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计划--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4363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课教学计划--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政课教学计划--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政课教学计划--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课教学计划--修订编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思政课教学计划思政课教学计划 为切实保证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部署和落实各项任务, 努力把各阶段工作 做到实处、 落到细处 ; 为了搞好思政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使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此计划。 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 1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这是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设置。 它不仅集

2、中体现了课程性质、表达了课程的核心价值,也作为全部课程目标的统领,贯穿于课程实施 的全过程。 2.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这是对课程基本内容目标的概括。它集中体现 了课程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的性质 ; 反映了 “紧 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理念 ; 也 表达了课程内容目标的设置对时代意义和中国特色的追求。 3.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知识目标, 也是课程最根本的能力目标。它集中反映了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显示马 克思主

3、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的基本理念, 是课程最能体现其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不 可或缺的独立价值的目标。 4. 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这是课程特有的能力目 标,也是课程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表达了要促使学生“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 生活的能力”的课程性质,反映了“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 践活动中, 感受经济、 政治、 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的基本理念, 也是最能体现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独立价值的目标之一。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这是课程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也是最具

4、普遍意义的目标。它表达了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的课程性质,也体现了“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 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 6.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实施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 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的根本问题。 它不仅直接表达了课程性质, 而且反映了开展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要“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未成年 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经验,体现了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的总体要求。 (二

5、)分类目标。(二)分类目标。 1知识知识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 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 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这是把 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核心概念。 中共十 六大报告指出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 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 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 征。从根本上讲,我们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

7、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就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 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这是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 一以贯之的目标, 也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的重要目标。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 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

8、强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 来。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这是高中学段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 也是支持 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应用性知识目标。 对于即将步入成年、 进入更广阔社会领域中生活的高 中学生, 课程必须提供相关的应用性知识, 才能引导学生增强辨别是非、 善恶、 美丑的能力, 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人生、正确 选择生活道路、正确把握生活准则。 2.能力能力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能

9、力发展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的目标。在新 的形势下,学生的成长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学生带 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 互联网及其他传媒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对学生产生了不 良作用 ; 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种种社会消极因素和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 因素增多 ; 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这一切,都需要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这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目标的必然 要求, 也是强调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

10、根本途径。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 的经济、 政治、 文化生活, 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 切实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 是课程性质的重要规定。 只有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 既进行认知教育又开展实践 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了解社会,磨炼意志,培养实践能力,真正做 到知与行的统一,切实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这是学生参与当代社会生活必须面 对的一个突出问题。竞争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但无 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不仅注重规则,而且注重合作。如 何在现代社

11、会生活中善于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包括遵循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平等、 公正的竞争环境,在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谋求双赢,对于学生毕生的发 展,都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社会参与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这也是即将成年的高中学生走向未来 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 念相互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必然要成为当前思想政治 教育坚持贯彻“三贴近”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

12、身权益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法律素养, 也是基本能力。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 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自觉地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办事、依 法律己,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生活在 现代社会的公民基本素养和能力。当代社会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人们生活的信息 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力推进信 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能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

13、、处理 和评价信息,无疑是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获得发展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体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只有社 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 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也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基本、最 重要的信念。所以,被列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 精神,树立

1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这也是课程体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 心”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 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课程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 公民意识。 这是以培养现代社会公民意识为主旨的课程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

15、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 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 在小康社会中生活的中国青年, 不能不具备适应社会现代化进 程的公民意识,包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 法制观念等,都是培养这种公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这是强调推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 “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 的课程目标。 为此,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集体、社会 和他人的问题中,树立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的人 际关系中,时时、处处、

16、事事,表现出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课程体现以培养 “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突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乐于学习,尊重 科学,追求真理,既是科学态度的本义,也是创新精神的表现。崇尚科学就要有创新精神。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不仅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 因而也是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题中应有之义。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 想道德目标。这仍是课程体现以育人为本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 此,要在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的同时,努力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评 价的各个环节,都提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化活动设计,力求使 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文化体验中, 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这是 培养学生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