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516533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参考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讲 传统文化与中医绪论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贺松其 教授 中医药学院,2,教学内容,一、课程简介 1 教学目的 2 内容 3 特色 二、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 中国古代文明是中医学萌芽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推动中医理论成型 3 医文相渗推动中医人格素质的提高,3,一、课程简介,选择传统文化中与中医学息息相关的十个专题,详细阐述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精神(思想)方面的互动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医的本质。,4,1 内容(共10个专题),第一讲: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二讲:中西医的本质特点及医学模式 第三讲:内经的人学本质与五运六气 第四讲:原始巫术与巫祝治病 第五讲:周易的总

2、体介绍及易医相通 第六讲:占筮与解卦 第七讲:太极模式与中医学 第八讲:神奇的数 第九讲:神秘的星空 第十讲:古代占星术,5,2 特色,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释、理解中医学,从而加强对中医学的人学本质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中医学之所以枝繁叶茂,花叶递荣,久盛不败,是因为有着深入而庞大的根系,这根 系恰恰是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而广袤的土地上。因此,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医学,是真正的寻根工作。,6,3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中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要研究中医,应从中医文化入手,才能真正挖掘其精华,为现代中医服务。研究和学习中医文化,能有效提高中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开拓思路,古为今用。 选用教材:主

3、要参考以下几种 、医学与人类文化 、中国医学文化史 、古人的多元智慧与养生 、周易与中医学 、医易相通论,7,二、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的起源和积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并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就中医而言,传统文化是中医学成型和发展的基原,(基原者,本原也)。 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学,正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和背景发生、发展、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和未来。,8,(一)中国古代文明是中医学萌发的基础,1 古代文明的历史简表 (1)距今1400万年至800万年 拉玛古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其化石最初在非洲发现,1980年在我国云南寻县同样发现而且是

4、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拉玛猿头骨。 (2)距今250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生活分布于九州大地,经历了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度。 A 火的发现、保存 B 从穴居到栖木为巢 C 从采野果、狩猎到训养、种植。,9,(3)距今7至8千年到5000年间 母系氏族繁荣并向父系氏族过度。这一时期的文化极其丰富。如: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10,2 原始中医药开始萌芽-生命与疾病不可分离,(1)伏羲 九针 帝王世纪 “尝味百药而 制九针,以 拯夭枉。”,11,(2)神农(炎帝) 本草“尝味草木,宣药疗病,教夭伤人命,百姓日是用而不知。” 又“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

5、遇七十毒”通鉴外纪,12,(3)黄帝 与 黄帝内经,华夏始祖,发明甚多,其臣为医高手,13,14,15,(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推动中医学理论之成型,中医学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是她的整体医学模式,其理论和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神灵自然哲学生物77年恩格尔)。因此,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充分注意到自然、心理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强调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平衡和发展。 中医理论的成型正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实现和完成的。儒、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农等(九流十三家),16,1、道家,概念 什么是道家? 是以先秦老子、庄

6、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宣扬自然天道观,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三”谓何?阴、阳、气也。 道即气道气学说精气学说,17,(3)“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和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管子内业 内经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即“道”“阴阳者,天地之道” 内经接受了精气学说,并且形成了具体的医学概念 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并将气分为:真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

7、、经络之气。,18,2、儒家,什么是儒家? 为孔子所立,崇尚中庸之道,主张“德育”和“仁政”。孔子所撰易传对易经的阴阳思想及洪范的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使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 (1)“中和”思想 孔子提倡“中庸”,强调“和为贵”。中医将中和理论引入阴阳、五行学说,提出:阴阳平和,消长转化,五行有序,合而生物。 内经则用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表达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用五行生克来阐明脏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19,(2)“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内经将这一理论衍化为多个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这正是中医的优势。 “人

8、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湿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灵枢岁露论,20,(三)医文相渗推动中医人格 素质及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均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素养,知识贫乏者难以为医,因此以儒士自居,知医从业者成为一种时尚。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范仲淹,21,“醫”字训诂,说文解字许慎: “治病工也,从(病),从酉,会意字。于其切”。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医” ,病声,即“疒”之省。“疒”表示疲极之声。“殳” ,书声,兵器之名,用竹杆制成,有棱无刃。以杖殊人也,即击中。“酉” ,酒,所以治病也。 会意:专门从事用酒治疗

