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512125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参考PPT(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2,本章内容,酶的固定化 (1)为什么要固定化? (2)怎样固定化?(固定化方法) (3) 固定化酶的特性 细胞的固定化 (1)细胞固定化所用的方法 (2) 固定化细胞的特性 辅酶的固定化,3,什么是固定化酶?,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一 酶的固定化,4,直接利用微生物酶,(1)不稳定。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下。 (2)易失活。即使在最适合的条件下反应。 (3)回收困难。用适当方法提取目的产物后,残存酶回 收困难。 (4)反应速度减慢。不容易和毒副分子和产物分离. (5)经济上不合算。一次性反应后不能再次使用。,阻碍了微生物酶的

2、应用和发展。 研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菌体,(一)为什么要固定化?,5,(一)为什么要固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酶的稳定性; 可以多次反复使用,有利于采用连续操作工艺,从而使酶和细胞的使用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酶和细胞不混入产物,可精简产物分离工序。,6,(1)固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酶的稳定性,固定化增加了酶的耐热性(热变性原理) 固定化增加了酶对蛋白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等的抵抗能力 固定化减少了蛋白酶的作用(阻碍了活性部位的接近),7,(2)固定化使酶和细胞的使用率提高,江南大学的孙志浩通过卡拉胶包埋的方法,使酶的重复利用30个批次后活性没有明显减少,大大促进了酶的利用率,加速了工艺

3、工业化进程,8,(3)可精简产物分离工序,底物和产物更容易和酶分离,9,(二) 怎样固定化?(固定化方法),10,固定化的第五种方法变性法,在不使用载体的情况下,借助加热、冰冻或-射线等物理手段,也可通过添加柠檬酸、各种絮凝剂、交联剂或变性剂处理,使细胞内起破坏作用的蛋白酶变性、细胞结构固定和菌体聚集成大颗粒达到固定化的目的。此法制备的细胞一般只用于完成单酶或少数几种酶催化反应。,11,(1) 吸附法,物理吸附是通过氢键、疏水键和电子亲和力等物理作用力将酶固定于不溶性载体的方法。常用的载体有高岭土、皂土、硅胶、磷酸钙胶、氧化铝、微孔玻璃等无机吸附剂 离子交换吸附是在适宜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

4、利用酶的侧链解离基团和离子交换剂的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化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交换剂有CM纤维素、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12,蛋白质浓度:若吸附剂的量固定,随蛋白质浓度增加,吸附量也增加,直至饱和。 pH:影响载体和酶的电荷变化,从而影响酶吸附。 离子强度:多方面的影响,一般认为盐阻止吸附。 温度:蛋白质往往是随温度上升而减少吸附。 载体:蛋白质在固体载体上的吸附速度要比 小分子慢得 同时对于非多孔性载体,则颗粒越小吸附力越 强。多孔性载体,要考虑吸附对象的大小 和总吸附面积的大小。,影响酶蛋白在载体上吸附程度的因素,13,吸附法特点,优点:操作简便,处理条件温和,酶的高级结构和

5、活性中心不易破坏,有利于制备高活性酶 缺点:载体与酶的结合力较弱,在高离子强度下酶易从载体上脱落,14,吸附法(制备的工艺),水相固定化法 这是最常见的吸附固定化方法,即将酶溶解于缓冲液中,加入载体,振荡或搅拌一定时间后,抽滤、洗涤、冷冻干燥即可得固定化酶 载体表面涂布法 将酶溶入少量缓冲液中,加入载体,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可得固定化酶。此法相当于直接将酶涂布于载体上,避免了水相固定化中酶的大量流失 溶剂沉淀法 即在低温下向含有载体的脂肪酶液中加入酶的有机溶剂作沉淀剂(如丙酮)使酶析出,沉淀在载体表面。此法所得固定化酶酶活性较高,载体性质对固定化无明显影响,但酶在载体表面分布不均匀,15,吸附法

