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401099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5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编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 (一一)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1.六种方法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 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 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

2、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 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 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 体替代局部、

3、现实代替猜测 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 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 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 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 干扰判断。 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

4、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 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 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 率的关键。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 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 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 中生有”“张

5、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 (或以整体代部分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

6、判断。 (2)混淆时态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 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 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 ,也可能反之。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 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 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 ,也

7、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或条件)变 成“果” ,或把“果”变成“因” 变 成“果” ,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4)混淆是非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 肯

8、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 肯定。 (5)偷换概念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 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 是一回事。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 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 是一回事。 (6)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干

9、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 惑考生的。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 惑考生的。 (7)张冠李戴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 观点、发明、创造说成是乙的。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 观点、发明、创造说成是乙的。 (二二)掌握审题与答题的步骤掌握审题与答题的步骤 1.审题审题 (1)审清要求,尤其要审清是选

10、“正确”还是“不正确”审清要求,尤其要审清是选“正确”还是“不正确”(不符合原文意思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的一项。 (2)审定阅读区间。有的题干明确了阅读区间,有的没有明确,这时可用“投石探波法” 。“投石探波法” ,即把题 干中用引号标明的所考词语作为“石子” ,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心上下查找,确定信息区。信息一 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的某个层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 审定阅读区间。有的题干明确了阅读区间,有的没有明确,这时可用“投石探波法” 。“投石探波法” ,即把题 干中用引号标明的所考词语作为“石子” ,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心上下查找

11、,确定信息区。信息一 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的某个层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试题试题)也有例外。有的分散在 不同的段落、层次。据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间。 也有例外。有的分散在 不同的段落、层次。据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间。 2.答题答题 (1)坚持一个原则坚持一个原则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 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们完全可以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 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们完全可以靠选文提

12、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培养两种心态培养两种心态 专注。做题时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切勿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 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专注。做题时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切勿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 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仔细。虽说信息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 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仔细。虽说信息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

13、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3)掌握一个前提掌握一个前提 即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对信息比对时盲人即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对信息比对时盲人 摸象。摸象。 (4)用好两个方法用好两个方法 比对法和排除法。重点是比对法。比对法和排除法。重点是比对法。 (三三)如何使用“比对法”如何使用“比对法” 做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三重比对” 。做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文意

14、的前提下用好“三重比对” 。 1.比对词语比对词语(概念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 、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凑”(胡乱拼凑、 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胡乱拼凑、 东

15、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 优先比对: 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 优先比对: 指代词指代词(如“它”“其”等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范围词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

16、大或缩小外延的现象。,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的现象。 程度词、时间词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 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 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即时巩固即时巩固 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 1.选项:选项:(2014安徽卷第安徽卷第 1 题题 B 项项)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 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 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原句: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 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原句: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