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8744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部编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找出下列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在后面的【】里改正。 1. ()A.盘盂 (y) B. 蝈蝈 (gu) C. 万事俱 (j ) 备【】 2. () A.鸿鹄 (h) B.孰 (s)轻孰重 C. 惊蛰 (zh)【】 3. ()A.蝎 (xi ) 子 B.沧沧凉凉 (c n) C. 华 (hu) 罗庚【】 二、读拼音,写词语。 x shu i g n cu sh j bi n ji ji yu n sh gu l ng y x z o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小城一()小刀一()玻璃 一()学者一()小蝎子一()梦 四、下列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小世

2、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 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保护”的近义词是: 珍惜) B.这件普通的事被他敏锐地注意到了。(“敏锐”的反义词是:灵活) C.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遥远”的反义词是:靠近) D.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恐怖”的近义词是:恐怕) 五、根据意思写出本单元课文中的词语。 1. 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2. 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3. 比喻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先解释下列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 然: 。 (2)弈秋,通国

3、之善弈者也。 通:善: 。 七、日积月累。 1. 穷则变,。 2. ,日日新,。 3. 青,。 4.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八、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两小儿辩日选自 _,孔子是 _学派的创始人。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盘盂 ( ) (2)孰 为汝 多知乎( )( )

4、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2)孔子不能决也 (3)孰为汝多知乎 ? 4. 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3 分) 5. 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 九、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 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su)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n ng)信度,无自信也。” 1.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2. 解释“之”字在句中

5、的意思。 (1) 反归取之 。( ) (2) 何不试之 以足。( ) (3) 至之 市而忘操之 。( )( ) 3. 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4.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十、习作芳草地。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 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 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参考答案: 一、1.C j 2.B sh 3.C hu 二、蟋蟀干脆射击辩解救援砂锅领域洗澡 三、座把层位个个 四、D 五、1. 无独有偶 2. 见微知著 3. 司空见惯 六、1.

6、因为这样因为是你的智慧不如他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 全擅长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七、 1. 变则通通则久 2.苟日新又日新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苟利 于民不必循旧 八、1. 列子 ? 汤问儒家 2. (1) y (2)sh r 3. (1)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2)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3)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 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 中午离人远; 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 午离人近。 5. 一儿从大小角度 (视觉) 看问题,另一儿从温度角度( 触觉)看问题。 九、1.D 2. (1)代词,代尺码。(2)代词,代鞋。(3)动词,到。代词,代 尺码。 3. (1)( 郑人) 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2)(我)宁可相信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 ( 的脚) 。 4. 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 才是解 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