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97260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幻灯片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离辐射(放射)突发事件 现场应急处置基本知识,福建省核学会秘书长 金益和,主要内容,1、辐射源的主要应用,3、放射突发事件救治体系简介,2、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4、放射突发事件现场处置,1、 辐射源的主要应用,主要 应用,辐射源,放射源,射线 装置,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含开放性放射性同位素),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主要 应用,辐照加工,主要 应用,放射性工业探伤,测厚仪、料位计,放射肿瘤治疗,核医学、放射诊断与治疗,反走私无损检测,核动力、核燃料企业与设施,2、放射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2、,分类 分级,放射突发事件的定义 放射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分类 分级,放射突发事件分类 (1)核事故 指核电厂或其他核设施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或已经失去应有的控制,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可能发生核事故的核设施包括核电厂、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核燃料处理厂等。 (2)放射事故 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或者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失控而导致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异常辐射。发生放射事故的放射源包括X线装置、主要用于工业和医学的密封源(如60钴、137铯、192铱辐照源),以及核医学和科学研究中使用非密封源等。 (3)

3、放射恐怖事件 是指恐怖主义分子利用核辐射来进行恐吓、威胁和破坏的事件。,分类 分级,核事故主要是指核设施的核燃料转换、富集过程中操作失误而发生的临界事故;核设施异常释放事故。 其对人员的主要危害是气载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所产生的外照射,或沉降到地面或其他表面上形成的沉积物所产生的外照射;吸人事故释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内照射;食人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水所产生的内照射。 (从对受害人员救治而言,核武器试验或核战争的危害与核事故的性质相似而是严重程度不同)。,分类 分级,放射事故是放射突发事件中最常见的一类。其主要是由于放射源、放射性材料、放射性污染严重物件的丢失或被盗、误置、遗弃;密封源或辐

4、射装置的辐照室的进人失控;密封放射源或包容放射性物质的设备或容器泄漏;各类误照等原因所引起的。 工作人员和公众可直接受到来自放射源或辐射装置的辐射所产生的外照射;被误置、丢失、遗弃或被盗放射源或放射性污染严重金属物件进一步通过废金属回收、熔炼和加工成金属制品进人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照射。吸人事故释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和食人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水所产生的内照射。 我国将放射事故分为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和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并对它们进行分级。,分类 分级,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分级,分类 分级,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 ( 表中各级值应乘以毒性组别修正因子f, 对极毒组f0.l,对高毒组f=1,对中毒、

5、低毒组f=10 ),分类 分级,放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的罪恶目的,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或实际使用能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装置(包括简陋的核爆装置和“脏弹”)或通过威慑(恐吓)袭击或实际袭击核设施(包括重大的放射源辐照设施)引起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显著数量人群的心理、社会影响或一定数量人员伤亡,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等的恐怖事件。,分类 分级,导致辐射损伤的放射事故和核事故,分类 分级,常见的放射源和(或)设施及照射方式,分类 分级,与辐射应急相关的主要照射途径,分类 分级,救治 体系,3.救治体系 简介,核辐射医疗救治的特征 (1)事故的

6、辐射性质及其所致剂量的测定和评价是 确定救治方案的重要依据 (2) 必须进行污染管理和放射防护的管理 (3) 对内照射和污染创伤进行特殊处置 (4) 放射防护技师的协助,救治 体系,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 运行原则 (1)“以人为本” (2) “平战结合”(3) 多学科、多专业人才合作(4)充分利用现行急救医疗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体系(5)建立人员和技术协作的网络(6)进修与培训,救治 体系,由核辐射医疗救治的特征及救治体系的运行原则,决定了省级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结构,救治 体系,4、放射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现场 处置,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 (一)事件突发,地点难以预定。 (二)事件

7、大小、影响范围及后果有很大差异。 (三)事件发展迅速,全过程呈阶段性。 (四)事件可有多种照射途径,源项、后果及伤情复杂。 (五)事件可造成明显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后果。 (六)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投入力量大,持续时间长 。,现场 处置,放射事故报告,发生或者发现放射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尽快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上述各级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视事故的类型和等级各自逐级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现场 处置,放射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基本内容,以人为本,生命第一。 放射卫生专业人员配合和协助医疗救治人员迅速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或者护送伤员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 保护公众健康和环

8、境安全 放射卫生专业人员配合和协助有关人员撤离可能受到健康影响的有关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现场检测,确定核辐射性质 放射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测和样品采集,确定核辐射性质,为剂量估算和确定人员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消除现场的辐射污染 放射卫生专业人员配合和协助有关人员的人员,采用科学方法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彻底清除现场污染。 发生放射恐怖事件或放射源源丢失、被盗事故时,放射卫生专业人员认真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侦破。,现场 处置,现场应急的准备工作 目的:防止事故扩大并尽量缩短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的时间,以减少辐射 照射总剂量。 (1)根据

9、现场报告,初步弄清事故类型,确定事故影响范围。 (2)(启动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按照事故类型、辐射场强度(包括气溶胶浓度和表面污染)、人力物力的情况等制定处理程序和各具体步骤的要点,其中必须包括人员在事故现场允许停留的时间,辐射防护及监测方案,“三废处理方案,并必须坚决执行。 (3)准备好处理事故中所需的一切物资,如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屏、操作机械、去污药品、“三废处理设备、剂量监测仪表和其他测量设备等。选择剂量防护仪表时要注意其所能测定的辐射类型和量程范围。在强场下处理事故时,最好使用个人剂量报警仪。 (4)要选择对事故现场比较熟悉和经过培训并技术比较熟练的人员为现场处理人员。一切人员

