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946478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范(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辣椒病虫害,防 治 技 术,xx县蔬菜xxx局,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辣椒常见缺素症的防治 (一)、缺钙的防治。 1、病状:果实表面出现大块黄褐色病斑,病斑处变软不烂,无味、无毛、无点状物。 2、发病条件:一是土壤中缺钙;二是土壤偏碱,钙元素被固定;三是根系受病害、虫害、盐害、肥害、旱害、涝害、高温伤害、土壤板结缺氧、酸害(PH值5)、碱害(PH值9)等不利因素影响,防碍植株对钙素的吸收;四是施肥不平衡,氮、钾用量过多,对钙离子发生拮抗作用。,3、防治方法:一是多施有机肥,如人畜粪、饼肥等;二是配方施肥,增加土壤钙素的含量,如增施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三是增施酸性肥,降低土壤碱性,尽量将土壤

2、PH值调整在5.56.5之间,最好为6.0。如增施腐殖酸肥。增施钾肥时,选用生理酸性钾肥,如硫酸钾,不要选用生理碱性钾肥,如硝酸钾;四是一次施肥量不要过大,保持土壤EC值在13.5之间;五是冬季尽量提高地温,夏秋季通过覆盖遮阳网、大通风、浇水等措施,降低地温,尽量使地温保持在18-24之间,严禁超过35,最低不低于7;六是搞好根部病虫防治,培育强大根系;七是发现缺钙,急救的办法是在开花前后,喷洒络合钙或氯化钙500-1000倍液或磷酸氢钙500-1000倍液,其中以喷洒络合钙的效果最好。,(二)、缺锰的防治。 1、病状:最明显的病状是叶片呈黄绿相间的网状叶,叶脉绿色,叶肉黄色,迎着阳光看最为明

3、显。缺锰严重时,叶脉间失绿面积连片,并出现褐色斑点,呈烧灼状。 2、发病条件:基本同缺钙病。 3、防治方法:基本同缺钙病的防治。不同之处有:一是基肥中增施锰肥,如亩施四水硫酸锰10公斤,一年一次;二是叶片喷洒四水硫酸锰500-1000倍液或氯化锰500-1000倍液,间隔十天一次;三是随水亩冲施酸性肥料四水硫酸锰10-20公斤;四是急病急治时,叶面喷洒络合锰,高温季节喷洒1000倍液,寒冬季节喷洒500倍液,治疗效果很好。,(三)、氮素过多的防治。 1、病状:叶柄变长,朝一侧扭曲,带动叶片偏向一侧,叶色浓绿、偏大。果实质量变差,味淡,不耐贮运。 2、发病条件:氮素施用量过大,如尿素、二铵、高氮

4、复合肥、高氮叶面肥施用量大。 3、防治方法:一是搞好配方施肥;二是减少氮肥的用量,增大磷钾肥的用量。 (四)、畸形果的防治。 1、病状:无籽果:果实中种子极少或无种子,果形较小;实心果:果实较小,剖开果实,果心畸形;偏头果:果实的1个或几个心室因无种子,导致发育不良而呈偏头状。,2、发病条件:一是花芽分化时遇到10以下低温或35以上的高温,生产中发现以低温危害为主;二是开花授粉时遇到低于15以下的低温或35以上的高温,以低温危害为主;三是施用激素浓度过大。 3、防治方法:一是在花芽分化期避免10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以预防低温为主;二是开花授粉受精期避免15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以

5、预防低温为主;三是一般不用激素,若施用激素,要严格控制浓度,宜轻不宜浓。 (五)、紫皮果的防治。 1、病状:椒果表皮呈紫色、紫红色或紫黑色。,2、发病条件:低温、弱光照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一般发生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土壤缺硼,或植株对硼的吸收发生障碍,都能增加该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3、防治方法:一是改变辣椒生长的恶劣环境,使其生长在一个16-30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这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办法。例如:“秋产冬贮”,至春节前将辣椒售完,避开严寒;“春种夏收”,使花芽分化和开花授粉避开低温;利用“冬暖夏凉”高标准温室或智能温室进行辣椒生产;增强普通温室的冬季增温保温措施和夏季的遮阳、通风、降温措施;二

