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49725290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1.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2主要设计依据及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1.3水文气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1.4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1.5工程任务和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1.7工程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1.8工程拆迁和占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1.9工程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1.10结论、 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工程特性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2水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2.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2水文气象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2.3水文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4设计洪水 错

2、误!未定义书签3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3.1区域地质及地震 错误!未定义书签3.2工程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3.4各集镇排洪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3.5天然建筑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3.6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4工程任务和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4.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4.3工程建设的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4.4项目建设的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5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5.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5.2工程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5.3主要建筑物 错

3、误!未定义书签5.4工程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6工程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6.1施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6.2施工导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6.3主体工程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6.4施工总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6.5施工总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7工程拆迁和占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8工程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8.1工程安全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8.2建设管理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8.3工程管理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9投资概(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9.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9.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9.3人工工资标准及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9.4主要材料预算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9.5施工

4、风、 水、 电单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9.6有关费用取费费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9.7独立费用计算原则及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9.8预备费 错误!未定义书签9.9投资主要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9.10工程估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10结论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丰都县高家镇防洪工程包含 3条排洪渠,该镇滨临长江,建筑 依山而建,但镇后坡陡且集雨面积较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大历时 短。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内的洪 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 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2主要设计依据及标准防洪标准GB50210

5、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城市防洪设计规范 GJJ50 9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 9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 199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 199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丰都县高家镇总体规划修编 (-2020) 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三峡库区湖北省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一期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细则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及 4个集镇测量地形图。1.3水文气象1.3.1气象本防洪工程位于丰都县,丰都县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 受西南和东南季

6、风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少、云雾 多、四季分明、 立体气候差异大、春季雨早、 夏季酷热、 秋天多绵雨、冬季干燥等特点。工程区域天气受西风带天气系统以及 西南低涡、 西藏高压、 西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长江横切变是该流 域降水天气的主要动力条件,西太平洋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闷热,常伴有热雷雨发生,西藏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 空气干燥、天气久晴不雨,持续时间续长,干旱严重。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交替活动,控制着本工程区域时间 的长短及强弱,除影响温、湿、降水之外,也造成本流域降水量年 内分配极不均匀,因此,具有春雨、 伏旱、 秋绵、 冬干的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区域春季降水

7、较多,很少有春旱现象,降水较多 时间一直持续到七月上、中旬。此后,降水相对减少,在七、八月时处盛夏,气温高、 蒸发量大,常有旱象发生(伏早),至九、十月 雨量显著增加,但降水强度不大,形成秋雨绵绵(秋绵),以后随着气 温的减低,降雨逐渐减少,进入冬季雨量稀少季节(冬干),属典型的 季风气候特点。根据丰都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 ,多年平均气温18.3 C ,历年 极端最高气温 41.5 C ,极端最低气温-3.5 C ,无霜期长,多年平均306天,最长326天,最短287天。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 数为1300小时,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平均650小时,占全年 日照时数的50%。多年平均

8、降水量为1073.9mm,最大年降水量达1401.8mm(1982年),最小年降量 757.3mm(1992年)。降水年内分布 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510月为主雨季,降水量占77.28% ,而 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22.7% ,特别在冬干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 3 %左右。每年510月为主雨季,暴雨洪水多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有 关资料,年最大24小时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5 9月,占总数的97.5% ,其中:5月占2.5% , 6月占25% , 7月占35% , 8月占22.5% , 9月占12.5 % ,发生在10月份的仅有一次,且量级相对于历年最大 24小时暴雨值来讲是较小

9、的。工程所处区域为浅丘低山区,热量丰富,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3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00mm。工程区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mm,径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主雨 季与主汛期同步,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 59月,洪水由暴雨形成。 1.3.2水文工程区域的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 ,3月进入初汛开始涨水,洪 水量级一般不大;4 9月为主汛期,一般洪水峰高量大;10 11月 为汛末,洪水量级大致与3月同等级;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 流较小,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 49月,其中67月居多,盛夏8 月由于伏旱,发生年最大洪水的次数相对较少。工程区域为

10、特小流域,流域内植被较差,流域调蓄能力低,河网发达,支流坡度较大,产 汇流条件充分,坡面汇流较突出,洪水汇流迅速,陡涨陡落,历时短, 过程尖瘦,系单峰洪水。1、设计暴雨本防洪工程涉及场镇,周边无水文测站,但临近区域有丰都气象站。丰都气象站1h、6h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67系列,24小时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59系列,1/6h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6月)(以下简称手册)暴雨参 数。各时段暴雨设计参数成果见表1-1。表1-1各历时暴雨设计参数表运用资料T(h)1/61624丰都气象站H(mm)16.436.559.277.5Cv0.360.300.350.48Cs/Cv3

11、.53.53.53.5查手册暴雨H(mm)16.440.070.085.0Cv0.360.450.400.45Cs/Cv3.53.53.53.52、设计洪水计算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a、流域特征参数:在1/地形图上量算得各场镇各排洪渠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1。b、 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 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c、 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 2艮据本流域实际情况采用手册中的盆地丘陵区公式计算,即 咛4.8F-0-19, Cv = 0.18, Cs/Cv二3.5;汇流参数 m由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进行计算求得。计算成果见表1-2。表1-2排洪渠设

12、计洪水成果表渠道名资料来源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3.33%5%10%20%50%1#排洪渠丰都气象站29.326.324.122.319.316.111.4手册查值36.432.329.326.722.418.011.72#排洪渠丰都气象站2.231.991.821.671.431.180.817手册查值2.472.202.001.841.551.260.8273#排洪渠丰都气象站3.863.473.192.962.562.141.53手册查值5.654.964.464.033.322.601.583、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及成果采用由表1-2可看出,在洪水频率为一遇时,用手册暴雨参

13、数推算出来的成果比用丰都气象站暴雨资料计算出来的成果大,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防洪工程设计洪水采用手册暴雨资料 按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1-3。表1-3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推荐成果)渠道名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3.33%5%10%20%50%1#排洪渠36.432.329.326.722.418.011.72#排洪渠2.472.202.001.841.551.260.8273#排洪渠5.654.964.464.033.322.601.581.4工程地质工程区地处长江沿岸,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与川东褶皱山地交 接处,山脉呈NE-SW向展布,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主要分布迭瓦

14、 式单面山、鞍状残丘、宽缓斜面、深窄沟谷等众多微地貌单 元。区内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束垫江坳褶带内,由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向斜组成。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抬升相对稳定抬升交替形成多级夷平面。工程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统遂宁组(J3S)地层和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地滑堆积及人工堆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和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GB183306-)的规定,查出该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VI度。本工程场地内无断层经过,没有发现破碎带,对新近填土用支 挡结构治理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次拟建采用的排洪箱涵和挡 墙结构治理的工程措施。1.5工程任务和规模1.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