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2018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绪论及望诊参考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诊断学,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2,中医诊断学(诊法辨证)Diagnostic Method (DM)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SD),年级: 学时数:54/36/18 教师:,3,第一章概说Chapter 1 Summary,一中医诊断学的主体内容 二诊法 三辨证 四诊法与辨证的关系 五中诊的沿革 六中诊的基本原理 七中诊的基本原则 八中诊的学习方法,4,一中医诊断学的主体内容,中医“诊断”的内涵 诊 诊察了解(四诊) 断 分析判断(辨证) 中医诊断学的主体内容是诊法和辨证 其

2、它内容:诊病、病案,5,二诊法,望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舌诊 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问诊:全面了解病情,以症状为主 切诊:脉诊、按诊,6,三辨证是对疾病当前本质的判断,以八纲辨证(The Eight Principle SD)为纲领,脏腑辨证(Visceral SD)为核心的多种辨证方法的综合。,7,四诊法与辨证的关系,强调中医的诊断思维方式 举例:风心病 中医:在喘证、血证、咳嗽等基础上辨治 西医:风湿性心脏病(病因诊断)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病解诊断)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诊断) 心房颤动(同上),8,五中诊的沿革(The Brief History of TCM Diagnostics

3、),内经、 难经 诊籍 伤寒杂病论 脉经 诸病源候论 敖氏伤寒金镜录,金元医家 濒湖脉学 温病学家 现代有关专著颇多 现代研究微观化,9,六中诊的基本原理(The Basis of TCM),“有诸内者形诸外”,10,七中诊的基本原则(The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in TCM),整体审察 四诊合参 病证结合,11,八中诊的学习方法,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其次,要在不断实践中掌握中医的诊 断思维方式。 第三,要学会辨证思维的方法。,12,第二章诊法Chapter 2 Diagnostic Method (DM),概念:搜集病情资料的方法 原理:司外揣内

4、原则:四诊合参,13,症状:疾病所反映的个别的现象,它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自觉症状:包括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 表现。 体征:能被客观发现的异常表现。,14,第一节望诊Section 1 Inspection(Observation),概念 原理:视外应 测内脏 知所病。 望诊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光线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内容:,15,内容: 望神 望面色 望形体姿态 望头颈五官 望皮肤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排出物 望二阴(略) 舌诊(分节另述),16,一望神(Observing Vitality),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外在表现 (以脏腑及其所化生的精气为物质基础, 精气神三者盛则同

5、盛,衰则同衰)。 临床表现:两目、神情、气色、体态、 呼吸、语言、舌脉 临床意义: 脏腑精气的盛衰 疾病的轻重 预后的吉凶,17,(一)得神(Full or having V) (二)失神(Loss of V):精亏神衰 邪盛神乱 (三)少神(Lack of V) (四)假神(False V),18,*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整体好转与局部好转 突然好转与逐渐好转 暂时好转与越来越好 (五)神志错乱(Mental Abnormality): 癫、狂、痫、,19,二望面色(Observing Complexion ),原理: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 内容:颜色、光泽。 临床意义: 疾病的性

6、质 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病情的进退,20,(一)常色(The Normal C): 明润(有神气),含蓄(有胃气) .主色(Host C) .客色(Guest C) (二)病色(The Abnormal C) 五色善恶 善色(Benign C):光明润泽 恶色(Malignant C):枯槁晦暗,21,2 五色主病(主病、机理、临床特征及意义)(The Five Colors and Their Indicated Diseases),赤色(Red):主热证 满面通红:外感;脏腑阳热炽盛 两颧潮红:阴虚阳亢 颧红如妆,游移不定:“戴阳”证,22,白色(White):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面色光

7、白而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淡白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23,青色(Blue):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面色青灰,虚里刺痛:心阳不振,心血瘀阻 面色苍白带青:外寒或阴寒内盛 面色青紫,胸胁疼痛:肺气闭塞或肝气郁结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24,黄色(Yellow):主虚证、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黄胖: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泛溢肌肤 黄疸:阳黄湿热内蕴,胆汁外溢 阴黄寒湿内蕴,胆汁外溢,25,黑色(Black):主肾虚、寒证、瘀血、水饮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黑焦干:肾阴虚 目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瘀血久停,26,三望形体姿态(O

8、bserving Figure and Posture),(一)望形体(Figure):强弱胖瘦 胖:形盛气虚 郁滞生痰 中风暴厥 所谓“肥人多痰” 瘦:阴虚火旺 劳嗽 所谓“瘦人多火”,27,(二)望姿态(Posture) 1 行走姿态: 身体动摇不定:肝风内动 2 坐形: 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心阳不足, 水气凌心,28,3卧式:一般规律 喜静,怕冷:阴、虚、寒证 喜动,怕热:阳、热、实证 4站姿: 多需结合其它诊法,29,四望头颈五官,(一)望头面 头部(Head Observation) 头形态:囟填;囟陷;解颅;头摇 发的形色:肾气、精血的盛衰(如疳积),30,面部(Face Obse