6、是增施硼肥;三是合理施用激素。 (六)、落花落果。 1、病状:多发生在秋季门椒、对椒、四门斗椒开花座果期,常见的是花能开,但座不住果,有时小果也脱落。,2、发生条件:主要是35以上的高温和通风不良,少见的是施用激素不当。 3、防治方法:根本的防治办法是使辣椒生长在一个16-30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要控制棚温,最好不超过30,离地面高40厘米处,严禁超过35。具体措施主要有:选择最佳育苗时期,使开花期和座果期避开高温期;覆盖遮阳网或在棚膜上洒泥浆降温;加大通风量;大小沟都要勤浇水,防止干旱。另外不要施用乙烯利座果剂,更不要加大施用浓度。一般辣椒品种在不施用座果剂的条件下,只要温度合适,都不存在开花

7、少和落花、落果现象。施用其它座果剂和膨果剂一定要慎重,一般情况下不必施用。,二、辣椒病害防治 辣椒栽培过程中,种籽、营养土、基质、育苗盘、育苗棚、大田土壤、起垄、定植穴等环节都要求杀菌消毒,提前全过程预防病害。在田间生产管理过程中,更要及时防治病害。 (一)疫病 疫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是辣椒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又称猝倒病。成株发病,早期很难发觉,直到整株萎靡才能看到,但此时防治已晚,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面积死亡,常造成巨大损失。疫病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防治住疫病是能不能种好辣椒的关键所在。,1、症状:主要危害茎

8、基部与土壤相接触的部位,被害茎基部表皮呈黑褐色腐烂,土壤潮湿时,病部有时能看到稀疏的白色霉层。椒茎染病,常发生在椒的分叉处,呈黑色块状凹斑,用食指按摩有明显下凹感觉。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间暗褐色。椒果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软软腐,湿度大时表面常生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病部有没有白色霉层是区分椒果细菌性软腐病和疫病的主要区别。,2、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的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水,传染到茎基部或近地面的茎叶、果实上,引起发病。重

9、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病菌生长发育适宜温度30,最高38,最低8,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产生一代病菌,因此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异常的毁灭性病害。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3、防治方法: 清除病残体,消灭初侵染源。这好象除草,最好将草籽消灭一样,要随时把病斑、病技、病果、病叶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尤其在清棚时,要特别注意把病根、病株及其它病残体全部弄出棚外进行灭菌处理,千万不能把这些东西放在大棚周围,以防病菌随雨水、尘土传入棚内。这种防病措施简单易行,效果

10、明显,作用巨大,需要特别引起注意,要迅速、坚决大面积推广这种防病方法,这比发病后,花钱买药灌根或喷洒,不知要好多少倍。 选用抗病品种。要选用抗疫病或耐疫病的品种。抗疫病的辣椒较多,如临椒1号、格雷FA001。抗疫病的甜椒品种较少,如冀研4号、京甜3号。至今未见特别抗疫病的辣椒品种,生产中多选用国外品种种植。,高温闷棚灭菌。导致辣椒疫病发生的病菌孢子在40以上不能萌发,甚至死亡,因此可利用高温杀死病菌。国外有利用蒸气土壤消毒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高温闷棚的办法,具体操作的要点:一是定植前一定要清除病残体;二是要深翻,注意不要将土弄碎耙平,以免防碍深层土壤的透气;三是土壤要干燥,千万不可浇水;四是在

11、地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五是棚体要密闭不透气,墙体缝隙要用泥抹严,棚膜漏洞要粘贴或缝补,放风带、放风口、放风孔都要封严,不能透气;六是棚温越高效果越好。若棚内气温达到70以上,土壤温度达到60以上,所有的真菌、细菌和大多种类的病毒都能被杀死。闷棚的时间越长,消毒杀菌效果越好,一般闷棚15-20天。,轮作。椒类疫病菌在土壤中能生存3-4年。椒类重茬连作,能导致土壤中疫病菌大量积累,极易引发疫病大面积暴发。椒类、茄子、西红柿为同科作物,它们之间不能轮作,最好与豆类或粮食作物轮作。 推广高垄定植,降低土壤湿度。目前的单高垄(又称小高畦)栽培和双高垄栽培,都有利于降低土壤湿度,值得推

