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623803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课件总结》演示PPT(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Epidemiology,课件总结 Jokey,2,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二、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病因、提供措施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4,疾病分布,疾病的分布可分为地区、时间及人群分布。(简称三间分布)。 地区:地方性、地方病、外来输入性 时间: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 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民族、宗教,5,1.发

2、病率(incidence rate)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6,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某观察期内某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患病率=-k 同期的观察人口数,7,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与联系,1).患病率的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某人群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是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发病例数。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描述疾病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由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描述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3)患

3、病率=发病率*病程,8,现况研究,1.横断面调查(cross sectional study):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特定人群中的疾病或其他健康特征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2.现况研究(prevalence survey):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现况调查使用患病率指标,9,现况研究特点,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收集资料 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 不适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研究 相关因素的选择和解释存在一定限制,暴露因素最好是持

4、续不变的。 一般不设立对照组,10,普查(census) 定义 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定义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11,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 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和某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因素和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12,队列研究,定义: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或按

5、不同的暴露水平分成亚组,追踪随访一定时间,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各不同的亚组间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高暴露因素是否与某疾病的存在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的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带研究的物质(放射性照射、重金属等),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状态或特征(如性别、遗传、行为习惯、职业、感染等),13,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14,特点: 在时序上由前向后的 属于观察性研究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目的: 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研究疾病自然史。,15,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验证病因假说能力强,可证实因果联系 可了解疾病自然史; 可对多种结局进行研究

6、; 可直接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计算RR和AR等反映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资料可靠,回忆偏倚较小。,16,缺点: 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设计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观察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多; 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发生变化,都可使结果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17,分类 历史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或随访的起点是过去某个时间,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组时根据过去某时点进入队列的暴露情况,研究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可能已经发生,但资料的收集从暴露到结局的方向进行,适用于长诱导期和长潜伏期的疾病以及某些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的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偏倚

7、较小 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适用于评价对人体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18,对照 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选择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即为内对照,先选择一组研究人群,将其中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作为暴露组,其余非暴露者作为对照组 外对照:是从暴露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中选择的,可比性不如内对照,一般当暴露人群是职业暴露或特殊暴露人群时常用,随访观察可以免受暴露组的影响。,19,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分析,步骤: 1.将资料整理成四格表或列联表;,20,2.率的计算,1)累积发病率 (CI):用于研究人群数量较多、失访率低、资料较完整的封闭队列研究 2)发病密度(ID):用于开放队

8、列研究或者是封闭队列研究失访率较高时率的计算。,21,3)标化死亡比(SMR):用于研究对象少,结局事件发生率比较低时的资料分析。 标准人口预期发病或死亡数 = 标准人口的发病(或死亡)率 观察人数(或人年数),22,计算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的计算公式和意义。,23,1)相对危险度(RR): 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具有病因学意义。 RR=Ie/I0 2)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9、AR),又称为特异危险度,率差,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的绝对值。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AR=Ie-Io,24,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ercent attributable risk, AR%),又称为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EF)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AR%= (Ie Io) / Ie 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全人群中由于暴露而导致的发病率增加。 PAR=It-IO

10、 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全人群中由于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PAR%=(It-IO)/ It100,25,RR与AR区别联系,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重要指标,彼此密切相关,都能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即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但其计算公式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RR(相对危险度,率比)说明暴露者发生疾病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具有病因学意义; AR(归因危险度,特异危险度,率差)一般是对人群而言,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相比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26,RR、AR与PAR区别,RR和AR

11、都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即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 PAR和PAR%则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的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可能使发病率或死亡率减少的程度,既与AR、RR有关,又与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有关。 除非研究对象两组的暴露比例与人群中的恰好一致,否则,计算出来的AR、AR%与PAR和PAR%是不一致的。,27,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概念 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未患 这种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 暴露于某种(些)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暴 露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 的一种观察性研究。,28,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29,病例对照研究特点,属于观察研究

12、方法 即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干预,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 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即已知对象患病或未患病,再追溯其可能有关的原因 设立对照 难以证实因果关系,30,(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二)病例与对照匹配,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31,(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又称成组比较法,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应等于或多于病例。,32,(二)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 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分类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33,分类

13、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又称成组匹配,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 (individual matching) 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配成对(pair)或配成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 配 法(matching),34,匹配法注意事项: 慎重选择匹配因素 可疑病因决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比例一般为1:1,一般不超过1:4 其中,1:1匹配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 匹配的因素不宜过多,避免发生“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增加工作的难度,35,over-matc

14、hing: 匹配过度(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陡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头),应当注意避免 匹配的条件:某些因素或特征如性别、年龄、居住地等在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分布不一致; 匹配目的:去除这些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提高研究效率。,36,病例组的暴露率(P1 )和对照组暴露(P0 ) 优势比(odds ratio, OR)或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 值(第类错误的概率) 把握度1- (:第类错误的概率),(一)影响样本含量的有关参数,37,OR 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

15、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公式 OR:(a/c)/(b/d)=ad/bc,二 计算OR值,38,OR特点 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5% 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39,OR 可 信 区 间,由于OR值是通过一组样本调查所得的点估计值,存在抽样误差。因此,应该估计其可信区间。 如果OR的95%可信区间包含1,则表明联系无统计学意义。若OR1.0,则因素为疾病的保护因素。,40,RR (relative risk) 相对危险度,表示暴露组

16、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分析疾病 与暴露之间联系强度,是一种概率。病例对照研 究中不能计算概率,只能用OR代替RR。 RR = 暴露组的发生率/非暴露组的发生率。 OR的含义与RR均同。疾病率小于5%时,OR是 RR的极好近似值。,41,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2 检验 传统的四格表的专用公式 Mantel-Haenszel (M-H)方法 OR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及其意义,OR 95%CI=,成组比较法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一)不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42,(二)1:1配对资料的分析,匹配资料是由病例与对照结合成对子,列成如下的格式,表内的数字a、b、c、d 是病例与对照配成对的对子数 公式,1:1配对研究中疾病与暴露的关系,OR 95%C.I.=,43,分层分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