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礼仪教案-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91073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119 大小:67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礼仪教案-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服务礼仪教案-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服务礼仪教案-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服务礼仪教案-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礼仪教案-修订编选(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现代服务礼仪现代服务礼仪 教 案教 案 2 第一讲 礼仪概述第一讲 礼仪概述 一、礼的基本概念一、礼的基本概念 (一)礼(一)礼 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 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在古代, 礼特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 规范。今天,礼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 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和礼节。 礼的本质是“诚” ,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 (二)礼貌(二)礼貌 是人与人在交往中,通过言谈、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 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

2、了人们的 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言谈、表情、姿 态等来表示对人的尊重。 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两个部分。 礼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微笑、点头、欠身、鞠躬、握手、 正确的站姿、 坐姿等 ; 礼貌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动, 如使用 “小姐” 、“先 生” 等敬语,“恭候光临” 、“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等谦语,“哪一位” 、“不 新鲜” 、 “有异味” 、 “哪里可以方便”等雅语。 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貌, 不仅有助于建立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 新型关系,而且能够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冲突。 3 我国古代把“温良恭俭让”作为衡量礼貌周全与否的准则之一。 (

3、即做人要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 (三)礼节(三)礼节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 好的问候、 致意、 祝愿、 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内在品质的外化。有礼貌、尊 重他人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礼节。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 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表现出来;欢迎他人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 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 心情。 借助这些礼节,对别人尊重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的表达。不掌 握这些礼节,在与人交往时虽有尊重别人的内心愿望却难以表达,所 以,我们应掌握正确(规范)的礼节,正确

4、地表达意愿。 (e.g.如何握手才礼貌;交谈时候应该如何站立) 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则容易失礼。 (e.g.1李鸿章宴请外国人;2乘车让座我们经常被人 “好心好意”地让到下座上去) (四)礼仪(四)礼仪 通常是指在较大较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 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 辞源:“礼仪,行礼之仪式。 ” 礼仪就是表示礼节的仪式,这种仪式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 4 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 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礼仪,实际上是由 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它

5、不像礼节一样只是 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e.g. 迎送外国领导人的国际惯例:献花、奏两国国歌、鸣放 礼炮、护航、讲话、群众欢迎) (五)仪式(五)仪式 指在一定场合,表示郑重、敬意、友好而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化 行为规范的活动。 (e.g. 开幕仪式、颁奖仪式、签字仪式、结婚仪式) (六)礼宾(六)礼宾 即“以礼待宾”之意。也就是说,按照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涉外活动中,主方根据客 方人员的身、地位、级别等给予相应的接待规格和待遇,称为礼宾或 礼遇。 二、礼仪的起源和演变二、礼仪的起源和演变 (一)起源(一)起源 现代礼仪源于礼,礼的

6、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 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礼便产生和发展起来。 从理论上讲, 礼起源于人类为协调主客观矛盾需要的人与人的交 往中;从仪式上讲,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 5 (二)形成与发展(二)形成与发展 原始社会 萌芽(只是指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式。 ) 奴隶社会 正式形成 (由祭祀形式跨入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 领域。 ) 封建社会 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将人的行为纳入封建道 德的轨道, 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 的封建礼教。 ) 近 代 礼仪范畴逐渐缩小,礼仪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章、行 政区划、伦理道德等基本分离。 现 代 主要指仪式和

7、礼节,去掉了繁文缛节、复杂琐细 的内容,吸收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适应现代生 活节奏的新形式。简单、实用、新颖、灵活,体 现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 三、现代礼仪的特征三、现代礼仪的特征 (一)国际性(一)国际性 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线,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共同拥有。在讲文明、懂礼貌、相互尊重的原则基础上形成的 完善的礼节形式,已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并共同遵守。 6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进,各个国家、地区和社会集团所惯用的 一些礼仪形式,为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所共同接受和经常使用,逐渐形 成了一些更加规范化、专门化的国际礼仪。现代礼仪兼容并蓄,融会 世界各个国家的礼仪之长,使

8、现代礼仪更加国际化、更加趋同化。 (二)民族性(二)民族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礼仪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 种较为明显的民族、国别的差异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其各自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活 动区域不同, 由于各自的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素质特征 不同,使各个民族、各国家的礼仪,都带有本国家本民族的特点。 (三)传承性(三)传承性 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完 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一旦形成,便会长期沿袭、经久不衰。 (四)时代性(四)时代性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任何时代的礼仪

9、由于其时代的特性和内容,往往就决定了他的表现。 (礼仪随时代的 发展而发展变化) 四、现代礼仪应遵守的原则四、现代礼仪应遵守的原则 (一) “尊重”原则(一) “尊重”原则 孔子:“礼者,敬人也。 ” 人际交往中,以尊重为前提,尊重对方,同时保持自尊。 7 (二) “遵守”原则(二) “遵守”原则 礼仪作为一种维护共同利益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有责任、义务 去维护它,共同遵守它。 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都应当自觉遵守下列准则: 1、遵守公德1、遵守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全体公民, 为维护正常生活秩序而共同遵循 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公民的礼 节、礼貌、道德修养程度和

