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946463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课件PPT-附教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写作 勤于修改 主课件,授课人:文小语 2020年10月27日星期二,BUBIANBANYUWENKEJIANPPT,同步教案,点此下载,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参考教案,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答案: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得出启示:,文章不厌百回改

2、,字斟句酌出佳作。,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上演后,大获成功。可是,他在台下看演出时,总觉得第五幕里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力量不够,没有把戏中人物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于是,他将这句话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改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还是觉得不“够味”。后来,演员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这句里的“是”改为“这”,顿时令他拍手称妙。后来,他不仅将这句话改定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将张逸生称作自己的“一字之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小说,也经常反复修改,像复活里女主人公的肖像描写,甚至修改了二十多遍。我们写作文,应该向这些大作家们学习,勤于修改,精益求精

3、。,一、语言表达有误,1.错别字或粗心导致的各种笔误。如将“棘手”写成“辣手”,“克服”写成“刻服”等。 2.用词不当。 可是现在,母亲的手不再白皙嫩滑,不会再有纤纤的玉指。我责怪自己:我是多么狠毒地吞吞噬着母亲啊! 作者想表达自责的心情,可是“狠毒”“ 吞噬”用词太重,用词不当。 沿着阴森森的柏油路,我们一路快乐地骑行。 “阴森森”与这里的语境明显不合。,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字的修改,“磷询” “刻服” “辣手” “贪穷” “土兵” ,“嶙峋” “克服” “棘手” “贫穷” “士兵” ,3.病句。我们之前学习过如何修改病句,看看你的作文中,会不会有类似的病句出现。例如: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

4、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掩盖了主语。 他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阿姨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她”指代不明。到底是谁呢?从本意看应该是“王阿姨陪她”。,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前后矛盾,既然是世界上所没有,为何我国又有呢? 如何发现作文中存在的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呢?有效的办法是自己读一读,也可以请同学读给自己听。一般来说,听起来顺口入耳的多半是好的,反之则不好,就需要做出修改。,练习,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脑海里。 通过参加这次为玉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让我领会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涵。 最后一天的

5、劳动是最紧张、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效尤”改为“效仿”,“徘徊”改为“浮现”,“通过”或“让”删去,句末“一天”删去,句末加“的情景”,二、作文内容单薄,读起来干巴巴的,难以打动人。,比如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自然不能出彩。应当考虑补充一些细节描写,如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等;或者增添新的描写角度,如写了视 觉,还可以从嗅觉、听觉等方面加以描写,以增加描写对象的立体感;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文章内容的修改,增 删,增,1.增加细节描写 2.增加感官角度 3.增加修辞手法,

6、春朱自清,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那年的春天,我真怀念(节选),外婆会用一双巧手,摘下河边的柳枝编成环,放在我头上,然后抚着我的脸蛋,说:“我的孙女是春姑娘,来这里陪外婆。”而我总会“咯咯”的笑,那笑容像三月灿烂的阳光。,删,1.删去内容重复的。 2.删去空洞的议论和抒情。 3.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三、“枝大于干”,写作文时,我们容易对自己熟悉

7、的事物写得更投入、更详细,等到写完才发现,某些不该过多展开描述的却写得太详细了,就像是树枝长得比树干还粗壮。怎么办?这时就必须进行删减或精简,否则就犯了详略不当,中心不突出的毛病。,写作实践,一 、夸父逐日这篇课文短小精炼,叙述了夸父逐日的主要经过和结果。不过,关于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还觉得有点儿意犹未尽?发挥你的想象力,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用现代汉语扩写这个故事,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提示】,1.扩写可以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补充故事情节,如夸父为什么逐日,逐日过程中的其他故事,逐日失败后又发生了什么二是加强细节描写,如夸父逐日时的心理活动、旁观者的反应,等等。 2.想象的内

8、容要合情合理,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点。,夸父逐日扩写,很久以前,一个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看样子很可怕,其实他性情温顺善良,为族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着。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夸父。 夸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后土的子孙,住在遥远的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这个地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我们生活地方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夸父就去追赶太阳了。,说干就干,夸父双脚踏出“咚,咚”的沉重的响声,朝西方追赶太阳

9、去了。走着走着,他感到十分炎热,一抬头,看见了一个又圆又大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第一次看见太阳,兴奋而激动,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就这样,太阳不停地在天空中前进,夸父不停地在地面上追赶。他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来到一条小溪前,俯下身子,一口气喝干了小溪,抬头望了望遥遥领先的太阳,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 夸父的脚步越跑越慢,拄着手杖一步拖一步,终于坚持不住,倒在了地上 神奇的是,夸父丢下的手杖,竟然变成了一片桃林,永久的存活下来造福了后人。,二 从你近期的作

10、文中选出一篇,认真读一读,自己先看看存在哪些问题。,修改作文的常用符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换用号,连续号,分段号,后移号,保留号,离空号,#,习作修改练习 细节决定成败。传神的细节,能突出人物形象,反之,则破坏形象;必要的细节能凸显主旨,反之,缺少必要的细节则可能使主旨变得隐晦。然而中学生写文章是却常常忽略细节,我们先看下面这篇文章。 【病文】 大年夜(代碧薇)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了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_(此处添加一句),“叮呤呤”电话铃响了。_(添加一句突出人物心情)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

11、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离不开他,不回来了。”_(此处添加一句) “都三十年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_(此处添加一个细节)“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_(添加副词)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你快点儿呀!”_,“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起了剁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12、“叮呤呤”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蹒跚着_(修改)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挂了电话,_(修改)冲厨房喊_(修改)道:“别做了” 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_ _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放下话筒,_(神态描写)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等下次来的时候_,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_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13、“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 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老妇人_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诊断】 本文讲述的是大年夜两位老人等候子女回家过年的故事。所写的事很平常,但能打动人,因为它触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维系亲情的神经。故事结局是完美的,也是读者所希望的。但是文章的主旨不够突出,是揭示老年人的孤独,还是表现亲情的维系?再者,文章的感染力也不够。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细节描写上还欠发掘,一是两位老人的举止神态刻画得不细,不足以表现老人当时的心情;二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为什么突

14、然回来,缺少请你细节上的过渡;三是缺少对老人家里的环境描写。 【处方】 强化细节描写。 细节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服饰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广义的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描绘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最小单位。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

15、组成的。 狭义的细节则是指那些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描写环境的文字中,作者刻意安排的极为精彩、极富表现力的描写。 如何强化细节描写呢? 一是发掘能凸现文章主旨的细节,使读者能通过这些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 【治疗】 1、文章开头描写自然环境之后要交代一下两位老人家里的环境,以及老人在干什么,以便与下文的情节保持一致,同时凸显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老人接听或是拨打电话,有的没有细节描写,要根据电话内容配以必要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的虽然有了,但不能凸现老人接听、拨打电话时的心情,需作必要的修改,一凸显文章的主旨。,3、老人在盼着女儿回来的时候,却得知女儿也不回来了,心情应当是气愤的,要描写一下老人的动作、说话的语气。 4、在拜完祖先牌位后,加入电视剧里传出“常回家看看”的旋律这个细节,这样才能解释老人拨打电话的行为,后文写儿子和女儿回来的情节才可信,文章的主旨才能凸显出来。,【修改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