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43421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滕州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一部9月小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2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

2、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3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罢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设六科给事中 六部直属皇帝A B C D4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5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

3、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7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

4、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8.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9. 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

5、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10.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17.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11. 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该事件的主导者是()A国王 B议会 C枢密院 D内阁12.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

6、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A平民权力至上 B民主制度达到高峰C实行轮番而治 D采用直接民主方式13. 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14.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7、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A B C D15. “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16. XXX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

8、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A B C D17.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18.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

9、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19.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20. 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21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21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

10、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2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3.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

11、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 BCD24.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25. 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26.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

12、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7.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 D分权制衡完善28.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9. 清末废除科举后,新式教育在校学生由1902年的6912人增加到1909年的1639641人。新式知识分子在质疑传统旧思想的同时,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其中相当部分成为了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支持者。这反映出()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社会力量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