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961446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冯延巳是南唐宰相。南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五代的乱世中,南唐偏安一隅,君臣中没什么政治军事人才,多次坐失良机,最后被宋太祖所灭。但应该说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浓的朝代。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都是词中大家。冯延巳有一首著名的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与他开玩笑,说:“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 ”冯延巳答:“未若陛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这是词史上的经典故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若论词的意境,唯有冯延巳的词最当得起“深美闳约”四字;还认为鹊踏枝和菩萨蛮十数阙是阳春集中“最煊赫”之作。按阳春集中共收鹊踏枝十四首,这里要分析的这一首是最有代表性的,很能见

2、出冯延巳词在意境风格方面的特色。冯延巳是一位善于写情的抒情词人。他并不隐讳自己的感情,在词中还表达得相当直白;但虽直白却不浅不露,意境深远,情韵悠长,感情深挚、缠绵、执著,因而有“旨隐” 、 “词隐”之誉(冯煦阳春集序 ) 。 这首词在第一句就直接地道出“闲情”二字,作为全词抒写的中心,笼罩着全篇。但正是第一句就写得极其曲折婉转,写出词人内心极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抛掷久”三个字,是说这闲情在心间已是纠缠很久了,它令人痛苦、难过,曾下决心要忘掉它,摆脱它。 “抛掷” ,就表现出一种主观的意向和努力。然而,在前面加上“谁道”二字,就以一种反诘的语气有力地否定了这种意向和努力。词人是确实曾经想

3、要抛掷掉它的,然而经过努力竟终未能抛掷掉;而最终又发现,并且还不能不承认,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实在是不愿意抛掉它的。这“闲情”是如此的缠绵、深沉,简直是忘不掉、拂不去、摆不脱、斩不断的一缕悠长不绝的情思。可是,这“闲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它包含着什么样的具体内容,词中始终没有明白地揭示出来,因而费人猜测,又耐人寻味。从全词隐约透露出的一点意绪看,词人抒写的很可能是一段逝去已久却难以忘却的恋情。这恋情带给他深沉的忧伤和痛苦,折磨得他难以忍受,所以想要抛掷、忘掉;但在忧愁与痛苦中,却又不免时时泛起一种虽早已逝去却仍然历久不忘、不灭也不淡的甜蜜与幸福。因此,词人无法抛掉它,实在也不想真的抛掉它。次

4、句中的“每”字和“还依旧”三字,是同首句中的“久”字相呼应的。这“闲愁”郁积在怀,永注心间,年复一年。每到春来,一种莫名的惆怅之情便涌上心头,其沉重、缠绵不减当年。春日本是万物萌生、催人奋发的,为什么词人反而格外伤情呢?一则固然可能因为春意勃发,容易引起人感情的苏醒;再则更大的可能,是那段难以忘怀的恋情是发生在春天,因而触景生情,更能唤起那原本就没有失去的记忆。三、四两句更进一层,在极痛苦中写出一种虽死而不悔的执著。词人确实承受不起这份沉重的忧愁和伤感,却又抛掷不下或不愿抛掷,便只好每日在花前饮酒自醉,借以消愁解恨。揽镜自照,猛见朱颜消瘦,不免心惊;但深情难忘也难解,为此而病酒伤身,憔悴消瘦也

5、是应该的,值得的。这里我们不禁想起柳永凤栖梧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里表现的正是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深情与执著。下阙开头换一个角度,承上阙“春来”二字写春景,通过景色进一步抒情。写春景不写盛开的鲜花,因为那太绚丽也太热烈了,与词人的心境意绪不合;他写河畔漫无边际的青草,写堤上细丝飘动的柳条,那碧绿、那绵远、那柔细,在人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清寂悠远的境界和深长缠绵的情思。七个字,字字景语,字字亦是情语。 接下来,又承上阙“惆怅还依旧”发问:“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是向青芜问,向堤柳问,也是向自己问。惆怅之情,年年依旧,又年年新生,更显得深沉、永固,绵长不绝。这一问,所传达

6、的仍是那种难于承受、无可奈何、欲抛掷而难于抛掷、实际是不想抛掷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词人虽提问,春色却无法回答,自己也无意于让它回答。因而末二句撇开提问,转而刻画词人的自我形象:“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他独立于小楼之上,寒风满袖,那样孤寂,那样清冷,那样落寞,时间在静默沉想中悄然流逝,不觉已到了月上树梢、路无行人的黄昏时候了。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人在景中,而景又充满了人的感受、感情。因而,词意的发展似转而未转,似断而未断,由环境、景物、感受融合而创造出的词人孤寂忧伤的自我形象,已然婉曲含蓄地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正因为他心中年积月累地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 ,才那样一

7、经春色的触发,便产生出一种似旧而实新的惆怅之情来。统观这首词所抒写的情感,在第一句中便已直接明白地道出来了。但似直而曲,似显而隐,全词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复描写抒发,将他无尽的愁思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完足,非常饱满,读后使我们不能不被他所创造的艺术气氛和感情所包围、所感染,从中迷离恍惚而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那斩割不断的绵远而沉重的愁思。我想,这大约就是王国维所赞美的冯延巳词“深美闳约”的艺术意境的特点吧?答: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结句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这首词妙在写

8、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 ,下片说“年年” ,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我们上次讲韦庄的词,说陈廷焯对韦词的评语是“似直而纡

9、,似达而郁” 。冯正中的词也是沉绵郁结,但与韦庄又有什么不同呢?下边我们就要细加分析了。首先要讲的是冯词的感情境界和韦词的感情事件不同,其次讲传达叙写的方式有何不同。先从第一点来看,韦庄的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事件说得很清楚,是两人之间的分别。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无处觅。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写得非常诚挚,感情的事件也很分明。而冯正中的开头一句是“谁道闲情抛弃久” ,什么是“闲情” ,就是最难摆脱的,是说你一清闲下来就会涌现在心头的那一种情思。魏文帝曹丕有一首四言诗善歌行 ,其中有几句说:“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高山之上必有崖石,树林之中必有树

