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51928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六单元多彩童年 童年是一段五彩缤纷的时光。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活泼可爱, 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纯真机灵,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种瓜”的天真无邪,都是我们童年的华彩。童年是花园中最鲜艳的一朵花,是宝 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童年带给我们欢乐,给我们的灵魂注入真、善、美,让 我们更好地茁壮成长。 走进本单元,我们将感受到:在溪边垂钓、在江中游泳、在林中嬉闹的童年 生活的快乐; “剃头大师”为表弟剃头的有趣;在阴雨天,冰心吹着肥皂泡,那 轻清脆丽的小圆球带给她快乐、骄傲和希望; 为了和朋友的约定, 宋庆龄放弃去 伯伯家看鸽子, 等待朋友的到来的诚信。 学习本单元,

2、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难懂的句子;学会写一个身边的人,并写出其特点。 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 肥皂泡我不能失信 4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 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 句子”,通过精读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提升自己的认识。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课时 安排 课 文 童年的 水墨画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 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 多姿多彩、自由自在。 1. 认识 30 个生 字, 读准 1 个多音字, 会写 37 个字,会写 4

3、1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背 诵溪边。 3. 默读课文;能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 2 课时 剃头大师 本文记叙“我”给表 弟剃头的趣事,折射出童 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 2 课时 肥皂泡 本文写“我”童年时 代吹肥皂泡的经历,写出 2 课时 2 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 好的憧憬。 懂的句子;能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 4. 能体会文章丰 富的想象,说出肥皂 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 处。 5. 能说出课文以 “剃头大师”作为题 目的好处。 我不能失信 本 文 讲 述 了 宋庆 龄 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赞美了她诚实守信的可 贵品质。 1 课时 习 作 身边那些有 特点的人 引 导 学 生 通 过一 件

4、 事或人物的一系列行为 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 够给文章拟定一个恰当 的题目。 1. 写一个人,尝 试写出他的特点。 2. 能给习作取一 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 目。 2 课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引 导 学 生 联 系本 单 元课文,结合阅读体验, 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理 解难懂句子的方法;编排 了 8 个与海岛、港口有关 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画 面,在语境中认识“旭、 屿”等 6 个生字;安排了 两个内容,一是引导学生 发现汉语一词多义的现 象;二是仿照例子,练习 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积累 以“改过”为主题的名 言。 1. 能结合自己的 阅读体验,总结理解 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 学习一

5、些与海 岛、 港口有关的词语, 认识 6 个生字,并能 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 认识汉语一词 多义的语言现象。 4. 能仿照例子,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 话。 5. 朗读和背诵4 句关于“改过”的名 言。 2 课时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3 18 童年的水墨画 文 本 分 析 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 小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生 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无穷趣味。 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诗歌先描绘平静的 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 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

6、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 了色彩美感;接下来,描绘了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钓鱼孩子的倒影、钓 鱼竿、红蜻蜓,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直到鱼儿上钩的一刹那,溪水动 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画面顿时变得生机盎然。这一静一动的结合, 是本诗的微妙高明之处。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场 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钻入水中,接下来“一阵 水花”与“两排银牙”,将童年的烂漫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 仿佛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 的欢乐情形。诗的第二句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 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蘑

7、菇”与“斗 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教学的重 点就在于辅助学生学习诗歌这种体裁,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 感悟诗情、体验诗境,领悟寥寥几句诗歌表现出的浓郁的童年趣味。 教 学 目 标 1. 认识“墨、染”等 6 个字,会写“墨、染”等11 个字,会写“水墨 画、垂柳”等 13 个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 边。 3.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 学 重 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

8、悟诗 歌表达的情感。 2. 体会诗歌特有的表达方 式,感诗“情”、悟诗“境”。 教 学 难 点 通过想象、体悟判断 诗句的意思,从而完整理 解诗意。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4 1. 认识“墨、染”等6 个字,会写“墨、染”等11 个字,会写“水墨画、 垂柳”等 13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 理解重点诗句意义, 初步体会诗歌所描摹的画面。 4. 学习溪边,背诵溪边。 1.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整首诗表现的画面。 2. 合作交流,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

9、题 1. 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学生感情,引出话题。 导语: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每每听到这首歌, 老师心里就会浮现出一 幅幅童年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充满无限美好的童年阶段,能和老师 说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吗?(学生自由发言。) 2. 出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教师过渡引入教学。 过渡: 刚才听了大家的讲述,我感觉到童年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与众不同的, 它就像一幅幅画一样,印在我们脑海中,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跟随 诗人张继楼的脚步,选取童年的几个画面,将它们画出来。 二、识字记词,整体感知 1. 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同桌互相

