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518474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0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编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 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 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

2、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 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 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 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

3、内容(了解即可,可能有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方面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4、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 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 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据。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现 实依据。第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

5、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是改革开放理论。 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第四节“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 一、一、“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条件 第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3 第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 现实依据。 二、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三、“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7、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双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依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新世纪、新阶段的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 科学发展观第

8、一要义是发展。 2.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 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

9、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和克服本本主义。 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作深入细致

10、的调查研究。 第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对客观实际采取科学的态度。 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 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 从书本出发,靠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词句解决问题的教条主义;另一种是从狭隘 经验出发,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的经验主义。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二要搞清实际。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精髓。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金真理和发 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要)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要

11、求。 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 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5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一、 近代中

12、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国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是什么导致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呢?导致近代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 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性

13、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 任务,或者说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 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 主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 的前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 成后一任务创造条件。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

14、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城市小资产 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 题。 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

15、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我们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一,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二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农

16、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呢?中国革命之所 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 外 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 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革命的组织形式只能是军队。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 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反革命力量统 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 的革命道路。 在落后的农村,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在落后的农村,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还因为有良 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7 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