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504279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什么是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理差异的基 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特征,(1)具有区位(位置)特征、面积、形状、边界,(4)区域具有层次性,(3)区域的差异性,(2)区域的整体性,3、区域划分的目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5)区域的可变性,(6)区域的开放性,(7)区域具有排他性,(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牵一 发动全身),(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与其他区域有联系),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生产、生活特点的差异,区

2、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差异,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请同学们看课本3、4页,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河网较稀,有一定的灌溉水源,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源充足,水源条件,都是平原地区,位于第三级阶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共同点,石油等矿产较丰富,贫乏,矿产资源,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集中连片,分散,耕地分布,旱地为主,水田为主,耕地类型,黑土(肥沃),水稻土(肥沃),主要土壤,土地 条件,400-600mm,10001600mm,年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

3、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类型,气候 条件,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海陆位置,北纬4348,125 E,位于30N附近,120E,经纬度位置,地理 位置,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东北肥沃的黑土,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铁路线分布,沿河、沿海分布,城市聚落,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力众多,生产经验丰富,劳动力,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便利,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口,水路交通发达,交通条件,商业贸易不如长江三角洲,位置优越、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

4、,重化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机械化作业(商品谷物农业),精耕细作(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方式,一年一熟,一年两熟至三熟,熟制,玉米、春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棉花,作物,旱地耕作业、畜牧业,水田耕作业、水产业,类型,农业,人 类 活 动 差 异,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我国四大工业基地:,1、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2、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发展方向差异: 长三角利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外联,重点向“高精尖” 产业发展,农业发展退居

5、其次 松嫩平原土地优势、矿产优势明显,向全国商品粮基 地和重化工基地发展。,建筑、饮食、服饰、民居等,东北民居,窗户、 墙壁厚度、 屋顶坡度、 楼距,(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活动,(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

6、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活动,我国的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趣谈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 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 的联系。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 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 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 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

7、, 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 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 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套传统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 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 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 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 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

8、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 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 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 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 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要是 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 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 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地理与服饰实例: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喜欢穿长袍,戴头巾, 服饰的颜色以白色为主。极地周围的因纽特人喜欢穿皮毛 制品衣服。我国藏族牧民

9、往往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 “不对称”的大袍。英国女士冬季穿裙子,欧洲男士们的服 装样式以开胸为主要特色。,地理背景: 阿拉伯地区居民的服饰特点与那里炎热干燥的气候、太阳辐射强、 光照强烈有关。极地周围的因纽特人常穿兽皮缝制的衣服, 与他们生活在高寒的北极圈内,以及气候严寒、冰天雪地的 环境密切相关。青藏高原海拔多米,一般平均气温要 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左右,又由于空气稀薄,光照强, 气温昼夜变化大,昼热夜冷早晚凉,因此,独特的高原 气候形成了藏族牧民的穿着特色。英国位于欧洲西部, 终年盛行西风,冬季西风带来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 气候温暖湿润,因此,英国女士冬季也穿裙子。同理,欧洲的 气候深受大

10、西洋的影响,冬不冷,夏不热,气温昼夜 较差也小,温和的气候适宜男士们穿开胸式的服装。在欧洲, 几百年来穿开胸式的服装长盛不衰,“西装”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地理与民居实例: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屋顶平、 墙体厚、窗户小,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的 “平顶土房”; 南方地区则形成了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 分层的干栏式 “竹楼”、“木楼”等民居类型;北方地区的传统 民居内都有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并设双层窗户。 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的 传统居住建筑为“吊脚楼”。窑洞至今仍是我国陕西、山西一带 居民喜爱的民居。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多建造石质碉房。,地理背景: 我国西北

11、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形成与光照强烈,降水稀少, 温差大,风沙多,不用担心降水的经常性侵蚀有关,所以屋顶常常 是 “一”字形,而且覆土较厚,四壁墙体十分厚实,窗户也比较小, 这样屋内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了。 南方地区的民居类型的形成与气温高,降水多,风力弱,湿度大 有关,因此屋顶形态呈尖锐的 “”形。它既有效地减少了受光面 积,又使屋内的热量积聚在室内上部,保持了屋内凉爽,同时有利 于迅速排除屋顶水分。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则与冬季严寒而 漫长的气候密切相关。 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主要分布 在山区,因平地较少,地势较陡,坡度大,在修建住宅时,为了 扩大住宅面积,往往在

12、房屋一侧临空发展,在下边安数根柱子支撑, 使延伸部分好似吊在主屋后侧或一侧,给人以一种腾飞而起的崇峻感。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利用了黄土缺乏层理、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和透水 保温性好的地质特性。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较新的高原, 由于那里风化作用强烈,成土时间短,且地高天寒,成土环境严酷, 因而土层浅薄,质地粗疏,岩石广布,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 就地取材,主要以岩石为原料。,民居与自然环境,窑洞黄土高原,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架空支撑的房屋(竹楼)西南西双版纳,平顶屋降水少的地区(塔里木盆地),白色墙壁的房屋干旱且光照强的地区(撒哈拉沙漠),吊脚楼广西、湖南、贵州,石质碉房青藏高原,窑洞,云南傣

13、族竹楼,吊脚楼,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该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组成: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地势平坦、土质黏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 的改变而改变。,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阻碍了耕作农业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低下,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开发早期,科技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联系的天然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促进了农

14、业的发展,(2)中后期,制约因素变化,(3)农业社会,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当地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里成为我国的粮食、桑蚕、棉花生产基地,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粮仓地位被取代,(4)工商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稠密的水 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 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农业发展过程,耕作农业发展缓慢,成为我国粮食、桑蚕和 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粮仓”的地位和棉花 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河 流成为交通通道,土壤改良 成

15、水稻土,水稻大面积种植, 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 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 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 品率较低。,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江汉平原、 南疆棉区,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别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太湖平原、江淮地区、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冀中南(河北中南部) 鲁西北(山东西北部) 豫北平原(河南北部平原)、 黄淮平原 、南疆棉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商品量和

16、商品率均居全国首位,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是粮食净调出量最多的省份。,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三江北大仓,两江三湖居中央; 成都平原西南望,珠江三角在南方; 另记忆法:四江三湖一成松,九大粮地记心中,江汉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位于长江中游。 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介于 北纬29263110,东经1114511416。 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 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 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约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 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 活动积温51005300。年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 气温较高的4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0。其中, 亚热带的气候能够满足棉花、水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