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6595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牛乳业-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最新编写-修订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 3-3 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案例 3-3 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乳业概况 (一)中国乳业发展进程 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乳业概况 (一)中国乳业发展进程 1第一阶段:奶业生产体制转变时期(19781992 年) 改革开饭以前,我国奶业生产实行统一生产、收购生鲜奶,集中消毒、装瓶,统一销售。 改革开放以后,奶业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发展方针,有力地激活了劳动 要素,解放了生产力。19781992 年间,我国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数年均递增率分别达 到 13.4%和 13.9%,干乳制品产量年均递增率达到 16.9%

2、。 图 3-46 中国奶牛的存栏头数增长 图 3-46 中国奶牛的存栏头数增长 2第二阶段:流通体制改革时期(19931998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饲料价格放开,但牛奶销售价格改革却不同步,仍由物价局监 督,出现了“一头活一头死”的现象,致使牛奶生产成本提高,养牛效益开始下降,奶类总 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奶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放开了牛奶购销价格, 取消牛奶补贴,实行市场竞争,开放乳制品市场。国外乳制品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组建奶业 集团,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取得了成效,奶业生产逐步走出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3第三阶段:生产方式转变时期(19992

3、006 年) 2004 年,中国奶业协会在石家庄召开第一届奶牛发展大会,推广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 牛场,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以改变我国奶牛养殖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状况。到 2007 年末,部分规模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硬件和软件装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2008 年,中国 奶业协会在上海召开第三届奶牛发展大会,推进奶牛养殖的标准化。19992006 年,我国 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数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 22.3%和 17.4%,干乳制品产量年均递增率达 到 17.6%。 4第四阶段:转变增长方式时期(2006 年至今) 2006 年以来,由于奶牛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乳制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失衡,市场竞争无

4、 序,行业整体利润下降。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和振 兴规划纲要等文件陆续出台,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加快奶业 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奶业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提高素质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 变,我国奶业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 2 图 3-47 中国牛奶和奶类产量 (二)中国乳业黄金十年 图 3-47 中国牛奶和奶类产量 (二)中国乳业黄金十年 中国奶业在 19992008 年 10 年间, 经历了高速成长的黄金十年,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 中国奶业一直以低于 10%成长速率平稳增长,而此 10 年内,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奶牛存栏 数目来衡量,中国奶

5、业都以超过 20%的年均增长幅度高速成长,奶制总产量增长了近 5 倍, 每年的增产量占据了全球乳业新增量的 50%以上, 奶制品工业生产总值从 120 亿元增至 1300 亿元,而同期内全球奶业发展年均增长数值一直徘徊在 2.5%3%之间,这种是全球奶业内 少见的高速成长。 图 3-48 中国奶业黄金十年 图 3-48 中国奶业黄金十年 推进科技进步, 为提高奶业发展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是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第一推 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些实用技术的加快推广应用,我国奶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如 奶牛品种的培育、胚胎移植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机械化挤奶技术、UHT 加工技术、 计算机技术

6、和网络技术等,为提高奶业的科技含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进行自身改革与自我完善, 改进乳业发展中的弊端, 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拓展奶业发展空间。在 30 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不断扩大对外贸易,2007 年我国共进口乳 制品 29.9 万吨,为 1995 年 7.1 万吨的 4.2 倍,年递增率达到了 12.7%。同时,不断加大引 进外商投资的力度,例如 2006 年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 1 亿美元贷款,主要 用于帮助黑龙江省扩大奶牛养殖规模。不仅如此,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升我国奶业 的整体素质。 我国奶业国际合作主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

7、 (WFP) 、欧盟(EU,过去称欧共体 EEC)的奶类援助项目和中国加拿大奶牛育种综合项目。 (三)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三)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从 2008 年下半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首先是三聚氰胺( “毒奶” )对乳制品行业的 冲击。年销售额 100 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 17的石家庄三鹿轰然倒塌,圣元、雅士利亦 单位: (万吨) 来源:国家统计局 3 销量萎缩,中低端奶粉市场突然出现接近 1/3 的市场空白。蒙牛也未能幸免,据蒙牛新闻发 言人透露,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最开始时,产品销售受到了严重阻碍,在 9 月 19 日的最低 值,销售量降低了 90%以上。 “毒奶”事发后, 蒙牛内

8、销外售数量均大幅下滑, 部分生产线停产, 加之召回“问题奶” 及消费者退货, 蒙牛销售回款由原来的月回款 30 亿元下降为月回款 10 亿元, 已经出现经营 活动现金流量短缺现象。蒙牛乳业发布的 2008 年年报中显示,2008 年亏损额达到 9.486 亿 元,而 2007 年其净利润则为 9.358 亿元。 3-49 2008 年以来乳制品产量下降 二、蒙牛的崛起 3-49 2008 年以来乳制品产量下降 二、蒙牛的崛起 于 1999 年,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并且 以呼 元人 民币 产品曾以优良品质荣获“中 国品 三、宏观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三、宏观环境分析波特五

9、力模型 模式 式。技术缺乏是制约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表现之 一以 “公司+规模牧场”探索模式。此模式能够从严格意义上实现对奶源的全程监控, 确保 图图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 和浩特为轴心向外省扩展延伸。由集团总裁牛根生和其他 9 位自然人,共同出资 1000 多万元,发起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 3700 多万元。 2002 年,摩根士丹利、英联投资公司、鼎晖投资同时投资蒙牛,注入现金两亿多 , 并于 2003 年再次注资, 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额最大的企业。 后于 2003 年 4 月 23 日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

