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49508837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沙龙穴岛北部“ 127 项目”配套市政道 路陆域形成工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广东三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8 年 06 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 1 二、评价内容 . 2 三、项目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 . 2 四、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结论 . 2 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 . 5 六、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评价结论 . 6 七、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结论 . 6 八、综合结论 . 8 1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南沙龙穴岛北部“127项目”配套市政道路陆域形成工程 拟建工程位于广州南沙开发区东南部,龙穴岛北部海域凫洲水道海域, 凫洲 大桥的东侧。其北侧为

2、南沙金洲岛,西侧为龙穴南水道,东侧为伶仃洋。地理位 置为经度 113035E,经纬 22043N,水路距广州港新沙港区40km,距广州市区 70 km,距桂山岛锚地 65 km,距香港 66 km,距深圳西部港区 40 km,公路距广 州市中心 70 km。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图 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拟建工程总长度为5143.7m, 其中道路北路基4426.9m, 道路南路基 716.8m, 堤围顶标高 +4.0m, 堤防工程级别为 III 级, 共设 5 个过水涵洞。项目总投资 103903 万元。本工程施工工期计划为18 个月。 项目堤身及路基结构采用分级斜坡式充填袋装砂结构

3、形式,地基采用排水固 结法(即打设塑料排水板),堤心回填料推荐方案是充填大砂袋结构。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土工布、土工格栅铺设大砂袋铺设 大沙袋的充填打设塑料排水板护面块体的铺设修筑堤围挡墙。 项目总需砂石方量约为246.13万方,推荐结构方案堤心采用充填袋装砂填筑, 所需砂方量约为 226.7万方,海侧护面采用块石护面,所需石方量约为19.43万 方。所需吹填砂料、块石料、塑料排水板、尼龙编制带、土工布及土工格栅均用 龙穴岛 本工程地理位置 2 外购方式。另外水下清淤总量约19.69 万方, 采用外抛。项目申请用海面积47.002 公顷,项目总投资103903万元,建设单位为广州南沙开发区土地

4、开发中心。 二、评价内容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 19485-2014) ,本项目工程 类型属于填海工程, 工程内容中包含填海造陆工程内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水 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文动力环境以及环境 事故。 三、项目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 项目建设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 广州港总体规划、 广州市龙穴岛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等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 要求。 四、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结论 1、海水水质环境 2016 年春季,各站位溶解氧、铅、汞、砷的含量大小潮期间均达到一

5、类海 水水质标准; COD、铜、镉、锌的含量大小潮期间均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石油类的含量大小潮期间均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 大小潮期间均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pH 值大潮期间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小潮期间能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海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潮期间 pH 值、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影响海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小潮期间无机氮和活 性磷酸盐是影响海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2016年秋季,调查海区海水中pH、COD、铜、铅、锌、镉、汞、砷、硫化 物、石油类等评价因子所有样品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 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部分站位DO 、活性磷酸盐、

6、无机氮不能达到相应海洋功 能区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 2、沉积物环境 2015年 11月(秋季)调查结果显示: 各站位中有机碳、总汞、石油类、镉、均符合其所在功能区对应的沉积物标 准要求;铜、锌、硫化物超过第二类标准,符合第三类标准,个别站位超第三类 标准。 3 2016年 3月(春季)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站位结果符合所在功能区对沉积物标准要求,个别站位出现超标现 象:S5站硫化物超二类沉积物标准,符合三类标准;S7 站硫化物、石油类超一 类沉积物标准,符合二类标准;S14站铜、锌和硫化物超三类沉积物标准,符合 四类标准。 两季调查结果显示,铜、锌、石油类、硫化物的超标较为显著,这与珠三角

7、地区富含重金属的污染物排放、 较为密集的海上航运等有关。 根据蒋万祥等2008 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危害评价(淡水渔业, 2010 年第 40 卷 第 5 期)的研究结果, 珠江口 8 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超标较普遍,且具明 显同源性。 3、海域生物质量 2016 年春季共采集鱼类生物质量样品6 个。结果显示,大鳞鲮、七丝鲚、 前鳞骨鲐和前鳞骨鲻中的铜、铅、锌、镉、汞的含量均符合全国海岸和海涂资 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铬、砷和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第 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监测技术规程 (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2016 年春季甲壳类生物质量调查结果显示,

