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963192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源于生活,是由数学知识产生的源头决定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让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成为机械的技巧技能训练,情趣盎然的数学内容变得枯燥无味。尽管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并且现行的教材也配备了生活化很浓的插图,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景中,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意识的根深蒂固,仍然非常重视数学知

2、识的教学,而很少真正意义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化感受,往往是生活情景的创设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课堂教学又回归了知识技能训练的原点,导致生活情景和数学知识的学习貌合神离,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欲望,数学情感当然无存。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小学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想象,探究如何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还不能完全覆盖进入农村小学教室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二、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落实小学生体验感

3、受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这一原理,把学生生活和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三、理论依据,及实验假设1、“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活,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2、认知建构的理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4、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上述理论,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

5、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四、研究的主要成员与方法(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负责人:张延宁成员:张纪东 黄玉平 臧正平 武善义 单金良共中低年级主要研究:联系生活,学习数学,中年级主要研究:数学问题生活化,高年级主要研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研究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003 年 6 月2003 年 9 月)组织课题组成人员和教师认真学习,转变观念,确立课题意识,从理论上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基本理论框架。2、实验研究阶段(2003 年 9 月2007 年 5 月)按子课题分工,明确职责和实施要求全面付诸实践,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初步构建起“

6、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重视过程小结,反思得失,为全面总结作准备。3、总结阶段:(2007 年 6 月2007 年 7 月)(三)主要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中运用了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四)研究的对象本校 16 年级全体学生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时数进行教学,不再增加教学时数。五、研究过程1、加强培训,指明方向近几年来,学校注重校本培训,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了了解数学教学的最新精神和教科研动态,四年来,学校不惜经费,委派多名教师先后赴西安、榆林等地参加“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将新理念

7、和新方法带回来。2、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教育改革,观察先行。我们首先着眼于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实验启动以来,我们抓住一切机会邀请领导与专家作指导,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我们搜集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探讨,经常进行课例的分析、研讨,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进行对比,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3、先试点,后推广(1)试“小样”,取得初步经验我们进入课堂,深入学生,了解第一手材料,选取素材,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重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现探究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一堂堂实践课后,教师目睹了学生学习的显著效果,极大地激发了课题组教

8、师的积极性。此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纷纷进行实践。(2)产“批量”,逐步推广突破“小样”获得成功后,课题组成员进行反思评析,形成个案,总结成文,加以推广。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工作获得成效,教师们上得示范课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3)求质量,形成特色随着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校把课题研究成果向全校推广,学校通过进行优质课及优秀教学设计的讲评,让教师结合实际,研究如何合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谈自己的实施体会,重点谈得与失,教师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4、依托教学,在实践中探索“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课题组成立后,我们首先确定课题组活

9、动,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员入手,然后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活动质量,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组研究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了大量活动,开展了评优课、展示课、研讨课等一系列活动,四年来,我组成功地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着重实际操作的分析,群策群力,齐心协力设计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流程,教师在积极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针对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的得与失,反思课堂组织的优劣,并及时用“教后语”形式记录下来,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教师们以高涨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一篇篇学习笔记,一则则教育日记,一本本论文摘录,堆砌成他们学习的收获。记录他们努力探索科研的足

10、迹。六、研究的结果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经验且实验效果明显。(一)利用学生的发展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数学教学生活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世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2、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能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同学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

11、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本本的数学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是现实的、鲜活的,一篇篇的数学摘抄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课堂外的数学也精彩;一幅幅漂亮的数学剪贴小报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2)利于教师提高实验课题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教学质量、办学声誉不断提高,近四年来,大约有三十篇实验教师的课题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年会书面

12、交流,多位教师承担了校和市的示范性公开课,还有两位教师获得了“课改之星”称号。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注重运用相应理论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学校良好的氛围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七、实验中思索在课题研究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中,引发了我们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我们虽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入手,但由于研究人员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1、课题研究的力度不够,有些教师对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多,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2、如何处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探究生活化活动之间的矛盾?在研究活动中,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进程,在学生竞犹未尽时,有时只好停止研究活动,这样制约了探究的深入开展。3、变革应用题呈现方式,对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只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4、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对教师驾驭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