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49412924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运行制度》PPT参考课件(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运行篇,2,人类社会经济不是静止的,从来都是在经济运行中不断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定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也可以选择同样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不仅表现人与物的关系,也体现人与物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经济运行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本篇各章,主要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以利于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规律性。,3,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4,81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811 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及其稀缺性 资源是指人们

2、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 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背景资料有关稀缺性),5,稀缺性,瓦尔拉斯(Walras)认为:社会财富是稀缺的。 因为一方面,它对人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供给人们的数量却是有限的。 稀缺性所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2)数量有限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3)数量有限之物是可以生产制造出来和成倍增加的。,6,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经济学角度阐明稀缺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认为稀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4种情况。 第一类是有用、稀缺并且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类产品是商品,其交换价值是政治经济学研究

3、的对象; 第二类是有用,但不稀缺,也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交换价值是零,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第三类是劳动生产出来但没有社会使用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不能视为稀缺,因为没有社会需求; 第四类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它所耗费的劳动也无效,因而不创造价值。,7,资源配置的必要性,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对资源的不同用途和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资源配置。如何把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好,配置适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8,稀缺资源配置与经济机制调节,经济机制是指

4、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构成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及其组织或系统运作的机理。,9,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10,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自发

5、地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还是自觉地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不过是这一客观规律借以实现的不同形式。,11,资源配置的两种实现形式,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两种形式:计划和市场。 1 计划 计划机制(计划调节) 2 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12,计划机制与计划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计划机制。 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计划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即计划调节。 计划机制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

6、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13,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恩格斯:马克思和洛贝尔图(哲学的贫困)德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

7、全集第21卷,第215页。),14,812 商品消亡后的产品经济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产品经济模式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设想未来社会将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未来社会里,单一社会所有制使社会需要和社会供给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劳动无须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表现,社会完全可以按照统一的计划安排生产、调节分配。,15,马克思指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后,“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共有的某种物的属性。”、“个人的劳动

8、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将会消亡,整个社会将实行直接社会化生产和交换的产品经济,将对社会资源实行“有意识的社会调节。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页。马克思:致路库格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9页。),16,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者就将被消除”,将“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9页。),17,计划调节的优势和长处,计划调节适应于社会

9、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要求,是自觉地运用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计划调节的优势和长处在于: 第一,计划调节可以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盲目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 第二,计划调节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巨大浪费。 第三,计划调节可以合理地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社会公正。,18,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经济实践表明:计划调节的功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其适用的基础和领域,超出适用的基础和领域,计划调节的功效会力所不及,失去效力。,19,列宁与新经济政策,20,列宁与新经济政策,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行新经济

10、政策,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上面实行集中 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提倡:“研究市场”;他根据苏维埃俄国实现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实践情况指出:“完整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列宁:论粮食税的几个提纲,列宁全集第41卷,第377页。),21,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21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设计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领导机关必须执行,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苏联早期的计划经济实

11、践显示出运用计划手段能够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长处,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其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大危机形成鲜明的对照。(斯大林: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280页。),22,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同其他二次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一样,开始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建国初期,这种体制在加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方面曾经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显露出不适应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23,计划经济的弊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一个按照行业和产品的特征而细分的、用来落实中

12、央计划的庞大的行政机构体系。它是一个由几十个条条和块块构成的经济管理机构。这些行政管理机构各管一摊,形成经济运行中的“条”“块”分割。这种分割,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个量资源难以通过横向流动实现优化组合。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活动从属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和指令,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使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上级机关的附属物,不能自主决策和经营,使企业经营机制僵化,缺乏活力。,24,总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对体制的客观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是有其深刻内在原因的。其症结在于,

13、计划调节不适应商品经济微观基础,排斥市场,遏制竞争,抑制企业活力,对调节商品经济运行失去效力。计划调节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并不否定计划调节的作用。因为计划调节的长处不在于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个量资源配置,而在于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5,813商品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方式适应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其经济运行的。市场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的枢纽。,26,市场配置资源的特征,(1)在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分工体系中,各个商品生产者要适应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生产要素资源市场化,按市场行情配置资源,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个

14、量资源配置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比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要通过市场竞争,经受市场检验; (4)各个商品生产者分散经营,独立决策,自负盈亏,自担市场风险。,27,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商品、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决定其价格,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动引导着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流出流入,达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及其在各部门的配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28,市场能够进行资源配置的原因,第一、各个市场活动主体受到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他们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关切是市场发挥这种功能的内在动因。 在经济利益的激励和约束下,他们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一方面,他们必

15、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将生产要素由亏损的或获利少的部门转入获利的或获利多的部门。这样就促使资源利用的节约和供求结构的适应,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29,第二、市场主体的外部竞争压力。竞争以其强大的杠杆作用推动着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优化。 竞争越充分,市场调节的功效越大。由竞争形成市场价格的情况下,那些商品或劳务成本低的市场主体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商品或劳务成本高的市场主体则获利少甚至亏损,从而难以发展乃至破产。,30,市场调节的对象是市场主体,市场调节对搞活经济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

16、限,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合乎规律发生的现象。,31,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第二、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第三、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32,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第一,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 第二,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第三,市场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 第四,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第五,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33,外部不经济,外部性是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中一个包括外在成本和外在收益的模糊性概念,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外部性又分为负外部效应和正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指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将导致资源存量的浪费;或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将致使经济活动激励的失灵。因此,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格局的调整,意义在于将这些与外部效应相关的成本纳入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之中,使之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接近或相等,从而改变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