6、(制备的工艺),游离固定化法 将具有一定亲水性的载体分散于疏水溶剂中,另将酶粉溶入少量缓冲液的酶液加入,振荡可搅拌一定时间后,便得固定化酶。其原理是:亲水性载体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水膜,酶分子不溶于溶剂,只能存在于这层水膜中,因而可以完全被固定化 微晶体法 将可结晶的物质和酶溶液混合在一起,然后滴入亲水有机溶剂中,当可结晶物质结晶析出时,酶就有规则吸附在晶体表面上 电沉积法。在酶溶液中放置两个电极,在电极临近加入载体,通电后,酶移向电极,并沉积到载体表面的固定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需事先确定载体和酶在电场中是否会分解和失活。在沉积过程中和酶活性、稳定性有关的某些离子如果发生移除、损漏,那么就必须

7、即时补充、替代。,16,(2) 共价结合法,借助共价键将酶的活性非必须侧链基团或细胞表面基团(如氨基、羧基、羟基、巯基、咪唑基等)和载体的功能基团进行偶联以达到固定化目的方法。 此法得到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稳定性好、利于连续使用,因此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类固定化酶的方法。,17,共价偶联法的优点:得到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稳定性好、利于连续使用。共价偶联法的缺点:载体活化的操作复杂,反应条件激烈,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才可以获得较高活力的固定化酶。同时共价结合会影响到酶的空间构象,从而对酶的催化活性产生影响。,共价偶联法的优点、缺点,18,共价结合法example,纤维素,+盐酸甲醇,CMC甲酯,肼,

8、CMC酰肼,CMC叠氮化物,羧甲基纤维素叠氮法制备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程序,重氮法 溴化氰法 烷基化(三氯匀三嗪) 叠氮法,19,A重氮法,反应式及原理,20,B 叠氮法,例 用羧甲基纤维素叠氮衍生物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步骤如下: 酯化 肼解 叠氮化 (4) 偶联,21,B 叠氮法,对含有羧基的载体,与肼基作用生成含有酰肼基团的载体,再与亚硝酸活化,生成叠氮化合物。最后与酶偶联 。,与酶中的氨基、羟基、巯基反应。,22,C烷基化反应法,含羟基的载体可用三氯三嗪等多卤代物进行活化,形成含有卤素基团的活化载体。,与酶中的氨基、羟基、巯基反应。,23,D硅烷化法,多孔玻璃特点: 机械强度好,表面积大。

9、 耐有机溶剂和微生物破坏。载体可以再生,寿命长等。,24,D硅烷化法,一般常用的载体:多孔玻璃,多孔陶瓷。,25,D硅烷化法,26,D硅烷化法,27,D硅烷化法,28,E 溴化氰法,本方法主要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类物质。如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其中以琼脂糖为载体的占多数(大孔网状结构)。用溴化氰法活化琼脂糖制备得到的固定化酶目前使用很广,特别用作亲和层析,有着良好的性能。,29,E 溴化氰法,与酶中的氨基反应,30,1) 载体的物化性质要求载体亲水(避免吸附),并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具备在温和条件下与酶结合的功能基团。2) 偶联反应的反应条件必须在温和pH、中等离子强度

10、和低温的缓冲溶液中。3) 所选择的偶联反应要尽量考虑到对酶的其它功能基团副反应尽可能少。4) 要考虑到酶固定化后的构型,尽量减少载体的空间位阻对酶活力的影响。,共价偶联法固定化酶的几个影响因素,共价偶联法成功的关键在于载体的选择、偶联反应、 偶联反应过程中的活性保护和偶联量的多少。此法固 定化细胞的报导甚少,它的发展有赖于新的温和偶联 方法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偶联试剂的开发,31,(3) 交联法,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或酶分子与惰性蛋白间进行交联反应以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有戊二醛、甲苯二异氰酸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 交联法操作简便,但交联反应往往比较激烈,许多酶容易在

11、固定化过程中失活,酶回收率不高。,32,交联法,发生作用的氨基酸残基: 酪氨酸的酚基 胱氨酸的SH巯基 N末端的a氨基 常用的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 戊二醛 聚甲叉双碘乙酰胺 双重氮联苯胺,33,共价交联法的四种形式 1)酶直接交联法 在酶液中加入适量多功能试剂,使其形成不溶性衍生物。固定化依赖于酶与试剂的浓度、溶液pH和离子强度、温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平衡。 操作简单,但是缺乏选择性,活力回收往往不高。,34,2 )酶辅助蛋白交联: 当可得到的酶量有限,可以使用第二个“载体”蛋白来增加蛋白质浓度,从而使酶与惰性蛋白共交联的方法。 这种“载体”蛋白即辅助蛋白,可以是白蛋白、明胶、血红蛋白等。,35