10、水准。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遵时守信2、遵时守信 遵守时间、讲求信用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社会关系状态的基本前 提。 要有约在先 (1)遵时(遵守时间) 要如约而行 要适可而止 (2)守信(信守承诺) 取信于人是公认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 同时也是 生活于文明社会的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优良品德。 三思而行 必须慎于承诺 认真遵守 说明原委 必须重视承诺 8 3、真诚友善3、真诚友善 人际交往中的真诚,是赢得对方信任和尊重的前提。 4、谦虚随和4、谦虚随和 在人际交往中,虚心、不摆架子、不自以为是、不固执己见,则 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三)适度原则(三)适度原则 人类

11、学家论证古代“礼”通“履(鞋子) ” ,就是说,礼要像鞋子 一样大小合适,即适度原则。 现代礼仪强调人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 在不同 场合、 对不同对象, 应始终不卑不亢、 落落大方, 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四)自律原则(四)自律原则 交流双方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 首先应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 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应做到“严于律己” 、 “宽以待人” ,这样才能赢 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 俗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又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慎独 慎独 指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不道德事情的可能而 又不被人发现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一定的道

12、德 准则去做。 五、东方礼仪和西方礼仪的差异五、东方礼仪和西方礼仪的差异 当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密切的跨文化 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9 人类社会中,差异最大的两种文化传统是东方传统和西方传统。 东方传统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等国家;西方礼 仪见诸于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国家。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构成的礼仪有一定的 差异性。现代礼仪应遵守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的原则,要求在各种 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 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跨文化礼仪的差异性,学会尊重不同文化背

13、 景下的礼仪习俗。 (一)东方礼仪的特点(一)东方礼仪的特点 古老的东方以其富涵人情味的传统礼仪向世人展示了悠久的历 史文化和无穷的魅力。 1、重视亲情和血缘(情感式)1、重视亲情和血缘(情感式) 东方民族尤其信奉“血浓于水”这一传统观念,所以人际关系中 最稳定的因素是血缘关系。当多种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之时,多数人 恐怕都会选择维护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利益。 有很多古语都反映出东方民族重视亲情和血缘这一特点,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父母在,不远游。 ” “人 丁兴旺,儿孙满堂。 ” 很多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共居一室,家长维系着家庭 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具有绝

14、对的权威性。家长终生操劳,从养 育儿女到孙辈,甚至重孙辈,不仅不以为苦,反而自得其乐。这在西 10 方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西方国家的家长,注重培养儿女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儿女一旦 成年,理所当然地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求生存。 2、谦逊、含蓄2、谦逊、含蓄 东方人谦虚、含蓄、委婉,西方人率直、坦诚。 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3、承认现实、满足现状 4、强调共性(整体性)4、强调共性(整体性) 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拥有,国民都有较强的民族感。日本尤其突 出。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凝聚力,强调组织的团结和谐, 交往的目的以协调各种关系为重。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经营管 理充满家庭式色彩,富有人情

15、味。人人以为集团谋事业出力而感到光 荣。 西方人提倡个性自由,崇尚个人力量,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 如家庭观念、孝顺老人、哺育孩子等。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5、礼尚往来5、礼尚往来 礼是联系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这里的“礼” ,主要指礼物, 其实礼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渗透其中的情感。 东方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 。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的 节日相互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 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理由。 (甚至,第一次见面认识:“初次见面,小 小薄礼不成敬意” 。 ) 11 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物给别人, 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 的

16、人际关系。 (二)西方礼仪的特点(二)西方礼仪的特点 西方礼仪的产生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它萌芽于古希 腊,形成于 1718 世纪的法国,其间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法兰西 等国文化的影响。 1、简单实用(务实性)1、简单实用(务实性)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进入正题之前, “预热”时间比西方人长; 而英美人喜欢单刀直入,预热的阶段很短。 中国人开场白或结束语多谦虚一番。开场白常说自己水平有限, 本来不想讲,又盛情难却,只好冒昧谈谈不成熟的意见,说得不对的 地方,请多指教。或者把这一套话放在结束语中讲。 西方礼仪具有很强的务实性。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在开场白和 结束语中,没有这一套谦辞,而且这类谦辞使美国人反感:“你没有 准备好就不要讲了,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 (比较直截了当,不拐弯 抹角。 ) 2、崇尚个性自由2、崇尚个性自由 讲求个人尊严、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3、惜时如金3、惜时如金 西方人常随身携带记事本,记录日程安排,赴约须提前到达,至 少要准时,且不会随意改动。 (这一点德国人最为典型) 西方人常将交往对象是否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