初年存在哪些社会问题?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刑法重 赋税负担重 劳动力不足 吏治腐败,东汉的兴衰,三、帝国的延续东汉的兴衰,2.光武中兴:,巩固统一局面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强化皇权专制事归台阁,严控外戚; 加强中央集权裁并机构,整顿吏治; 加强社会整治提倡节俭,惩处腐败。,(1)强化政治权力:,能获取什么信息?,即位年纪比较小

10、,没有成年即位的;寿命普遍较低;政治动荡不安,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人们生活痛苦不堪,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du)!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预设:人们难以忍受原有的统治,汉朝统治的合法性遇到危机; 政府知道统治存在危机但无力解决,19,东汉的兴衰,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的民间,由张角创立太平道开始,传教十余年,信徒数十万。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发动领导了黄巾起义。 东

11、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义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刮)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后汉书,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导致东汉败亡的原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 豪强势力割据地方; 黄巾起义。,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28员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即豪强地主。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逐渐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四、帝国的回望两汉的文化,课后小结,24,文化,汉初立国,黄老之学 尊崇儒术,独尊儒学 文学艺术,种类繁多 东方技术,引领世界,OPTION 01,OPTION 02,OPTION 03,汉承秦制,郡国并行 武帝强盛,集权一统 宦官外戚,汉末危局 光武中兴,难阻割据,汉初贫弱,修养生息 武帝治理,严控经济 商业繁荣,丝国美誉 汉室王朝,东方雄踞,政治,经济,对外,北击匈奴,扩大疆域 张骞凿空,丝路花雨 文化交流,物种繁育 中西往来,文明传递,OPTION 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