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623168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182 大小:9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_1(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业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特别是化学事故的应急 救援工作,特编写本书。应急救援工作是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保 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本书主要内容有:化学事故的概念、特点、发生原因;化学事故应急救 援的组织准备、预案的提出、训练与演习;化学事故的现场急救;医疗运送 与救护;医院救治;企业化学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化学危险源及化学事故应 急救援管理办法。 本书由王自齐、赵金垣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章亮芝、曲波、田 媛、盛兴旺、付方金、孙维生。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 第一章化学事故 一、化学事故的概念 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和土

2、壤或食物,因 而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发 生,称化学性事故。总之,化学事故系指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 危险事件。化学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突发性、危害性。 有记载的较早的化学事故,可举例如下。 80 年前的 1917 年 12 月 7 日,法国货船“蒙特布兰克”号驶入加拿 大新斯科舍省 (Nova Scotia)的哈利法克斯港,要与英国“海伊弗莱号”巡洋 舰相会。“蒙特布兰克”货船满载着欧洲战场需要的 TNT、苦味酸、火棉胶 及苯。该船在港口与比利时“伊莫(Imo) 号”船相撞,随后发生了强烈的爆炸, 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这次爆炸在 96

3、公里之外都可感觉到,总死亡人 数从未得到确认,但大约为 2000 4000 人。事故当日上午,哈利法克斯市一 所学校的 550 名儿童中,仅有 7 人幸存。市内大约有 800 人受伤, 25000 人 无家可归,市中心方圆 4 公里范围被夷为平地。由于海运负责人勇敢地采取 了行动,上了正抛锚于该港的英国“皮克托(Pictoa)号”弹药船,并打通海闸 门,使船任意漂去,船及货物在几分钟内沉没,而避免发生了第二次大爆炸, 才没使这场灾害造成更大的严重后果。事后,动用了火车从波士顿和纽约运来 了医药物资和医生,医营让给妇女和儿童居住。 80 年间,经历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化学事故,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

4、难, 近年来影响巨大的有美国联碳化物公司印度博帕尔工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 中国深圳“ 85”爆炸事故,中国温州电化厂氯气钢瓶爆炸事件等。 据 1988 年一出版物称,仅博帕尔事件即遗留了 3150 具尸体,受到永久影 响但未死亡的遗族人数达 4.5 万,有 60 万人要求赔偿。比全世界 40 多 年来所报道的化学事故的死亡人数总和还多。 二、化学事故的特点 为了说明化学事故的特点,现以典型事例来加以说明。 1993 年 8 月 5 日 13 时 25 分,位于深圳市东北部的清水河安贸储运 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 面积为 876 公顷 ) ,因化学品硝酸铵燃烧爆炸,12 栋 库房着火,四周建筑

5、物遭不同程度破坏。事故中死亡 15 人,伤 174 人,失 踪 8 人。直接经济损失约 2.4 亿元。 (1) 爆炸事故的起因深圳市清水河危险品仓库原是储运一般物资的仓库, 不具备储存危险物资的条件,却存放了大量的黄磷、酒精、二苯、二甲苯、 丙醇、油漆、火柴等易燃品;并储存了硝酸铵、保险粉等易爆品。引起燃烧 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4 号库房内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自燃起火,由于爆炸燃 烧达 16 小时未能及时控制火势,导致整个库房燃烧爆炸。 (2) 爆炸现场采取的主要措施首先组织力量灭火,组织了 1500 名武警 官兵,用 130 吨袋装水泥筑成一道隔离墙将仓库内的 230 吨双氧水与火区 隔开,才未

6、发生更大爆炸。 及时疏散事故现场附近居民是避免伤亡的重大举措。第二次爆炸发生在 14 时 26 分,爆炸的威力很大,爆炸的火球形状与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 云相似,引起较大伤亡。 从上述介绍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化学事故有以下突出特点: 化学物质大量意外排放或泄漏造成的事故,造成人体的伤亡及其惨重, 损失巨大。 化学事故不仅有化学性损害且具有损害多样性,即化学事故除可造成 死亡外,也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可以是急性中毒也可以是慢性中毒;不但影响本人也可影响后代;可以致畸 也可以致癌。 化学事故由于各种毒物分布广、事故多,因而污染严重,环境被污染 后,消除极困难。

