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6054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修订编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 欣赏和鉴别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 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 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 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认知和视觉印象,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 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 研究并做出判断,所

2、以这种情感活动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它主要通过对具体美 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 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美术鉴 赏属于艺术接受学的范畴。艺术家创作出了美术作品,但艺术活动并没有就此结 束,必须通过美术鉴赏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 才会使作品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艺术创造者及其美术作品的审美 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美术鉴赏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美术鉴 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可以开拓人的艺术视野、 增长知识, 可以丰富审美心理结构, 优化情感结构,提

3、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 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条件美术鉴赏的条件 美术鉴赏活动中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否则美术鉴赏便不 能成立。一方面,美术作品作为鉴赏的审美客体,是读者和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 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 面,在美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 积极、 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构成美术鉴赏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美术鉴赏的客体即作品本身,一是审美鉴赏的主体即读者和观众的参与。 (一)美术鉴赏的客体 美术鉴赏的客体,即被鉴赏的美术

4、作品本身。在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时要求 客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否则便失去了欣赏或鉴别的意义。如何使美术作 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美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要达到完美和统一。 如果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往往会流于技巧的炫耀。反过来如果忽视形式,就违 背了艺术审美的特性,因为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赞美,都是由充分表现意蕴的形 式引起的。如果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则无论美术作品的内容多么科学、多么 具有真理性,只要它不具有美的形式,便不具有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是点、线、面、 形体、 色彩等形式要素及排列组合方式, 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一旦形成之后

5、, 便产生特有的形式美,所以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无视作品的内容,而陶醉于 迷人的形式美之中。美国的美学家克莱贝夫贝尔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由 于艺术的形式能够唤起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 从审美经验上可以断定形式具有艺 术意味,因此,他把“有意味的形式”定义为美。但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美术 作品只有在“真”与“善”统一到美的形式上时,才真正的具有审美价值。中国 古代美学思想中很多理论都是强调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和统一。 如唐代画家张彦 远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末遒,空赋善彩。 ”所以他认为“意存 笔先,画尽意在”是最好的作品。宋代欧阳炯也曾经说过 : “有气韵而无形似, 则质胜于文;有

6、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这些都是在强调美的内容与形式 的统一。只有作品中的“真”与“善”统一到艺术的形式上时,我们才能称之为 美,称之为艺术。所以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面对 毫无审美价值的作品自然不会有什么审美鉴赏可言。 比如我们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时,(图 1-1)首先被奔马的气势和动态 美所吸引,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强壮有力,生气勃勃,马的躯体远小近 大,既符合透视,又给人一种欲放先收,由远及近的感受,表现出奔腾的气势。 从奔马高昂的脖子延伸到左腿形成一条垂直线,使其在奔腾中又显得十分稳健。 而飞动的马尾、马鬃用笔粗犷有力,焦墨与湿墨并用,这种笔墨既

7、表现奔马的特 点,同时又很好的表达了画家激越的情感。我们从奔马的跃动中感受到生命的顽 强活力,充分体会到生命的运动美。奔马确实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 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这是把情感和意蕴融汇在精美的艺术技巧中的典范, 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完美统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图 1-1) (二)美术鉴赏的主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由鉴赏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联系所造成的。 美术鉴赏 的主体,即欣赏和鉴别美术作品的人。当然这个主体必须具备对美术作品的感知 能力,必须具有艺术感受和艺术想象的器官与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同时美 术鉴赏也要求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8、, 有多方面的生活经 验和一定的艺术素质,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美感。艺术只能同有艺术修养的人 进行真正的交流。一个真正的艺术鉴赏者,他不仅需要掌握某一类艺术的有关知 识,同时还需要对整个艺术领域有较为广泛的了解。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除 了要掌握绘画的一般知识之外,还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内涵等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理解作品深层的意义。 艺术鉴赏活动不仅有个人先天条件的参与,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受鉴赏者审美 感受、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的影响,而艺术鉴赏者的审美鉴赏力的高低又与艺术 鉴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关。 艺术鉴赏者要对具体艺术作品作出个体独到的和具 有较强拓展性与创造性的鉴赏

9、结果, 其本身就必须是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文化学 养的人。否则,鉴赏者就不可能对艺术家熔铸于艺术作品的所有情思和深刻意蕴 有明晰性的同构认知、理解和把握,更不能有再创造性的认识了。只有鉴赏主体 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学养, 才能对艺术作品有独到而全面的艺术 理解力,才能去鉴赏作品的深层次的内涵,才能有效地促进艺术鉴赏再创造特性 的发挥。 美术鉴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积极而能动的反映。从接受学的角度看,美 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审美鉴赏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的特征,始终不能脱离 感性的具体的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欣赏中达到怡然自得的 境界。鉴赏主体的审美观念在美术鉴赏中起着

