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9583626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1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备考指南 考纲内容高频考点高考示例考查频度 文化的继承 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及其影响; (2)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 (4)文化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特 点及影响;文 化继承与发展 的关系 2017 全国, 40(1)(3) 2017 全国, 20 2017 全国,39(3) 2016 全国, 19 2013 全国, 19 2013 全国,39(2) 5 年 6 考 核心提示 1一个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三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3四个表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4四个因素:影响

2、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必背术语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 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答案:现实生活相对稳定性习俗思想稳定性民族 性积极消极精华糟粕?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继承? 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创造 核心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

3、点及影响 1认识传统文化 含 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表 现 形 式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 表 现 形 式 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点 影 响 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影

4、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的消极作用 2.区分传统文化的两大特点 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 不同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 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 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 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 活过程中创造的,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侧重 点不 同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 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 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 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 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 文化的不同之处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

5、面性 从传统文 化自身看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阻碍社 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 作用 从时代的 需要看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 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 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 社会发展 命题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题】 (2016 课标,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 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 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

6、、电效果,配以情景 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 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 内外,主要得益于 ()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 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 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B CD 破题思路:第一步,提取题干中心意思。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 第二步,把握设问指向。现代杂技艺术发展的原因。 第三步,确定答题知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步,分析题肢。题干没有涉及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故与题 干无关。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因为文化继承 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故观点错误。

7、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到了传统和现代 的结合、现代艺术手段和展现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故正确。 答案:D 对点训练 (2016 江苏单科, 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 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 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 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中 “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 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说明了传统文化

8、具有相对稳定性,B 正确。鲜明的 民族性是指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时代的先进性是指文化需 要不断地创新,强大的包容性是指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C、D 均与 题意不符。 答案:B 失分点一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 ”与 “不变的相对性 ”的关系。 矫正训练1(2014 北京卷 )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 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 向人 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

9、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 传统美德 ()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解析: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A 错误。B 否认了文化创新和 发展的必要性; C 否认了社会的变化发展;从传统道德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可 以看出 D 符合题意。 答案:D 失分点二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提醒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 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认为 “传统文化对社会 和个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 发展。二是不能认为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 展的源泉。 矫

10、正训练 2(2013 广东卷 )2013年 1 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 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 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乙的不足之处 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形成 完美人格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B CD 解析: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错误,书法不直接提高人 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正确。 答案:D 核心考点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

11、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 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须“移 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发展 原 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 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 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 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 应地发生变化 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度用 做 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积

12、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 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 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 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 化 关 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 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提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 3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文化继承 区 别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 间 纵向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 间 原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联系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 育在其

13、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命题点文化继承与发展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2016 课标,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产,声腔刚直高亢、 磅礴豪迈, 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 2016 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 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 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 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14、 AB C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 践,故说法错误。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 不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故说法错误。 切题。 答案:A 对点训练 2017 课标, 40(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 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 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 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 、 楚辞、唐宋诗词、毛泽

15、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 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 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 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 ”等环节,启用 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 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总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16、解析:(1)本问考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 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的做法 组织答案。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 ” 说明中国诗词大会选材广泛,所 选诗词代表性强; “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说明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应 用新媒体互动 ” 说明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说 明引导民众广泛参与。(2)本问考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学校开展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 围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提建议。 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 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运用现代传播技 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 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15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