12、广。畦栽、沟栽,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疫病暴发,故禁止使用。 地膜全覆盖,膜下暗灌,不浇明水,只浇小沟,不浇大沟. 禁止大水漫灌,推广单沟单浇,浇半沟水。这样能大幅度降低总浇水量,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棚温和地温。,生物防治。增施菌肥,培养优势无害生物菌,抑制有害病菌。 种子消毒。一要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二要用72.2%普力克6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浸种30分种,再用清水洗干净后催芽或晾干后播种;三要将种子晒两天,借阳光消毒。 溴甲烷熏土。将要熏的大棚土壤,用小拱棚盖起来,做到棚膜不漏气。将溴甲烷药桶,放入小拱棚膜下方安装了尖钉的木板上,手按药桶,借钉子尖刺破药桶铁皮,溴甲烷从破孔中漏出

13、并在土壤中扩散,起到熏杀病菌的作用。熏地一次能防病三年,效果极佳。缺点是费用太高。,用兰矾(即五水硫酸铜)进行土壤灭菌。在施肥、高温闷棚后,每亩用3公斤兰矾加细土20公斤,混合搅拌,均匀撒在地面上,然后浇水、整地,杀菌效果良好,药品价格也便宜。 用敌克松土壤灭菌。灌水前,每亩用敌克松5公斤,拌细干土20公斤,均匀撒入地表,然后灌水杀菌。 重病地块消毒灭菌。每平方米地块用5-10克70%乙磷铝锰锌加10倍细干土搅拌均匀,撒于全棚地面,划锄入地,药土混匀,然后起垄定植。 药水定植。定植穴内灌满72.2%普力克600倍液加96%恶霉灵1500-3000倍液的混合药液,然后放入椒苗定植,防病效果极佳。

14、,窝里“放炮”。在定植时,每亩用70%乙磷铝锰锌1-2公斤加50%DT可湿性粉剂1公斤,与10-20公斤的细干土拌匀,撒于定植穴中,再与穴内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定植,防病效果明显,同时,还能防治细菌性病害。 药剂灌根。定植后7-10天,再用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58%瑞毒锰锌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5公斤。 病株处理。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土深埋,定植穴内加石灰消毒或穴内灌69%安克锰锌1000倍液消毒。 茎叶喷药。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2.2%普力克6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50%甲霜铜800倍液、69%安克锰锌1000倍液。注意各种药物交替施用,以免

15、病菌产生抗药性。,(二)枯萎病 1、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大量落叶,茎基部皮层水浸状腐烂,茎叶调萎,根系软腐,皮层极易剥落,刀削木质部变成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后期整株死亡。 2、发病条件: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在土壤中随病残体进行腐生存活。随灌水传播,或借风吹病土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一是轮作换茬;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积水;四是高垄栽培,不用沟栽或畦栽,有条件的选用滴灌。五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加50%DT400倍液灌根,每次每株灌药液0.5公斤左右,连灌2-3次。,(三)根腐病 1、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定植后,发病部位

16、仅限于根及根茎部,病株根皮呈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褐色木质部,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死亡。 2、发病条件: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借浇水传播。 3、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残体;二是用500倍碱液清洗种子,再换用清水浸种8-12小时,再换用100倍的次氯酸钠溶液浸种5-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三是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田间积水;四是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或甲基托布津500倍灌根,隔10天一次,连灌2-3次。,(四)青枯病 1、症状:属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期整株叶片变褐,枯焦而死,纵剖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这是区别于枯萎病、疫病、根腐病的根本特征。 2、发病条件:一是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二是通过雨水、浇水、昆虫传播;三是病菌只能经伤口、皮孔入侵椒株;四是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重茬有利于发病;五是土壤酸性、缺钾、过湿有利于发病。,3、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良种;二是与瓜类、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三是清除病残体;四是选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防止根系受伤,防止病菌从伤口入侵;五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