12、,3)吸附交联法: 此法先将酶吸附在硅胶、皂土、氧化铝、球状酚醛树脂或其他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上,再用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交联,用此法所得固定化酶也可称为壳状固定化酶。,36,4)载体交联法: 用多功能试剂的一部分功能基团化学修饰高聚物载体,而其中的另一部分功能基团偶联酶蛋白。,37,(4)包埋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底物和产物能自由扩散,从而达到重复利用生物质的一种固定化方法。此方法是固定化细胞的最主要方法。 包埋法可分为格型包埋和微囊型包埋。前者是将酶或细胞分散包埋在聚合物的胶格中,如聚丙烯酰胺凝胶、卡拉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钙等;后者是将一定量的酶或细胞包在半

13、透膜内,如尼龙膜、醋酸纤维、NaCS/PDMDAAC胶囊等。此法制备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但仅可用于低分子量的底物,且常受扩散限制。,38,微胶囊特点,微囊直径几微米几百微米。 低分子底物可以自由通过并进入微囊内。 酶本身是高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微囊而被留在微囊中, 外部的蛋白分解酶、抗体等高分子物质也无法进入微囊内,39,包埋法的优点 在于它是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很少改变酶结构但是又较牢固的固定化方法。 包埋法的缺点 是只有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通过高聚物网架扩散,对那些底物和产物是大分子的酶并不适合。这是由于高聚物网架会对大分子物质产生扩散阻力导致固定化酶动力学行为改变,使活力降低。,包埋法的优

14、点、缺点,40,微囊化制备方法,微囊法主要将酶封装在胶囊、脂质体和中空纤维中。胶囊和脂质体主要用于医学治疗,中空纤维主要适于工业使用 。 微囊制备方法 (1)界面沉淀法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微囊化法,它是利用某些高聚物在水相和有机相的界面上溶解度较低而形成的皮膜将酶包埋。 (2)界面聚合法有机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之乳化形成油包水结构,再用单体分子在界面聚合,达到包埋目的的一种方法。 (3)原位聚合 没有界面发生的聚合反应成膜,41,A 乳化分散:取含有酶和亲水性单体的水溶液,在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媒中充分乳化。,B 表面聚合:将含有疏水性单体的有机溶媒加入到上述乳化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薄膜把酶包

15、围起来形成微型胶囊球。,C 清洗:反应完成后,用有机溶剂洗去未反应的剩余单体,界面聚合法,42,微胶囊的制备(example)-原位聚合,NaCS (Sodium Cellulose Sulphate)纤维素硫酸钠 PDMDAAC (Poly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这两种物质均是能溶于水的聚电解质。NaCS是聚阴离子化合物,PDMDAAC为聚阳离子化合物,当这两种带不同电荷的物质混合时,在两者的界面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多聚电解质复合体(PEG,Polyelectrolyte Complexe,形成了一层半透膜。,43,NaCS-P

16、DMDAAC微胶囊制备的反应过程示意图,44,固定化酶的制法及其特性比较,特性,制备方法,共价键 结合法,离子 结合法,物理 吸附法,包埋法,制法,难,易,易,难,酶活力,高,高,高,低,底物特异性,易变,不变,不变,不变,结合能力,强,中,弱,弱,再生,不可,可能,可能,不可,交联法,难,中,易变,强,不可,45,固定化酶的保存方法,使用时固定化酶的保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1 真空冷冻干燥保存(长期保存) 2 低温保存 3 多孔玻璃的无机质载体比纤维素等的有机质载体 更适于长期保存。 4 无机质载体中,以重氮结合法制备的固定化酶具 有较好的保存性。,46,(三) 固定化酶特性,固定化后酶会发生 ()(载体酶) 构象变化微扰 立体屏蔽 酶特异性(Km) 稳定性以及最适温度 ()(载体底物) 分配效应扩散效应 最适pH变化,47,立体屏蔽:是由于载体的孔隙太小,或是由于固定化的方式与位置不当,给酶的活性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