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962268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课 题 实 验 报 告一 、 背 景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提到教育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另一种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就是想实现教育的“第一种功能”,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可是,应该冷静地看到,当前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好,方法也好,结果也好,其现状并没有像我们所期盼的那样,有时甚至走向了其反面。就数学教学而言,因其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只是一味地传授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技能,而忽视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和锻炼;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

2、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浇铸出来的标准件。如此,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长此以往,我们有意无意间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走出传统教育的樊篱、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第一种功能?进行小课题研究、搞研究性学习就是良策之一。杨振宁教授曾在我国的一所小学里指出:“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什么是渗透性的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

3、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下你就学习了很多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接触,就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杨教授还说:“对美国学生来说,我会建议他们加强按部就班的学习,对中国学生来说,我要建议他们注意渗透性的学习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搞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小课题研究、搞研究性学习在国外早已蔚然成风,美国从小学开始就设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儿子矿矿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情景,如 8 岁时研究“蓝鲸”,10 岁时研究的课题是老鼠是否有决策能力等。我国颁发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增设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4、,而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正是贯彻这一精神的具体举措。小学阶段能否进行研究性学习,小学生是否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带着这样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二 、 研 究 过 程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逐步形成了研究的两条线:一是扎根于课堂教学之中的研究性学习,二是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小学数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形成类似“观察联想猜想尝试推理与判断”的以问题为载体的学习模式,该模式努力体现如下特征:1 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数学情境。2 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3 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4

5、 强调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5 强调学生通过研究进行意义建构。教学中,有时事先并不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让学习者自己概括事物的特征、性质,并归纳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由于是首次搞这样的研究活动,所以我们突出了过程的周密性,具体如下:确定研究对象。我们选择师专一附小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为初次研究对象,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学生主动

6、报名参加。先从点上求破,取得初步经验,向面上推广。营造研究氛围。我们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对课题组成员组织了五个讲座,通过国外生动有趣的事实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展望研究性学习的未来,形成乐于研究的心向,激活学生的研究欲望,诱发其研究动机。选好研究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给学生参考的选题有五类:日常生活与数学新规律、新发现与数学小发明、小制作与数学环境保护与数学医疗保健与数学。每一类里又有若干选项。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研究意向书。在选题时,我们强调,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进行的小课题研究,要确定一个重点,不要贪多;在组织形式上,以小组为单位,自愿组合,分工协作,联合攻关。最后由我们分类汇总,明确小组负

7、责人,开始运作。查阅有关资料。要求学生在选题时要查阅资料在确定课题后更要广泛地查阅、检索资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电脑的作用到网上去获取信息。制订研究计划。选题后,要求学生口头说出研究计划,计划中要对目标有清晰的表达,有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然后组织由老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选择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选用文献法、调查法,也可以选用实验法,还有些课题可以根据观察直接得出结论。组织课题实施。在研究中,我们给予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求学生做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帮助。举

8、行成果交流。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同时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三 、 案 例 举 隅课堂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呢?请看六班的一节关于“球”的实验课一、激趣引入。前阶段学校搞泥塑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了。泥塑有个基本功,就是能把橡皮泥等搓成小球,你能吗?请拿出橡皮泥看谁搓得标准、美观。学生搓好后教师揭示课题球。【创设情景,并完成课的初始调节。 】二、自主探究。1分小组学习。先让学生畅所欲言, 谈谈自己想了解球的哪些知 识。然后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通 过切割

9、、 观察、讨论,自己来解决关于球的一些知 识,准备过一会集体交流。【发挥小组作用,进行协作学习。 】2学生交流。(教师提出要求: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待会 还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归纳总结。)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名称:球面,球心(O),半径(r),直径( d)。特征:球面是曲面;一个球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半径是直径的 。【教学设计灵活,真正做到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3同学们将刚才说的归纳一下,将学到的知 识写在纸上,并 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使学生学会归纳,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质疑问难。下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则灵活解决

10、,如无学生提出,前两个 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怎样测量一个球的直径?如何证明一个球的直径都相等?(先 让学生说方法,可让学生用两块木板 夹住演示)球与圆有什么 联系与区 别?(先讨论,再交流。)如有学生提出表面积、体积问题,则告诉:同学们现在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还很大,不过同学们回去可以 查阅有关资料,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什么。(注:S= 或 S=4 ,V=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意义建构。】三、巩固练习。1看书并完成 P19 做一做第 2 题。2开放题。地球的赤道大约是一个半径是 6400 千米的圆。如果有一根长比赤道的周长多 1 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与赤道是同一圆心的圆,那么

11、,你的拳头能否从赤道与铁丝的空隙处穿过?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再 让学生说解答方法。全班 计算。如有时间可改成木星(赤道半径 71400 千米)等,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开放题的设计,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 过猜测与实际计算,加深了学生对球的知识建构。】四、小结全课。让学生总结球的特征。课题实施以来,这样的公开教学我们已进行了十多次,并且每次都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如果说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春雨点点,无声地溶入孩子们的心田,那么,“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它就像一支盛开的海棠,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之后,让学生想

12、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要做成圆形的?大家七嘴八舌,当一个学生说窨井盖也是圆形的时候,我微微一笑,接过了话茬,说:“是啊,窨井盖也是圆形的,做成圆形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做成其它形状的呢?请同学们回去研究、研究,好吗?”三天后,大家纷纷把研究的成果“发表”了出来,丁宁说:“我认为,窨井盖做成圆形的,主要是为了美观,因为我妈妈说,一切几何图形,圆最美。”余晨晔说:“我查阅了小学生数学报,报中说,做成圆形的,比做成其它图形省料。”孙雨薇也接过话茬说:“我妈妈是环卫工人,她告诉我做成圆形的还有安全的因素呢,假如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手在瞬间就能接触到窨井的边沿,而其它图形的对角线较长,人不一定抓到边沿

13、,容易出危险。”杨帆的话更是令人吃惊:“ 我爸爸是物理教师,他告诉我,在地下,圆柱的侧面受力最均匀,力的构造最稳定,因此窨井作成圆柱形比做成长方体更牢固。”听了学生的交流,我深有感触:“大家的成果真丰富,有些内容连老师都不知道,我要向你们学习。请大家就把刚才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小论文,好吗?”第二天,学校的“小课题之窗”里出现了一篇“窨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小论文,落款是六(二)班“小课题”第三研究组。四 、 评 价通过在我校六年级三个班实施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以 “球 ”的教学为例,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大基本要素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该课由传

14、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的、合作的关系。2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案的设计中无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质疑问难中就设计了灵活的预案。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开放题的设计就突破了教材的框框,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4媒介作用的转变。各种媒介由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由支持教师的“教”转变为支持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能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思考,协作

15、学习,即使学生的学习中出现错误,教师也是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灵活多变,为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历时一年半的“小课题研究”,虽仅局限于本校进行试点,却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都获益良多。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参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人数已达到 600 多人,由六年级普及到四、五年级,研究的课题多达 12 类 52 个,研究的科目也已由单纯的数学学科扩展到语文及其它学科,且大多数都有新的发现。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有其独到、新颖之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

16、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培养模仿能力的陈旧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五、结论进行小课题研究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了应试教育的教学形态,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广阔的数学海洋中,我们不应将学生培养成为循规蹈矩的泳者,而是培养他们成为搏击风浪的高手,这才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六、存在问题课题的实施,使我们看到了蕴藏于孩子身上的巨大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