10、枝,我心中的哀伤忧愁却不知来自何方,而且我这种感情也无法向人诉说。如果你是为了某一个事件而哀愁,你就可以分明的向别人诉说,可是有一种哀愁是连你都不能说明的,闲来就会涌上心头的,这是所谓闲情。这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情绪,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永恒的,所以我说韦庄所写的是感情的事件,冯正中所写的是感情的境界。下面再来看传达方式上的不同。 “谁道闲情抛弃久” ,是说我曾经致力于抛弃闲情,冯正中的词,如按西洋的悲剧精神来说,他是晚唐词人最富悲剧精神的人物。悲剧的精神有两点特色,一是要奋斗挣扎的努力,二是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冯正中的词不但表现了一种境界,而且还带有奋斗挣扎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1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温、韦、冯词时,各选了他们一句词来代表其特色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已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和泪”是一种悲哀,“和泪试严妆”是说冯正中的词中对自己的感情有一种固执,有一种操守。 “试”是努力尝试,是在和泪的悲哀之中也要保持严妆的美丽,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殉身无悔的精神正是正中词的特色。“严妆”是要对镜梳妆的,正中词中对他自己的奋斗、挣扎,对他自己的固执操守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故而有一份反省自觉,是心甘情愿的做这一选择的。不管是对学问、对事业、对感情,如果遇到一次失败就不再干下去,那真是缺乏

12、悲剧精神,屡次经过挫折,屡次努力站起来而终于成功,固然最好,即使最后跌倒了不能再起来,也仍然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这首词开端所写的“谁道闲情抛弃久” , “闲情抛弃久” ,是说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挣扎努力,要将那间情抛弃,而加上“谁道”二字,用反问句表示这竟未能做到,使“闲情抛弃久”的奋斗化为乌有。下面再继之以“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每到”二字的口吻非常重要,只是一年的春天到来吗?只是今年的春天到来吗?不只是一年,不只是今年,而是每年,他所写的不是某一年的偶发事件,而是长久存在的一种情意。“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他所写的完全是自己盘旋郁结的感情的姿态。 “闲情”二字值得注

13、意,它没有具体的情事,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的一种闲来就会涌上心头的情绪,由“闲情”说到“抛弃” ,是一种挣扎的努力,是一种带有反省的挣扎的努力,是我在与自己的闲情奋斗抗争,所以说要将闲情抛弃。我们可以用韦庄的一句词做说明,韦庄词的“不忍把伊书迹” ,是说我不能忍受、负荷这种相思怀念的感情,因为一旦看到她的墨迹,那相思怀念的感情就会把我压倒。韦庄所写的是确指的“伊人” ,而冯正中所写的是抛弃不掉的那一份闲情,是他不能负担得了的那一份闲情中的痛苦和悲哀“闲情抛弃久” ,是说他经过了长久的努力去抛弃闲情,然而他又在此句开端用了“谁道”二字,又完全把“闲情”打回来了。 “谁道”者是没有料到之词,我

14、以为已经把闲情抛弃了,谁想到我竟没有把闲情完全抛弃,这里有多层的转折,是经过挣扎而无法摆脱的感情。冯正中再下面写得更是盘旋郁结,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是每到春天都有这样的惆怅, “闲情”是没有确指的, “惆怅”也是没有确指的。所谓“惆怅”者,我以为就是一种好像若有所追求,又若有所失落,是你精神的彷徨追寻而无所依托的感觉。冯正中所写的“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正是说他心中有一种无法具体言说的感觉,不是悲哀,不是忧愁,不是为某一个人,某一事件,而是经常处于这样一种若有所失落、若有所追寻的怅惘之中。这正是他感情的状态。下面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王国维一再强调“词之雅郑在神

15、不在貌” ,我们若只看外表,就只会看到他消极的内容,故而得考查其所传达的精神境界。花前为什么要病酒,可以分成几层来体会他的意思。李商隐的两句诗说:“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更无人。 ”花与月是大自然的美好事物,酒与人是人世间的美好事物。纵然大自然有花有月,本来圆满,但因为既无酒又无人,却是缺陷,就因为这圆满与缺陷的对比,使本来圆满的也变成缺陷了。应该与什么人一起欣赏这花与月,李白的诗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花与酒是美好的,然而“独酌无相亲”却是人世的遗憾和悲哀,李白要挣扎起来,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与词人的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就因为他们各自对人

16、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李商隐沉没于悲哀之中,而李白虽有悲哀寂寞的一面,却又有飞扬腾跃的一面。杜甫也写过两句诗说:“竹叶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竹叶指酒,有花必要有酒来酬答,就是说必须用美酒来表示对花的喜悦和爱护之意,这是为什么有花必须有酒的原因。为什么有花有酒而非得到“病酒”的程度?杜甫的曲江二首有句云:“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一般人的感觉迟钝,要看到很多花都落了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而杜甫却只从一片花瓣的飘落便意识到了春天不再完美,那是对春天何等真挚的爱情,何等严格的要求,仅是看到春光的渐减,就有此感觉,又怎么能有心面对那风飘万点的落红。最后,杜甫以“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的对句推进感情,一般人写对句感情是平行的,而杜甫的这一对句是渐进的。 “经眼”是形容花期之短暂,如过眼烟云。 “欲尽”则言残红,从“一片花飞” 、 “风飘万点”到“欲尽”的残红,是美好生命的消亡,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过程。看得不多、看得不久,故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