9、rvation) 面肿:阳水(yang-edema);阴水 腮肿:痄腮(蛤蟆瘟) 口眼歪斜:中经络(面瘫) 中脏腑(中风) 苦笑貌:破伤风,31,(二)望颈项(Neck Observation) 外形变化 瘿瘤:肝郁气结痰凝 瘰疬:肝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 气管不正:痰饮;肺痨,32, 动态变化 颈脉跳动:动脉 颈脉怒张:静脉 颈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年老体弱 项强:风寒;痉病;落枕,33,(三)望五官 望目(Eye O):五轮学说;肝开窍于目。 目色; 目形; 目态 望耳(Ear O) :肾;心;三阳 色泽耳内病变 望鼻(Nose O) :肺;脾;胃 外形内分泌物,34,望口唇(Lip

10、 O) :脾(窍、华);胃 望牙龈(Teeth and Gum O) : 血虚不荣;胃火盛;虚火上炎; 胃火伤络;虚火伤络 望咽喉(Throat O):乳蛾;烂乳蛾;白喉,35,五望皮肤(Skin Observation),(一)水痘(Pox or Chickenpox) (二)斑疹(Macula and Rash) 斑(M):大;红紫;摊;不碍邪热郁于肺卫 疹(R):小;红紫;高;碍手 内迫营血 顺逆:顺证;逆证,36,(三)白(Miliaria):湿郁肌肤,汗出不彻 晶:晶莹饱满,颗粒清楚(顺证) 枯:色白而枯,干瘪无浆(逆证),37,(四)望痈疽疔疖(多与火热毒邪相关) 痈:红肿高,根盘

11、束,热痛(皮肉间) 疽:漫无头,部位深,肤不变,不热少痛 (骨与关节间) 疔:初粟米,脚硬深,麻木痒,顶白痛, 易走黄 疖:小圆,肤表,热痛不甚,脓溃即愈,38,六望小儿食指络脉(The infantile Index finger-vein Observation),概念:3岁;食指内侧络脉(浮络);部位、色泽、形态。 原理:属肺经; 肺朝百脉; 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39,(一)观察方法 (二)临床意义:病邪性质浅深;气血阴 阳盛衰;疾病轻重吉凶 正常指纹:隐隐显露于食指掌侧前缘,掌 指横纹附近,色淡红略紫。,40,浮沉分表里:浮而明显;沉隐不显 红紫辨寒热:鲜红寒;紫红热 淡滞定

12、虚实:浅淡细虚;浓滞粗实 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病情凶险,41,七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等)(Observation of Excreta),一般规律: 色淡白清稀 虚证,寒证 色黄赤粘稠 实证,热证 (一)痰涎涕唾 望痰(Sputum):肺、呼吸道排出的粘液。 (病理性分泌物),42,寒痰(Cold S):痰白清稀量多 热痰(Heat S) :痰黄稠有块 燥痰(Dry S) :痰少而粘,难于咯出 湿痰(Damp S):痰白滑,量多,易咯 咯血(Bloody S):痰中带血,色鲜红或暗红 脓血痰(Pus and Bloody S):米粥样,气腥臭 风痰(Wind S) :清稀而多泡沫,43

13、,望涎(Saliva):口腔中产生的清稀粘液,属 正常的分泌物,病体可发生异常改变。 (涎为脾液) 滞颐:小儿口角流涎渍颐(脾虚不摄) 量多:脾胃虚寒或气虚 亦有胃热、食积、虫积为患,44,望涕(Nasal Discharge):鼻腔分泌的粘液 (涕为肺液) 外感风寒:鼻塞流清涕(Watery ND) 风寒束肺:清涕不止(鼻鼽) 外感风热:鼻流浊涕(Watery ND ) 湿热蕴阻:粘稠腥臭、黄水脓血(鼻渊),45,望唾(Spittle):口腔中排出的泡沫状粘液。 (唾为肾液,与胃相关)。 胃寒:冷积、宿食、寒湿,胃气上逆 肾虚:肾阳虚温化失职,气化失司, 水邪上泛,46,(二)望呕吐物(Observing Vomitus) 寒呕(Cold Vomiting):清稀无味 脾胃阳虚、寒邪犯胃 热呕(Heat Vomiting:秽浊酸臭 邪热犯胃,胃失和降 伤食呕(V due to Food Retention):酸馊 暴食,损脾,食停,胃逆,47,黄绿苦水,频发频止 肝胆气滞,郁热或湿热 痰饮(清水痰涎,胃脘有振水声) 水饮停胃,胃失和降 胃痈(脓血混杂,挟有食物残渣)食滞热积,气血蕴结(肝火犯胃 胃府血瘀),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