10、 6 月 10 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蒙牛 牌”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今蒙牛集团正打造国际一流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 2010 年跻身世界乳业 20 强。蒙牛曾连续 5 年保持三位数的增长速度,国内的行业排名由成 立初年的第 1116 位跻身前两强,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更以“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行” 的奇迹成就了一段草原乳业的神话。 (一)供应商 (一)供应商 1蒙牛奶源供应 (1)公司+农户”传统模 小规模生产、分散农户饲养为主,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奶业产业化的要求。蒙牛的“公司 +农户”模式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统一加工”流程,“农户”的“分散饲养”使每 头牛都得到精心照

11、料;“奶站”的“集中挤奶”,把过去的“收奶”变成了“收牛”,“公 司”通过控制奶站而间接控制了整个奶源。 值得一提的是, 蒙牛的 500 多个奶站都是由民间 资本投资完成的,蒙牛通过与奶农签订奶源订单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共 同体。 (2) 牛奶的完美品质。蒙牛现有澳亚示范牧场,近两年,又在马鞍山、尚志、张家口等全国 4 十几个主要生产基地投资兴建了万头规模的现代奶牛养殖牧场。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由洋人来 经营,为蒙牛养牛供奶。以往,中国与国外合作都是从“牛”字上做文章,导致买进来不少 低产牛;蒙牛澳亚示范牧场则从“奶”字上做文章,交易的是奶,不是牛,从而改善了合作 效益。同时,蒙

12、牛在安徽马鞍山、黑龙江省尚志等各地建设的现代牧场,将成为蒙牛供应周 边地区的主要奶源基地,从而避免对距内蒙古远的地方进行“长途奔袭”。 (3)“公司+OEM 供应商”创新模式。面对乳业资源分布不均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 神速 济”。蒙牛乳业每年将 10%左右的销售收入用于奶源基地建设。一 番扩 4.61 而展开竞争,可 以不 人群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 而农村的消费市场尚未培育起来, 较高收 入人 向各年龄段扩展。 选因 素。 3)不单单只消费单纯的普通牛奶,酸奶、乳酪等也逐步增加。经历 2008 年乳业震荡 之后 式。在短短几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蒙牛的销售体系变得日益复杂。 大卖 发展的蒙牛诀

13、窍之一就是大肆购并地方企业,让当地企业贴牌生产。设在各地的 OEM 供应商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 质量监督由蒙牛统管。 这种扩张式的“生产车间”衍生模式, 使得蒙牛短短 8 年内就建起几十个分厂,从 1999 年营销额 4000 万元人民币,跃至 2006 年 底的年销额 21 亿元。OEM 方式使蒙牛实现了“无米之炊”,现在,布局全国的蒙牛仍然离 不开 OEM 方式。 2供应模式问题 (1)乳业“泡沫经 张圈地之后,蒙牛为卖产品不得不投入巨额广告,而广告的投入又将加重成本压力,只 能扩大生产规模, 降低单件成本。 根据蒙牛 2006 年销售额 120 多亿元, 原奶需求量接近 300 多万吨

14、,大大超过原奶供应能力。如果这种扩张与奶源基地建设脱节,或者两者的膨胀速度 超过市场的实际增长速度, 将会出现机器闲置、 奶源整体质量不高的“乳业泡沫经济”现象。 (2)奶源供应监管。“三聚氰胺”事件对蒙牛乳业造成严重影响:蒙牛 2008 年亏损 7 亿元。三聚氰胺事件说明蒙牛的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奶源供应端监管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产业链上游仍旧维持粗放的经营模式,市场无序竞争明显。奶农、奶站和乳品生产商之 间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商业利益关联度不高。那么,上游很容易产生失控情况,表现为供求 周期性波动和质量不稳定。 蒙牛不负责奶源生产而是依靠上述三种渠道的奶源供应, 如何有 效监管供应方的生产,杜

15、绝低质奶源的投产,是蒙牛目前面临的难题。 (3)供应方议价能力。一方面,蒙牛作为优势厂商依然为市场占有率 轻易提高终端市场产品价格; 另一方面, 乳品生产的集中提高了优势厂家对产业链上游 采取粗放经营模式的奶农的市场议价能力, 蒙牛依然能够对其进行成本转嫁, 而不是提高终 端售价。但是奶源资源结构性短缺可能导致奶源供应方联合竞价。 (二)购买者 (二)购买者 1个人消费者 我国乳制品的消费 群占社会人口比重很少一部分, 但是消费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产品, 但是随着消费增长 的拉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奶类消费将由较为饱和的大城市转向中小城镇,我国乳制品的 消费将继续增加,而且消费者对于乳制品消费也

16、有以下变化: (1)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年龄结构也由婴儿和老人占主导地位 (2)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营养成分和口味成为人们消费乳制品的首 ( ,国内乳品市场整体增长趋缓,但格局并未产生较大变动,国内品牌仍然占据主要市场 份额,蒙牛乳业在全国同类产品中,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均居前列。 2蒙牛销售模式 (1)传统的分销模 场、 商场超市、 便利店等传统渠道组成了蒙牛的渠道主体, 具体而言, 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公司直营+经销商配送”扁平平台式, 该模式主要是华北区域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 经销商演变为配送商, 只负责配送, 蒙牛通过增设二批, 细分区域网络, 提升终端服务功能。 5 第二种“公司直营+社会力量配送”扁平网络式,该模式主要是在呼和浩特市,通过构建自 有配送中心,并招募大量社会人员负责配送,形成密集性网络式。第三种“传统经销代理” 金字塔垂直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距离较远的偏远地方,如长江流域以南,客户经销区域较 大,由于厂方人力、物力所限,无法进一步掌控市场。 (2)电子商务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