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943174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PPT参考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白 凤 峥 2010.9,社会保障理论,2,第二章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3,第二章 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本章重点讨论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涉及政府干预的合理性、途径极可能产生的问题。,4,第一节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干预分配的合理性,内容提要 一、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 二、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 三、政府的政策目标和社会保障 四、社会福利最大化与社会保障 五、有效需求管理和社会保障 六、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5,一、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风险-如何化解风险(个人和商业) 保险市场失灵政府出面化解 1.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损失的时间、地点、频率

2、和损失的程度都是不确定的。 风险管理: 传统管理:自己想办法处理风险 现代社会:首先发展起商业保险,6,商业保险:属于同质保险,基于大数法则, 在众多被保险人中分散风险。但商业保险主办者追求的是利润,有时候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发生矛盾,保险就会失灵。 2.保险市场失灵 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商业保险能力不足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选择 风险选择: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若干种:可转嫁风险、不可转嫁风险。,7,3.消费者短视行为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通常是近视的,即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而对潜在的风险不予考虑。只有到了接近退休的年龄,个人储蓄计划才越来越多的考虑到退休。 4.自我保障及其局限性 自

3、我保障的形式:非正式合约、自我储蓄局限性:,8,(1)非正式合约:缔结某种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约,在参与者之间分散风险,条件是规模足够小和相对稳定; 局限性: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道德风险的影响。 (2)自我储蓄:一个人将可支配收入进行重新分配的结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保障风险。 局限性:个人能力有限,没有任何互济互助功能不能化解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风险,因而不能实现社会目标。,9,综合分析: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会导致社会福利增加。,10,1.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风险状态(养老) 传统社会依靠家庭可养老,现在则不同; 风险产生的原因与社会有关。(贫困、

4、疾病) 2.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有能力提供社会保障 3.政府提供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 防止福利支出过度和保障不足。,二、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11,1.政府目标: 资源配置效率(效率) 合理收入分配(公平) 保护个人自由(自由) 2.失灵: 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第二个目标往往会失灵,即收入分配不公或差距过大。这样就需要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纠正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三、政府的政策目标和社会保障,12,保障型国家在处理效率、公平、自由时,更多强调市场机制,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强调个人自由,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保障项目和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美国) 福利型国家在处理效率、公平、自由的关系时

5、,更重视公平,政府的作用受到强调,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涉及保障项目及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瑞典),13,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基本是高度公平,当然存在着城乡之间的不公平;改革开放以后,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反省,其结果是加大了对效率的强调,经济增长成为重要目标,因此导致了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2006年以后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反映了合理收入分配受到了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到很高的位置。,14,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建立的理论依据: 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布局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与分配,其中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四、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与社会保障,15,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依

6、据: 凯恩斯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总是存在有效需求不足,解决的措施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有效需求。其中,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依赖于政府的转移支付),扩大有效需求。,五、有效需求管理与社会保障,16,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轻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及家庭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因而保护社会人力资源。,六、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17,小 结 第一个问题回答为什么有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到六问题回答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或作用。,18,第二节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内 容 提 要 一、公平的内涵 二、公平的重要性 三、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性 四、市场机制与

7、收入分配,19,最后通牒的游戏,美国法律学家凯斯。孙斯坦在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一书的第二章开头,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经济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做最后通牒的游戏。主持游戏的人暂时给参加游戏的人一笔钱,然后叫第一位把其中的一部分给第二位。如果第二位接受了第一位的钱,他就可以把钱留下来归自己所有,而第一位则只能将剩下的钱归自己。但是,如果第二位拒绝了第一位给的钱,那么两个人都不能得到任何东西。这个过程中不许讨价还价,而且现将规则告诉参加游戏的人。 通过有关理性、自我利益以及选择的标准假设,经济学家预测,第一位应该给第二位一分钱,而第二位应当接受。,20,这个最后通牒的游戏来自于试验经济学。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

8、古思在20多年前设计的。 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结论?因为按照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模型假设,人是理性计算的自私的机器,他按照获益最大化行事。在最后通牒的游戏中,分钱的人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那当然是给对方分最少的钱,比如最小的单位,1分;而第二人也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因为他既不能讨价还价也不能武力夺取,他只有被动等待分钱人的决定,而哪怕最少的一分钱,也比拒绝后什么也得不到强。 因此,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第一个人应该给自己留出最大的份额,给对方留下最小的份额,也就是给他1分钱,剩下的自己全得。,21,实验证明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经济学家的语言破产了。在实验中2/3的人提议分给对方的比例都在