8、锯齿长臂虾、脊尾白虾、近缘新对虾、刀 额新对虾中的铜、铅、锌、镉、汞的含量均符合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铬、砷和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第二次全国海 洋污染基线监测技术规程 (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2016 年秋季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双壳贝类生物体中铜、锌、镉、铬、砷、 石油烃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生物质量标准;汞和铅含量符合第二类标准。 4、生态环境 (1)叶绿素 a 和初级生产力 2016 年春季调查海区表层水体叶绿素a 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75 mg/m 3 70.45mg/m 3 , 平 均 值 为10.78mg/m3。 初 级 生 产 力 的 变 化

9、 范 围 为 60.24mgC/(m 2 d)249.54 mg C/(m 2 d),平均值为 124.84 mg C/(m 2 d) 。 2016年秋季调查海区表层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1.12 mg/m 3 8.15 mg/m 3 ,平均值为3.63 mg/m 3 。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11.90 4 mgC/(m 2d ) 72.17 mgC/(m2d),平均值为 33.44 mgC/(m2d) 。 (2)浮游植物 2016 年 春 季 调 查 海 区 浮游 植 物 丰度 变 化 范 围 为 4.04 10 4 cells/m 3 3244.51 10 4cells/m

10、3,平均为 578.86 104 cells/m3。 2016 年 秋 季 调查 海 区 浮游 植 物 丰度 变 化 范 围 为 3.64 10 4 cells/m 3 3125.22 104 cells/m 3,平均为 510.25 104 cells/m3。 (3)浮游动物 2016 年 春 季 调 查 , 各 采 样 站 浮 游 动 物 湿 重 生 物 量 变 化 幅 度 为 250.004076.09mg/m 3,平均生物量为 1354.72 mg/m 3。 2016 年秋季调查,各采样站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变化幅度为67.31mg/m 3 2111.11 mg/m 3,平均生物量为 5

11、98.38 mg/m3。 (4)底栖生物 2016 年春季调查的底栖生物定量采泥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大型底 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54.7 ind./m 2。 2016 年秋季调查的底栖生物定量采泥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大型底 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7.82 ind./m 2 (5)潮间带生物 2016 年春季调查断面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2.21 g/m 2,平均栖息密度 为 261.00ind./m 2。 2016 年秋季调查断面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0.47 g/m 2,平均栖息密度 为 256.30ind./m 2。 (5)渔业资源 2016 年春季本次调查共采到鱼卵69

12、9 个,仔鱼 12 尾。调查海区的鱼卵平 均密度为754.90 个/1000m 3。2016 年春季调查游泳生物总平均资源密度为 2135.169kg/km 2,总平均资源尾数密度为 178115ind/km 2。 2016 年秋季本次调查共采到鱼卵1854 个,仔鱼 26 尾。调查海区的鱼卵平 均密度为2006 个 /1000m 3。 2016 年春季调查游泳生物总平均资源密度为 5 217.623kg/km 2,总平均资源尾数密度为 52995.8ind/km 2。 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 1、水文动力环境 通过分析可知, 工程建设对其附近的水流影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工程建设 改变了局部

13、的岸线分布;随着距离的增大,工程前后水流的变化趋于微弱。 2、水环境影响 由于项目位于龙穴岛北部, 受到波浪打击的可能性非常小, 且砂料含泥量 5%,吹填砂施工过程产生悬浮泥沙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很小。项目施工悬浮物源 强主要为中粗砂垫层基槽开挖产生的悬浮物。悬浮泥沙扩散会使水体透明度降 低,溶解氧下降,对海洋水质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废水、 工地废水和施工垃圾若直 接排入海域, 也会对本项目及其附近海域的水质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施 工船舶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通过施工船舶上的污水储存柜收集上岸后用槽车运 至当地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期含油废水经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单位

14、处理;施工现场 应设可移动厕所,陆上员工生活污水由环保厕所收集后用槽车运至当地污水处理 厂处理;工地废水经沉淀等预处理后进行尽量回用;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处理,均不直接排入项目及其附近海域,不会对项目及其附近海域产生明显的影响。 本项目为堤围和道路路基, 运营期将不会有污水、 固体废物等产生, 不会对 项目及其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产生影响。 3、沉积物环境影响 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 填 海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较少, 因此施工期间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 显变化,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保持现有水平。 本项目为堤围和道路路基, 运营期将不会有污水、 固体废物等产生, 不会对 周边海洋沉积物产生环境影响。 4、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数学模型计算成果综合分析。综合规划方案对潮位变化、分流分沙比、 潮量、流速、流态、冲淤的影响分析可知,规划方案对泄洪纳潮、河势影响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