10、在进人现场前要明确职责,在安全防护上必须服从指挥和命令。 (5)(在处理较大事故时应)建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其基本任务是查清事故发生原因,制定现场处理技术方案,指挥和完成现场处理,做出事故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犯措施等。,现场 处置,现场检测与处理的主要内容 (1) 外照射监测 (2) 表面污染监测 (3) 空气污染监测 (4) 样品采集 (5) 放射性污染的去除,现场 处置,(1) 外照射监测 外照射种类:主要是和X射线,有时也有中子和辐射。 外照射检测目的:确定外照射的种类、强度、来源等,以估算 事故中受照人员的剂量、确定现场警戒区域的范围、确定事故 处理方法及人员操作时间、辐射消除程

11、序和方法等。 主要检测设备:便携式谱仪、 X 巡测仪、个人剂量自动报警仪器、热释光外照射剂量检测元件、处理放射源专用机械手、辐射防护屏、辐射防护服、通信联络设备等。 上述的检测设备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必须使用,究竟使用哪种仪器和工具,要视现场情况而定。 报警仪的报警阈值、现场外照射检测方法和程序必须制定预案。如现场的具体情况必须更改检测预案,须报告现场指挥,经同意后方可执行。,现场 处置,(2)表面污染检测 表面污染种类:、 辐射均有。 检测目的:确定放射事故有否造成表面放射性的污染、如有污染则测定污染的范围、污染的程度并评价造成工作人员内照射的可能及程度,事故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放射性影响,为制

12、定医疗救治方案和行政部门作出事故处理决断提供科学依据。另外为制定全面洗消方案提供依据。 检测仪器:表面污染检测仪、擦试滤纸及其容器、便携式谱仪、 X 巡测仪、个人剂量自动报警仪、辐射防护屏、辐射防护服、通信联络设备等。 同样,上述的检测设备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必须使用,究竟使用哪种仪器和工具,要视现场情况而定。报警仪的报警阈值、现场外照射检测方法和程序必须制定预案。如现场的具体情况必须更改检测预案,须报告现场指挥,经同意后方可执行。 注意事项: 表面污染检查的方法,通常是用仪器进行直接测量。对不能直接测量地方(如凹槽、角落或窄小空间处)可用擦拭法。估算污染程度时,要注意考虑擦拭系数。 表面污染检

13、测必须仔细谨慎,不能麻痹大意。特别对工作人员穿戴的鞋、手套和工作服袖口,清洁用的抹布或拖布,承放放射性物质容器的承托物等要认真检查。 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凡污染区域的任何人员(包括检测人员)和物品,只有经过检测,其污染程度低于规定的控制限值时才允许离开现场或携出。,现场 处置,(3)空气污染检测 空气中核素辐射种类:、辐射均有。 检测目的:确定放射事故有否造成空气放射性的污染、如有污染则测定污染的范围、污染的程度并评价造成工作人员内照射的可能及程度,事故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放射性影响,为制定医疗救治方案和行政部门作出事故处理决断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仪器:空气放射性核素检测仪、辐射防护服、通

14、信联络设备等。 现场检测点的必须事先确定,如现场的具体情况必须更改检测预案,须报告现场指挥,经同意后方可执行。,现场 处置,(4)样品采集 为全面评价事故现场的放射性污染程度,除上述外照射检测、表面污染检测和空气污染检测外,根据需要,还应采集现场的各种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现场的垃圾、水样、土壤、树叶和青草等。 采集的样品必须装入专用容器,进行编号并记录采集的地点、时间等数据。,(5) 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放射性污染是工作场所放射性气溶胶和内外照射剂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工具、防护用品和环境的污染,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和清除,就会蔓延扩大,有的后果可能很严重。,现场 处置,去污的一般原则 要

15、尽早去污。因为污染时间较短的放射性物质容易去除,单次去污效率较高,也可减少污染的扩大。 要配制合适的去污试剂。不同种的试剂,其去污作用也不同,应选择去污效果高、费用低、操作安全的去污试剂。 要合理选择去污方法。一般的去污方法有浸泡、冲刷、淋洗、擦拭、超声波等,应根据污染物件的特点、污染元素和表面介质的性质、去污设施和废物(包括废液)处理的条件等因素选择。 在去污过程中要防止交叉和扩大污染。去污程序一般应由污染较弱处开始,逐渐向污染较强处伸展。去污剂和擦拭材料均不能反复使用,擦拭物每个擦拭面也不能在不同地点来回擦。 要认真处理去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液。 去污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去除大面积污染时,

16、应划出“禁区”,严禁任何人随意出人。去污人员首先应注意外照射防护,有时需要采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要注意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以防止内污染。,现场 处置,体表去污 对体表去污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洗涤剂,不能采用有机溶剂(乙醚、氯仿和三氯乙烯等)和能够促进皮肤吸收放射性物质的酸碱溶液、角质溶解剂及热水等。一般可用软毛刷涮洗,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常用的皮肤去污剂有5种; l)EDTA溶液 2)高锰酸钾溶液 3)亚硫氢酸钠溶液 4)复合络合剂 5)DTPA溶液 6)5次氯酸钠溶液 在没有较有效的去污剂时,也可用普通肥皂,这时清洗的次数可以适当多一些。有时,在普通方法洗涤后用橡皮膏或火棉胶粘贴也有很好的去污效果。一般在污染处贴揭45次能将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