7、化学事故不受地形、气象和季节影响。无论企业大小、气象条件如何, 也无论春夏秋冬,化学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化学物质种类多,估计有 500010000 种,因而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 十分困难,确诊很难。 化学事故有因毒物造成,也可因化学物质爆炸和火灾造成。 三、化学事故的后果 化学事故常发生在化工企业或化学物质存放处,也发生在中毒或爆炸与 燃烧时。引起化学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而化学产品种类繁多,物料多样, 产品三万种以上,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 自身造成的原因,也有生产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设备原因。发生化学事故, 引起爆炸和燃烧,或产生中毒,常常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

8、安全,带来不可 估量的严重后果。 1. 中毒 突发性化学事故常可导致多人中毒,甚至多人死亡,常被称为重大灾害性事 故,如发生中毒人数在 100 人以上,死亡人数在 30 人以上,则形成为特大灾害 性事故。 1979 年 9 月 7 日我国浙江省温州电化厂发生的氯气钢瓶爆炸事故,引 起死亡 41 人,门诊收治中毒人数 779 人是为一例。 1991 年 9 月 3 日江西上饶 地区发生的一甲胺 2.4 吨泄漏事故导致死亡 41 人也是一例。 引起化学事故的物质有以下种类:气体( 如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 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氯、氨、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 ,有机溶剂 (苯 胺、三硝基甲

9、苯等 ) ,以及有机磷农药等。当然,在常用的化学品中能引起化 学事故的不下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物质一定要有基本 条件,即毒物易弥散,而散发时有较多的人接触。从实际发生的情况看,化 学事故多集中在某几种化学物质上:氯气、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 化氢、硫酸二甲酯、光气等,主要由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组成,占全部 中毒事故的 75 以上。而其中氯气、一氧化碳、氨气三类化合物所致的化学 事故占 55 左右。这些毒物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不难理解的,首先,它们是 化学工业中的化肥、氯碱、合成纤维、炼油、染料、医药、军工生产中最基 本的原料,也是产品和副产品。在化工、石油化工、石油等产

10、业中应用和接 触十分广泛和密切的也是常见的有害气体。其次,由于刺激性气体遇水即可 生成酸或碱,腐蚀性很强,常使设备、管线损坏,发生跑、冒、滴、漏,外 逸的气体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导致人体中毒。 2. 爆炸和燃烧 爆炸和燃烧是化学事故中另一重要的原因,19491984 年全国石油化 工企业发生的化学事故 5899 起,设备原因占很大比重。 从大量的化工设备发生的爆炸与燃烧事故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19791988 年 10 月间,据全国 28 个省市化肥、 化工、炼油行业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化工设备与机器的爆炸事故 252 起, 占全部事故的 45.7 ,多是由于违章指挥与

11、操作、设备缺陷、操作人员素质 低而造成。 相同事故接连不断,同台设备连续发生相同事故。 例如:煤气发生炉水夹套超压爆炸; 停车检修前,未予置换或置换不合格,盲目动火; 未与生产设备隔绝,动火引起爆炸。 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1989 年 8 月 29 日,辽宁本溪市某化工厂聚 氯乙烯车间设备人孔和轴处大量泄漏,引起燃烧爆炸,死亡 12 人,伤 5 人。 1972 年 4 月 15 日,山西省某化肥厂运输氨罐车在途中发生爆炸,死亡 21 人,重伤 56 人,轻伤 99 人。 设备缺陷问题严重 a. 在设备缺陷中,因设计问题而导致的设备缺陷,特别是致燃烧和爆炸 屡见不鲜, 19821986 年压缩

