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9655951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48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学春(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山东省财政厅 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2013年8月 济南,“三农”工作经历了黄金10年,农村综合改革涵义 农村综合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继续与深化。财政部门是协调部门,是参与者、亲历者,有的是主要谋划者和积极推动者 。 免除农业税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尤其是广大的在基层财政工作的同志们。 税改办更名综改办,是“三农”政策开始真正由“少取”时期步入“多予”时代的标志之一。,“三农”工作经历了黄金10年,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以来的“三农”工作 过去十年间工作与成就 一、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二、我们取得了什么成就? 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我们面临着什么机遇与挑

2、战? 四、我们需要怎么干?,“三农”工作经历了黄金1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三农”工作经历了黄金10年,我国农村改革30年,主要是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是以促进农村上

3、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 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三农”工作经历了黄金10年,从现状看,农村改革要在3个层面上突破:一是已有惠农政策,今后需配套出台细化措施,不断提高惠农水平。二是有些方面的改革不彻底,需要加速向前推进。三是一些改革尚未启动,需要尽快展开。 总体来看,今后推进农村改革,“放活”是关键。无论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育新型经济组织,还是促进生产要素回流农村,都需要“放活”。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农村改革就深化了,反过来对城市会提出改革新要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会逐步形成。,“三农”工作经历了黄金10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

4、,国际环境有利于我们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恐”、我国加入WTO等。 宏观环境有利于“三农”主要全党重视、综合国力增强为“三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见下表) “三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 有利的宏观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三农”发展对全局的巨大贡献 一是农产品丰富和稳定的供给,保障着13亿人口的基本之需; 二是农民工的大举进城,加速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三是农村土地继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四是稳定的农村社会给全社会做出贡献(至少没有给大局添乱)。,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一、我们做了什么? 归

5、纳起来无外乎两点: 一是理论创新; 二是实践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一)理论创新: 1、“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 在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 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一)理论创新: 3、“两个趋向”的基本判断 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

6、是一个带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一个带普遍性的趋向” 4、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2006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提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一)理论创新: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 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7、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一)理论创新: 6、“三化同步”的重大思想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7、十八大在以上“三化同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息化 。 现在讲是“四化同步”。 以上共同构就了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体系,是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以来全党“三农”发展不断开辟新局面、取得新成就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二)实践创新: 1、彻底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始于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94年。 -每年直接减负133

8、5亿元,人均减负140元。自2006年起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改革资金10000亿元以上。 2、适时顺势开辟了以四补贴为主要标志的“农业补贴时 代”-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 3、全面放开了计划管控的“双轨制”粮食购销市场全面启动了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4、率先实行了比城镇学生还早一年的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5、大胆创立了农民多年不敢奢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全面普及了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二)实践创新: 7、加速拓展了“养老不用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8、成功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从耕地向林地扩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9、 9、大幅提高了囊括低收入人口的新一轮国家扶贫标准扶贫标准大幅度提高(上调到2300元,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我国仍有1.2亿贫困人口)。 10、公平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同票同权” 11、初步构建了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核心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12、接连出台了放宽进城落户条件等一系列善待农民工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二)实践创新: 开创性、制度化是最鲜明的特征。 10年间包括十个一号文件在内,出台的惠农政策之多、领域之宽、力度之大、覆盖之广、频率之快、含金量之高,均前所未有。 许多政策已经制度化,不可逆转。,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三农”工作,二、我们得到了什

10、么? (一)不断夯实的农业基础设施。 (二)丰富稳定的农产品供给。 (三)正在提高的农民生活水平。 (四)发生变化的乡村面貌。 (五)全面改善的公共服务。 (六)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三、我们面临着什么? 近期看,我们有三个担忧 长远看,我们要回答四个怎么办,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一)三个担忧 担忧之一 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能否持续。 担忧之二 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 效应对。 担忧之三 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端倪能否成 为发展趋势。,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二)四个怎么办 一是今后谁来种地? 二是农民如何进城? 三是乡村怎么治理? 四

11、是差距怎么缩小?,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后谁来种地?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三留守”问题突出,空巢户、空心村出现。老龄化不期而至,我国1.88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人超过1亿。农村劳动力供给趋紧,土地谁来耕种、新农村谁来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总体上讲不可能返乡务农,农村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会务农。,关于农村土地问题,1996年第一次农业详查耕地面积19亿5100万亩,目前耕地面积降到了18亿2500万亩,也就是10多年的时间中,减少了1亿2600万亩的耕地。 土地权益:强迫扭转,征地补偿不合理、不到位、不兑现,被上楼,等等。土地问题已经

12、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后谁来种地?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 不是家庭选择了农业,而是农业选择了家庭。世界各国概莫能外。 将来经营形式可能多样,但家庭经营是基础。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在全国有60多万,覆盖18%的农民 )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后谁来种地? 关于工商资本下乡问题 土地流转中有工商资本大规模、长时期租用农民家庭承包地,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眼前的好处:租金收入和打工收入。 存在的问题: 突破了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的规定。 农民从为自己生产变成为别人生产的打工者。 对

13、农村社会管理及基层政权带来冲击。 农民失去土地经营权之后生活保障将受到影响。,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民如何进城? 目前,户籍统计农业人口还有9.6亿,城镇化口径统计乡村人口只有6.7亿,表明有2亿9千万农民已经离土离乡、进入城镇。但这部分人户籍是农业人口又不在农村,必须高度重视。,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民如何进城? 关于城镇化问题 城镇化率已达51.27,但是有学者把此称为“夹生城镇化”。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史无前例、世所罕见。城镇人口30年增加5亿人。 城镇化不可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施“双轮驱动”。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今后“三

14、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民如何进城?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议论:现行的户籍管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少数落后国家的“专利”。 这种议论在前几年的议论非常高涨。,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民如何进城? 云南、重庆等地13家报纸对户籍政策的共同社论: 中国有受户籍制度之苦久矣!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之权利!然此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不合时宜地存在数十年之久之弊政至今仍时时困扰我广大民众,已到非革新不足以平民怨,非革新不足以与时俱进之境地。,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民如何进城? 中央的态度: 1、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2、引导非农业人

15、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3、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收回(宅基地、耕地、林地、草地),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民如何进城? 进城留乡:新、旧衣服的交换 五件旧衣服:承包地、宅基地、林地、集体成员权利、计划生育 三件新衣服:工作、住房、社保 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 不仅要问? 这样的交换等价吗?即使等价合理吗?,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乡村怎么治理?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农村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动,血缘地缘聚合作用削弱,各种新型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乡村怎么治理? 今后农村的组织结构什么样? 乡镇机构、党的基层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团组织和各种新型组织的功能、作用和关系。,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差距怎么缩小? 城乡差距: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本权益等各方面。 我们是不是到了一个全面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期待两个趋向的理论支撑 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 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综合国力的基本条件 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差距怎么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