10、检查,看对方能否做到 流利、正确地朗读。 (2)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 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或者短语,概括主要内容。 2. 检查自读情况。 5 (1)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正音: “碎”是平舌音,“染、溅”是前鼻音,“浪”是后鼻音。 (2)出示词语课件,认读词语,通过词语进行诗歌联想。 A.墨水墨画: 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墨画”的认知,教师适时简单补充相关内容。(水墨画 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猜一猜“童年的水墨画”上面画了 什么内容?结合“水墨画”的特点来整体理解一下课文。 B.葫水葫芦: 出示课文插图, 提出问题:在课文中“水

11、葫芦” 为什么要加引号? “水葫芦” 具体指的是什么? C.蘑菇: 出示蘑菇图片, 附诗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体会“斗笠”与“蘑 菇”之间的关系,感知作者比喻的恰当。 (3)指导重点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墨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 注意“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 “土” 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染上面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面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 展。 碎“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 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爽注意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撇、捺,先 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的两个,最后写竖撇和捺。 3. 播放

12、朗读音频,感受节奏与情感,想象画面。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已经对生字新词进行了梳理,同时通过几个词 语的联想,相信同学们已经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几幅“水墨 画”,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朗读音频的节奏,静静体会朗读出的感情,在脑海 中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将每一句描写的画面尽力想象出来,体会诗歌的韵味。 4. 总结课文,指导学生齐读诗歌,教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与强调。 6 预设:课件出示“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拾蘑菇”,总结诗歌大致 内容。指导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三、学习溪边 1. 再次自读,小组讨论。 (1)大声朗读并思考:你在溪边看到了什么样

13、的画面?溪边有哪些景物?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将诗中出现的景物归纳出来,同时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与小组同学进 行交流。 2. 汇报交流,合作探究。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景物画面。 (2)出示课件“溪边钓鱼图”,呈现有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 鱼儿等景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图中的这些景物描绘出来。 (3) 聚焦重点诗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进而“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结合前后文梳理全诗意义。 预设:“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一幅静态画面,还可以说成“溪水把人影染 绿了”,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出,春天的小溪是多么的清澈、干净,连倒映在溪水 上的人影都变成了碧绿碧绿

14、的;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静静的水面被这突 如其来的“扑腾一声” 给打破,“人影”为什么会“碎”呢?是因为鱼儿上钩了, 水面动了起来,人影也就因水面的震荡而裂开。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诗歌画面,组织学生交流,感受情绪,走 进诗歌意境。 过渡:人影被打碎的那一刹那, 草地上都蹦跳着欢笑声。 假设现在你就是溪 边的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象, 你会如何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呢?此时你的心情又 是怎样的呢? 预设:平静的溪水, 高大的垂柳、 立着的红蜻蜓、 钓鱼的孩子、 蹦跳的鱼儿、 欢快的笑声。 这幅“溪边钓鱼图” 在一静一动之间向我们展现了童年生活的 有趣,风景是多么的美好,钓上鱼来的心情

15、又是多么欢快。 3. 赏析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美。 (1)引导学生自读诗歌, 画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7 与同桌交流。 (2)解读重点诗句,进行赏析品悟。 句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思考: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把山溪比作绿玉带,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平静、清澈、色绿的特点。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垂柳”用“溪水”作为镜子来梳 妆,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句子有了人的情味,更富感情和画面感。 句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思考: 这句话中哪个字用

16、得最妙?这个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抓住“染”字来回答。 “染”字表现了溪水绿得就像颜料一样,连倒 映在水中的人影都被“染”绿了,更突显了溪水之绿。 句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思考: 体会“碎”和“蹦跳”的表达效果。 预设:人影“碎了”,画面由静转动,“蹦跳”一词表现出了孩子钓鱼后无 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 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指导未来学习。 读诗歌:大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节奏,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把握。 描画面:根据诗歌描摹发挥想象力,想象诗歌表现的画面。 明诗意:根据画面入“境”,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美。 悟语言:逐句分析,感受诗歌语言的独到之处。 体诗情:回顾整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布置作业。 (1)背诵溪边。 (2)巩固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3. 预习江上林中,圈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 4.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8 1. 学习江上 林中,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两首诗表达的画面和 感情。 2. 进一步感知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融入诗歌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