9、被竹杆制成的兵器打伤并躺在床上的病人的职业的人(古代称医工)。,22,(1)七十二行,何言秀才学医之易,学医之快,学医之效佳?,(1)七十二行,何言秀才学医之易,学医之快,学医之效佳?,“秀才学医,笼里捉鸡”(北京) “秀才学大夫,快刀切豆腐”(河南) “秀才学阴阳,拍手笑一场”(甘肃),只有秀才才能真正将中医药知识进行汇集编撰、记录整理、发展提高并流传下来。,(1)七十二行,何言秀才学医之易,学医之快,学医之效佳?,中医药学之典籍皆以古汉语为载体,只有秀才才能真正将中医药知识进行汇集编撰、记录整理、发展提高并流传下来。医离开了文,也就无法巩固、发展、流传和存在。,“秀才学医,笼里捉鸡”(北京

10、) “秀才学大夫,快刀切豆腐”(河南) “秀才学阴阳,拍手笑一场”(甘肃),1、文是基础医是楼,23,(2)医非人人可学,“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士不可学也。” 徐大椿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叶天士,读书破万卷,24,(3)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例1:儒医并举 张仲景:为中医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为我国临床医学开辟了新道路,被誉为“方书之祖”和“医圣”。曾任长沙太守,是一位典型的儒医。,25,“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

11、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伤寒论序,26,例2:先儒后医,李时珍:为中医药学作出了不朽贡献。其巨著本草纲目,既是一部药物学专著,同时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著作。药中有文,文中有药,药寓于文,文寓于药,博大精深,宏中肆外,学药者学药而得文,学文者学文而获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7,本草纲目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分五十二卷、十六部,六十二类,约二百万字,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方一万一千余条,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余幅,28,该书特点,将药物的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共分为:水、火、土、金石、草、

12、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 对药物的形态鉴别方法和内容也是较为逼真和完善的。,29,历史与现实意义,在“集解”项中,博览群书,引录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本草书中对药物鉴别的记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该书的出版,对中外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的研究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30,医文并举红楼梦论医道,红楼梦被誉为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作者精通医道,文中蕴含丰富的医学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31,(1)对诊断草率胡乱用药的批判,例1:

13、 胡庸医乱用狼虎药诊治晴雯 在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对庸医滥用猛药进行谴责: “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法,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 ”,32,方中的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是治疗重感冒的常用药,枳实、麻黄,古方中也常用。如枳实导滞丸中就用到枳实,张仲景的麻黄汤中就用了麻黄。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在给病人化滞用药时,恐怕还嫌枳实药力不够呢?可是,张子和的治疗对象基本是生长在北方的体力劳动者,和经年生活在绣闺中的晴雯截然不同。所以,宝玉对该药方的用药作出了严肃的

14、批判,指出用药要因人施治。娇滴滴的女孩儿怎能和体质壮实的男人服用同样的药呢?,33,例2:揭露胡庸医误诊尤二姐之害,第69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尤二姐在怀孕期间,因为受了凤姐、秋桐的折磨,恹恹得病。又是那个胡庸医胡乱诊断,造成恶果:“便仍旧请了那年给晴雯看病的太医胡君荣来诊视了,说是经水不调,全要大补。 贾琏便说: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呕酸,恐是胎气。胡太医道:不是胎气,只是瘀血凝结。如今只以下瘀通经要紧。于是写了一方,作辞而去, 贾琏令人送了药礼,抓了药来,调服下去。只半夜光景,尤二姐腹痛不止,谁知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来了。于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过去。”明明是怀孕,却硬

15、说是瘀血凝结,庸医误诊,令人发指。,34,例3:对秦可卿之病草率用药,第10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秦可卿生病,一些庸医医道浅薄草率用药的情节,通过尤氏之口道出了这些庸医的嘴脸: “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 又通过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之口说出这些庸医的丑态:“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有的说道是喜,有的说道是病;这位说不相干,这位又说怕冬至前后:总没有个真话儿。” 庸医误人,昭然若揭。,35,(2)对辨证精良因人施治的

16、肯定,例1:王大夫辨证论治晴雯 “请了王大夫来,先诊了脉,后说病症,也与前头不同。方子上果然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那分两较先也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儿们的药。虽疏散,也不可太过。” 王大夫非常重视因人施治,而且还注意标本兼治。在疏散驱邪的同时还兼顾扶正培本,所以晴雯在“谨慎服药调养”后“便渐渐的好了”。这是对良医王大夫的赞赏,也是对因人施治、标本兼治等正确治疗方法的肯定。,36,例2:张大夫脉诊究病原,第10回中张先生给秦可卿诊脉后对贾蓉的回答: “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应胁痛胀,月信过期,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