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729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9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修订编选(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 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 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 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 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 成分 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 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 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 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

2、铁显微组 织复杂, 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 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 铝、 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 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 770前 222 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 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 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 说明是经过 淬火的。 随着

3、淬火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 斜谷为诸葛亮打制 3000 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 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 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 206公 元 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 0.150.4%, 而表面含碳量却达 0.6%以上, 说明 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 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 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 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 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

4、 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 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 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 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 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 系列专利。18891890 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 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 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 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 19011925 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 30 年 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

5、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 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 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 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 ; 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 热处理方法。 二二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 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 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 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 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

6、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 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 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 ,是保证热处理质 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 但一般都是加热到 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 一般都是加热到 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 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

7、,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 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 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 主要是控制 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 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

8、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 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 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 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 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 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 然后进行缓 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冷却速度最慢

9、),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 和使用性能 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 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 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 处理。 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 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 处理。 淬火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 在水、 油或其它无机盐、 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在水、 油或其它无机盐、 有机水溶液等淬

10、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 但同时变脆淬火后钢件变硬, 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 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 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 710 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 再进行冷却, 这种工艺称为回火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 再进行冷却, 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 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

11、工艺,称为调质 为了获得一 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 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 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 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形变热处理 ; 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 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真空热处理, 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 不脱碳, 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 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 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

12、了只加热 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 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 即在单位面积 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 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 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 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 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 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 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 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 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

13、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 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 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等。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 它可以保证和提高 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 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 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 ; 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 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

14、锈钢 ; 工模具则几乎 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三三 钢的分类钢的分类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 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 重要的金属材料。钢按化学成分分为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碳钢是由生铁 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碳钢具 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 碳钢具 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碳钢的性

15、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于是人们研制了 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 多元合金。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 多元合金。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按钢材 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一) 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1.结构钢: (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

16、钢。 (2) 用作工程结构的钢。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2.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3.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 ;中碳钢(0.25%含碳量0.6%) ; 高碳钢(含碳量0.6%) 。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 总含量=5%-1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 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 按质量分类 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或磷、 硫含量均0.050%) ;优质钢(磷、硫含量含硫量0.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