9、40%50%之间,超过半数的人都拒绝接受低于20%的价码。而且参与者的行为并不会因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或计算能力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令人惊讶的是,奖金多寡对结果也没多大影响。例如,在印尼做的试验中,参与者可以分享的金额是他们平均月收入的3倍,但当他们觉得提议给的钱实在太少时,也断然拒绝了。学者还在横跨四大洲的15各小型社会中,作了跨文化的研究。 结果显示,尽管有文化差异,试验结果仍然和理性分析所预测的自私行为相去甚远。世界各地的人,大都很看重公平待遇,而不是只一味自私的追求最大利益,22,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 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

10、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做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一、公平的内涵,23,第二节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2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标准主要有机会均等、竞争规则无歧视性、要素按贡献分配等。 (1)社会给与每个经济主体的机会是均等的。 (2)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规则对每一个人平等的和无歧视的。 (3)各要素所有者的所得能够体现出其在产出中的贡献,那么即便分配结果存在差异,人们一般也会认可这一分配差异,即不存在“社会不公”的感觉。,25,因此在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前

11、提下,经济主体之间分配结果差异,主要来自于人们在产出中的贡献大小、工作的态度和努力地程度等。对于这种源于后天因素造成的分配不均等,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不公平。,26,注意:不公平陷阱的形成(不平等复制不平等) 机会不公平会导致游戏规则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成果分配的不公平。,二、公平的重要性,27,不平等复制不平等,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决定所有规则,政治权利不平等,产出不平等,28,影响: 不平等阻碍了长期经济繁荣和发展进程。 不平等导致了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的不公,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发展。 不公平是个人主观福利下降,既幸福指数下降。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

12、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的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9,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分三类指标测量居民的幸福感: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态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与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和谐的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30,三、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一)效率的含义

13、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31,(二)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平与效率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矛盾,如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者提供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了人们的基本收入,报酬支付根据要素付出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社会保障中的生活救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等保障措施,虽然有助于分配不均状况的改善,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无收入者的生活处境变化,但却存在有碍或损害效率之嫌,可能出现失业者不努力寻找工作,过于挑剔职业,甚至于“自愿失业”,或无病呻吟。,32,因此,在社会保障的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 1.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

14、率是一对矛盾现象,即他们是“双重标准” 追求公平有时可能造成效率损失。 如政府追求公平,实现的手段是税收和转移支付,但这两项制度设计不当,会导致懒惰;这些都会损害效率。,33,市场不能有效保证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 竞争原则要求人们力争超过别人,市场经 济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供给者提供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人们的收入,对优胜者和劣败者分别奖惩,结果出现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在下轮循环中就出现了不公平机会。 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对市场运行结果和市场失灵进行调节,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教育、基本生活条件(机会公平)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结果公平),34,2.公平与效率的相互补充(益处) 公平与效率存在矛盾

15、,有时又可以相互补充。 第一,收入均等化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而增进效率; 第二,收入均等化将有利于扩大需求并带动投资,因为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第三,有助于消除社会的对立情绪,各阶层之间加强合作,可以提高生产积极性。 第四,可以避免经济结构二元化,从而实现各地区各产业的均衡发展。,35,四、市场机制与收入分配,(一)公平的层次分析 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下公平的不同层次,3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如果没有其他调节手段,市场经济会加剧不平等。,37,市场经济加剧不公平,38,(二)收入不公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1.市场经济导致不公平的存在,此外,市场不能解

16、决权利参与分配的问题。 2.权利参与分配,往往加剧社会成员的不公平感。如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不平等存在,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3.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公平调节,只是针对结果进行,是一种事后的调节。 结论:收入不平等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39,不同类型国家的理念,40,第三节 奥肯漏桶: 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思路:奥肯漏桶理论税收制度的缺陷产生的作用(穷人和富人)设计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极为重要 重点:讨论社会保障制度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41,第三节 奥肯漏桶: 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一、奥肯理论 奥肯试验提出的问题:从富人桶里取1元给穷人,如果全部给了穷人,社会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在再分配过程中,往往从富人那里取出1元,到穷人那可能只有一半或者更少。在再分配过程中,存在一个漏桶,这是公平名义下再分配以效率损失为代价。,42,第三节 奥肯漏桶: 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收入较高的一半人的真实收入,收入较低一半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