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27453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参考PPT(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绪 论,一、概念: 八 纲: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2,病位浅深 表证、里证 病情性质 寒证、热证 邪正盛衰 虚证、实证 病证类别 阴证、阳证,3,二、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 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类型。,4,三、八纲辨证源流:,内经有了八纲具体内容 具体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发展于明清 正式提出“八纲”名称是近代祝味菊 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

2、正式将八纲列为教材内容,5,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概念: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6,辨证中病位的外内浅深: 皮毛、肌腠在外表, 血脉、骨髓、脏腑在内里 临床辨证时: 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者表证 病在脏腑,病位深者里证 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是固定的解剖部位,7,意义:辨别表里对外感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基本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可把握疾病演变的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性。,8,(一)表证,【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

3、证候。 【病因病机】外感早期,外邪袭表,邪从皮毛、口鼻而入,正邪相争于表。,9,【临床表现】 主症:新起恶风寒,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脉浮。 兼症: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气喘 【辨证要点】 因外邪有六淫、疫疠之异,故表证的证候表现可有差别,一般 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10,(二)里证,【概念】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非表即里” 【临床表现】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范围广泛,其表现多样, 【形成原因】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外邪“直中”脏腑等; 情志

4、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出现种种证候。 【里证的特征】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11,附:半表半里证,【概念】: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证候分析】 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通常称为少阳病证,是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12,(三)表里证鉴别要点,(1)寒热发热恶寒并见表证; 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里证; 寒热往来者半表半里证。 (2)症状表证内脏证候不明显; 里证内脏证

5、候明显;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3)舌脉表证、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 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 里证多见沉脉等。 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13,二、寒热辨证,概念: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象热象与寒证热证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寒证多见寒象,热证多见热象;但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疾病所表现的寒热征象可有真假之别,而寒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所作的判断。,14,()寒证,【概念】感受寒邪 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 阳虚阴盛 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阴盛实寒证; 阳虚虚寒证。 【临床表现】 常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

6、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15,【证候分析】 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 寒邪袭于表,多为表实寒证; 寒邪客于脏腑,多为里实寒证。 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 由于寒邪遏制,阳气被郁,或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形体失却温煦,故见恶寒、畏寒、肢凉、冷痛、喜暖、踡卧等症; 寒不消水,津液未伤,故口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16,(二)热证,【概念】 感受热邪, 脏腑阳气亢盛 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阴虚阳亢 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阳盛实热证;阴虚虚热证 【临床表现】 发

7、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17,【证候分析】 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之品,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所致,阳热亢盛,阴津耗伤。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 风热之邪袭于表,多为表热证; 热邪盛于脏腑,多为里热证。 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 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阳气偏亢,故见发热、恶热、面赤、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证候; 热伤阴津,故见口渴欲饮、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燥少津等症。,18,(三)寒热证鉴别要点,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

8、凉、二便、舌象、脉象 (教材P148表7),19,三、虚实辨证,概念: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实邪气盛实,虚正气不足 故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20,(一)实证,【概念】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21,临床病因病机表现特点分析,【表现】 证候表现多样。临床一般是: 新起、暴病;病情急剧;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证候分析】 范围广泛,表现复杂,其病因病机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故病势较为亢奋、急迫,以寒热

9、显著、疼痛剧烈、或呕泻咳喘明显、二便不通、脉实等症为突出表现。,22,二是内脏功能失调,气化失职,气机阻滞,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物质,壅聚停积于体内。因此,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热邪、燥邪、疫毒为病,痰阻、饮停、水泛、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毒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23,(二)虚证,【概念】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驰、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临床表现】 多种。 一般:久病、势缓、耗损过多、体质素弱者多虚证。,24,(一)气虚证P165,【概念】 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

10、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5,【成因】 久病重病、劳累过度元气耗伤太过;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元气生成匮乏 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元气自衰。,26,【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神疲乏力 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 头晕目眩气虚不能上荣 自汗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肤表 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劳则气耗”(素问举痛论) 舌淡嫩营气虚不能上承于舌 脉象虚弱气虚鼓动血行之力不足 【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27,(二)血虚证,【概念】 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8

11、,【成因】 一是血液耗损过多:各种出血之后 久病、大病之后 劳神太过,阴血暗耗 虫积肠道,耗吸营血等 二是血液生化不足:脾胃虚弱 进食不足 他脏虚弱不能化生血液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29,【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头晕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黄血液亏少,不能濡养头目,上荣舌、面 心悸、多梦、健忘血不养心、养神,心神不宁 手足麻木,皮肤干涩,指甲色淡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肌肤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甚或经闭血海空虚,冲任失充 脉细无力血虚脉失充盈 【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肌肤黏膜的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30,(三)阴虚证,【概念】 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

12、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的性质。,31,【成因】 热病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 情志过极,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 房事不节耗伤阴精 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3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阴液亏少,机体失养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不制阳,虚火内扰 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33,一、阳虚证,【概念】 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寒证。,34

13、,【成因】 久病损伤阳气; 气虚进一步发展; 久居寒凉之处; 或过服寒凉清苦之品,阳气逐渐耗伤; 年高而命门之火渐衰。,35,【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畏冷肢凉,或自汗,脉沉迟无力阳气亏虚,机体失煦,寒从内生 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肿,面色白光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胖,苔白滑 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水液,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证候。 虚证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畏冷肢凉、小便清长、面白、舌淡等为主要表现。,36,(三)虚实证鉴别要点,虚实证主要可从病程、病势、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鉴别要点如表7-2。,37,病 程 体 质 精 神 声 息 疼

14、 痛 胸腹胀满 发 热 恶 寒 舌 象 脉 象,38,四、阴阳辨证,概念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39,(一)阴证,【概念】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阴证。 【临床表现】 多种。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40,(二)阳证,【概念】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

15、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临床表现】 多种。 其特征性表现主要有: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41,(三)阴阳证鉴别要点,阴证与阳证,其要点可见于表里、寒热、虚实证候的鉴别之中,亦可从四诊角度进行对照鉴别。见表7-3。,42,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 证候错杂 证候真假 证候转化,43,一、证候相兼,概念: 广义: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 狭义:病位病性的相兼。 (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的证候存在

16、。如: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44,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如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为表实寒证;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里虚热证。,45,二、证候错杂,概念: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46,证候间的错杂关系,1 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 2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3 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 4 表里同病,而寒与热、虚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