12、机因设计而致的事故约占 50左右。 b. 材质不符要求,铸造、焊接质量低劣,阀门质量不佳导致事故的比比 皆是。 c. 因设计、制造缺陷原因而发生汽缸开裂次数占全部汽缸的 64 。 四、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应急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史,是人类与各种灾难做斗争的历史,也是人类 克服战胜灾难的发展史。同样,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包括 化学发展的进步 )分不开的。 化学事故及其医学救援是医学救援亦即灾难医学的一种,由于化学事故 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化学事故及其救援十分迫切,对其加 强管理更是十分必要。 当前,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加强了对化学事故的法律建设、救援体制的改 革和其

13、他方面的改进。 ( 一) 国外情况 由于一系列的化学事故的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及环境带来了极大 的灾难,被称为“毁灭性的”,特别是 1984 年印度发生的博帕尔事件以后, 震惊了世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果断地修改法规,投入资金,加强 培训。 美国:博帕尔事故和墨西哥城的乙烯、丙烯储罐管道破裂事故以后,针 对这些事故本身给印度人民、墨西哥和美国自身带来的灾难和影响迫使美国 调整了许多法规,以采取有效的办法制止事故的发生,有不少新的国家和地 方法规出台; 1986 年 1 月发布“新泽西州毒物灾害预防法案”; 1986 年 9 月发布“德克萨斯州有毒气体泄漏事故检测及预防计划”; 198

14、6 年 6 月发布“德拉瓦州极其危险物质风险管理法案”; 1989 年 11 月美国化学过程安全中心发布“化学过程安全技术管理指 导方针”; 1990 年美国石油协会发布“过程安全管理标准”; 1992 年 2 月 OSHA 发布“高度危害化学品的过程安全管理”; 1992 年发布“内华达州的化学灾害预防计划”; 1996 年 EPA 发布“风险管理建议计划”。 此外, OSHA 根据美国共有 2500 万工人和 60 多万从事与化学危险品有 关的职业,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规和办法,其中最著名的被称为 OSHA 法,要求: 每个化学危险品应有交接制度。 每个企业要提供 MSDS ,即每个物质

15、的安全卫生数据。要对每个雇 员提供安全卫生的技术培训和教育,特别是对化学危险物 品的雇员进行每年 40 小时的培训,取得证书方可上岗。 对职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健康监护。 除此之外, OSHA 还编写了“联邦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标准”提出: 雇主不能因各种装置、物品和设备运转等因素,造成雇员的伤害和职 业病。 每个雇员应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规章、规定和命令。 198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SUPERFUND 法的修正案,这个修正案是“化学 事故应急救援的最高法律依据”,该法第三部分为“应急计划和公众应知”, 主要内容如下。 组织机构。联邦和州一级成立化学事故应急反应委员会(FERA),设立 应急

16、反应队 (NRT)。 联邦应急反应委员会由下列单位组成:EPA 、OSHA 、国防部、商务部、 农业部、交通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局(卫生部 ) 、联邦应急事务管理局。 各州的应急反应委员会与联邦一级基本相同,只是职位高低不同。制定 和颁布极度危害化学品名单和阈限值。任何企业,只要生产和储 存、使用名单中任何一种物质,必须在 60 天内向地方应急反应中心和消防 部门申报,如不申报,主管部门将处以重额罚款。 规定了极度危害化学品的申报内容。规定了极度危害化学品的申报 程序。规定了极度危害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和对社会的责任。生产和 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每年应向 EPA、OSHA 提交年度报告。附:应 急救援组织框图 1. 美国化学事故应急反应组织结构框图 NERA 和 LERA 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 EPA,主要负责重大化学事故的应 急管理,热线咨询和重大事故的处理。 2. 应急机构和人员 联邦和州都设立应急反应委员会,联邦应急反应委员会或称( 反应委员会 ) 反应中心,州称为反应队伍,他们主要负责重大化学事故的应急管理、热线 咨询和日常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检查。 3. 应急管理与技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