10、重要的作用,审美观念是一定历史 时期人们对审美经验总结的结果,是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认识。审美观念的不同必 然会导致审美差异。 审美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审美活动的主要因素和 内在尺度,对于美术鉴赏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审美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 意义。 美术鉴赏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但又包涵着理性认识的内容。因为美术作品不 仅具有生动可感的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本质和一定的生活内容。所以,在美术 作品的欣赏中,那种不懂脑筋,不进行推敲和品味的思维活动,是不能深刻地认 识美的内在本质、内容和意义的。例如我们欣赏明代王绂的墨竹图 ,虽然画 竹只有三株,可是疏密相间,有分有合,用墨浓淡相宜,有虚有实。

11、怎么欣赏那 枝叶潇洒,富于书法意味的美呢?他的画是和书法练习在一起的,欣赏他的画如 果没有书法知识是不行的。美术鉴赏中的理性不是抽象的感念和逻辑推理,而是 对于美术作品感性形象的品评与体验。所谓品评,既不脱离具体的可感的形象, 又在比较、推敲、揣摩的品味和品鉴之中,必然就包含着理性思维活动的评价和 情感体验。中国的诗品、画品、书品等都是欣赏,判断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是感 性和理性的统一。因此美术鉴赏正是在对对象的品评与体验中,达到对美的本质 的认识。 (三) 、审美经验的重要性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精神碰撞, 在碰撞中产生和谐 统一。在这种审美联系中审美经验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

12、。在主客体的这种审美关 联上,康德认为鉴赏判断“不是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判断,而是审美的。 ” 就是说人们在什么鉴赏中对艺术作品的判断或评判,不能用获得一般知识的经 验,即逻辑思维的方式,而是要用我们的审美经验和想象才能获得美感和正确的 审美判断。鉴赏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的 丰富,对美术鉴赏活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只有生活阅历深广的人, 具有深刻而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审美经验的人, 才能在面对艺术对象时迸发出丰富 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导致情感的激动,获得美术鉴赏活动中的独特的精神愉悦和 艺术美的享受。如果没有长期的日积月累的生活感受,没有对时代环境、社会生

13、 活的认识和个人的丰富经历等这些客观的现实基础, 就不可能产生美术鉴赏活动 中的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受力, 更不可能有艺术的直觉去领悟艺术品德的 深刻含义。因此,艺术鉴赏者必须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并在日常的 生活中积累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情感经验。有了生活和情感的经验,还必须从这些 经验向审美经验转化和升华。 审美经验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向精神和心理的深化和升华, 是一种积淀着 深刻意蕴的高级情感经验。美术鉴赏的审美经验的积淀,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历史 的审美经验的积淀,另一方面来源于个体的鉴赏实践经验的积累。每一次的鉴赏 经验都在改变着鉴赏者的心理结构,丰富着审美鉴赏的经验,从而不断地

14、提高着 个体的艺术鉴赏力。人们在审美感受中获得的经验,不同于一般的知识经验,而 是长期生活中对美的事物的感受的经验积累。因此,我们不能用一般的经验来欣 赏、判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 同时人们审美经验的获得因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个人生 活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不同的审美经验会导致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的不 同,甚至其审美判断截然相反。我们之所以对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现代派的 美术作品产生欣赏和评价的分歧,这都与我们的审美经验有直接的关系。现实生 活中人们的审美经验是有限的,而任何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审美经验的具体表 现,美术欣赏就是通过人们对各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流派的美术作品的欣

15、赏、 鉴别来丰富人们审美经验的过程。审美鉴赏不仅对一般的人有意义,对专门从事 美术创作的美术工作者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不管是什么人面对一件美术作 品,只要不具备相应的审美经验都不会产生应有的美感。 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审美判断和审美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欣赏齐 白石先生的虾 , (图 1-2)画中的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显 得晶莹剔透。 虾儿犹如在水中竞逐, 灵动活泼, 生机盎然。 虽然画面上没有画水, 但观者仍能明显感受到虾在水中嬉戏竞逐的灵动气息。 这便是我们调用自己的审 美想象和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欣赏的结果。 (图:1-2) 二、美术作品构成的主要因素美术作品构成

16、的主要因素 进行美术鉴赏必须具备美术作品基本要素的知识。 美术作品的构成有一些基 本要素,如色彩、线条、形状等,色彩、线条、形状既是展现个性化的客观对象 的形式,又是个性化的艺术家主体表现的形式。画家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家而不是 生理挂图的绘制者,就在于它不但写形,而且传神,不但组合线条,而且寓于情 思,不但建构形体,而且融于意蕴。相对地说来,色彩长于认识,线条长于表情, 这使绘画艺术既能个性化地、具体地透视客观对象的本质与必然,又能细致复杂 地展示主体的主观意象与精神情感。 所以进行美术鉴赏必须具备美术作品基本要 素的知识。 (一) 、线条 美术鉴赏首先是对线条的欣赏。线条是一部作品极具表现力的基本因素,线 条不仅能够勾勒出物体的外形和轮廓,最重要的还在于通过线条表达情感。不同 的线条传达不同的情感,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直线具有刚劲、挺拔、 正直等情感意味 ; 曲线具有柔美、流畅、圆润等情感意味 ; 折线则给人以方向感, 如前进、后退、升降、倾斜等意味。 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被称为线的艺术,就在于其线条本身的表情性。如怀素的 笔法瘦劲,飞动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