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43389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 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 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发声 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

2、传得最 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 算公式是 v=s/t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 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

3、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 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 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2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 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

4、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 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 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

5、率有一个范围:20Hz 20000Hz ,高于 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 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6、90 分贝;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分贝; 0dB指刚 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 安消声器 ) ;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 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打 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 作声纳等等) 3 2 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 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7、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 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 100;然后把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 5”读作“ 5 摄氏度” ; “20”读作“零下20 摄氏度”或“负20 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

8、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 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 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 3542;分度值为 0.1 ;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 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

9、: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4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 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 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

10、达到凝固点;继续放 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 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

11、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 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 降温) ;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 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 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

12、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 化气; 5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 “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 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 霜;水蒸

13、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 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 ,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 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第三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 ;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

14、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 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4 3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3 2 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 光年 9.460810 15m 9.4608 10 12km ;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空气中次之, 透明液体、 固体中最慢 (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

15、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 在 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 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 射角等于 0 4、反射

16、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 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 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 面八方; (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 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的点的 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 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