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MB
约17页
文档ID:14934740
我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_第1页
1/17

我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国土总面积 2235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2.3 万亩,共辖 16 个乡镇 2 个开发区,23.5 万户,人口 89 万,农业人口68.4 万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松滋市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萌动了春秋,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勃发于明清,昌盛于改革开放 松滋山河秀丽,地貌多姿,境内山地、丘陵、冈地、平原兼有,"六山一水三分田"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5℃,无霜期 232-301,年均日照时数 1600-1900H,年降水量 1200mm农业生产气候条件适宜,棉花总产和猪牛羊肉总产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曾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基地多项农业科技项目在市内实施和示范,是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市)、国家十五期间第一批优质棉基地县(市)、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示范县(市) 松滋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岩盐、硅铁石、重晶石、石灰石等 22 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洈水风景区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构成旅游金三角。

市域地理位置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江汉平原,与江陵、公安毗邻,西与五峰、宜都接壤,南连湖南澧县、石门,北枕长江,与枝江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东经 110o14′—112o03′,北纬 29o53′—30o22′东西长约77 公里,南北宽约 55 公里,总面积 2235 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中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 根据 2000 年松滋市统计年鉴统计,全市总人口为 89.68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15.3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08%工业基础较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经济总量在“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经济协作区中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 市区地理位置 松滋市区地处松滋腹地,位于巫山余脉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北枕长江支流松滋河,是长江通往洞庭湖的黄金水道;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西毗松滋火车站;近邻沙市、三峡飞机场,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市区版图面积 89.8 平方公里2000 年市区行政范围内人口 9.56 万人辖 2 区、6 个居委会、22 个村 历史沿革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

汉高祖 5 年(公元前 202 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 6 年(公元 30 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 3 年(公元 337 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霍丘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民国元年(1912 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 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5 年 12月撤县建设市 地形松滋地处巫山山系荆门分支余脉和武陵山系石门分支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市域地形西高东低以枝柳铁路为界:其西为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呈四级阶梯递降;其东为丘平原,平原地势则由北向南微倾,形成了山地—丘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原 82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7.7%;岗地 1093 平方公里,占 50.2%;丘陵 203 平方公里,占 9.3%;低山 60 平方公里,占 2.8%。

西南山地较高区海拔 600 到 800 米,低山区海拔在 200 至 600 米之间,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点在西部卸甲坪大岭,海拔 815.1 米西北部和中部为广阔的丘陵岗地,海拔在 100 至 200 米之间,丘冈绵延,宽谷低丘平原湖区海拔在 50 米以下,平展宽广,河渠纵横,间有湖泊最低点在南部王家大湖芦苇场,海拔 34.2 米 气象资料 松滋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冬季较长 松滋地形复杂,高低悬殊,空间气候差异较大山区冬暖夏凉,江汉平原冬冷厦热西南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山间盆地水热条件为全县最优,而山上的气候则为全县最劣,山腰南坡有逆瘟层存在县境中部和东部的光、热、水资源充裕 市域多年平均气温 14℃—16.9℃,最高气温为 39.5℃,最低气温为-10.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600—1900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0—106.4t 千卡全年无霜期为 260 天,年降水量为 1050—1300 毫米相对湿度在 74—83%之间,年均温度为 78%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即梅雨季节南洋风),时有东南风。

历年均风速为 2.4 米/秒之间 松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松滋西南群峰毗连,层峦叠嶂;林木葱郁,鸟鸣兽啸;山水相依,波涟岛摇;洞险景奇,洞水搏戏间抱东周古墓,三国战场,明清兵屯,远古驿道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遗址文化,蕴涵精深又土家回族,人情浓郁,古楚遗风尚盛好一块旅游胜地!这就是著名的洈水风景区该区经多年开发,已经基本形成融山、水、林、泉、洞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胜地,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金三角旅游区"融为一体,成为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神洞位于危水风景区的中部,是目前发现的危水溶洞群中最具代表性、观赏性和研究性的溶洞该洞发育于寒武系灰质白云岩中,距今约 5 亿年1998 年英国溶洞探险队进入 5100 米深处,未发现出口目前已开发 1300 米,对外开放 1000 米以“一绝、三奇、十大重点”和近百处千奇百怪的溶洞地质景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洞该洞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结构连续,地貌特征清晰,2000 年被长江大学确定为“地球科学教学与实习基地”,正在申报筹建国家地质公园 一绝 天宫大幕:高 16 米,宽 27 米。

以面积超大,四边齐整,幕面平展,气势雄伟为国内溶洞所罕见据专家介绍,它的形成时间超过 1 亿年终日清水自上而下顺幕面流淌,彩灯照射雍容华贵,伸手亲近天之尤物,倍感天地造物之神奇 三奇 迎宾瀑布:高 10 米,宽 8 米,凌空飞泻迎宾,春夏秋冬依然,终年水温 18℃度左右边石坎(也称流石坝),单个边石坝高 4 米有余,造型多、特、异,属国内首次发现多个边石坝体依次梯层递接,构成“危海桑田”景观,使人顿悟“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道理乾坤神柱:高 18 米,周长 12米,是一个由 28 片透明的薄石幔圆心连接而成的放射型圆柱因地面的石笋向上发育,与其上端石壁上的钟乳石向下延伸,对接而成其发育和形成时间超过 1 亿年,上下均以 28 片对接完美无痕而被称为华夏奇观 十大看点: 神龟巡海、石鼓催征、百米石龙 水滴石窗、瑶池碧波、鹊桥会友 鲤鱼喷宝、九重仙境、神龙玉玺 神龙宝座 景点连接:距仙女井 500 米,桃花岛 1200 米,并可经好汉坡(1000 级台阶)至古神洞观危水湖全景 温泉地处卸甲坪土家族民族乡洈河流域,有泉眼数十口,其中将军岩下250 平方米内,八个泉眼的泉水喷射而,热气腾腾,人近泉边,热浪袭人,水温达 53 度,水质纯净,水色湛蓝。

当地人们称之为"神泉" 洈水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 52.8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96%以上,林中无处不飞花,山间处处有芳草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春花、夏树、秋月、冬雪,四时美景,宛如神仙泼墨天地间 位于洈水湖北侧,1976 年成立北大林场,设有樟木溪、四方桥、薛家洞、李家河四个分场,经省林业厅考察,区内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达千余种,现已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群落,以马尾松、湿地松、火矩松、麻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历年来,在沿湖低丘栽培的柑桔、油茶、漆树形成了壮观的人造次生植被景观,森林公园内常见野生兽类 20 余种,飞禽类近 40 种,华南虎、金钱豹、白天鹅等珍稀动物时有发现,两栖类、爬行类及节肢类动物比比皆是,库、沟、堰水域宽广,栖息、繁衍着大量的水生生物,较珍贵的有水獭,密光鱼等,境内岛屿众多洈水湖第一大岛打座山,其制高点可览洈水湖全景,横贯森林公园东西的清神路已经竣工,可直达洈水大坝和滨湖公园、新神洞等景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青山叠翠、碧水环绕,湖似明镜水似银,山似画屏河似锦,一派田野风光 洈水大坝于 1958 年 9 月破土动工,1960 年 2 月 2 日一次合龙成功,1970 年大坝工程全面竣工,属亚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坝。

洈水大坝分为主坝和南北副坝,全长 8968 米,坝高 42.7 米,坝顶海拔高程 98.25 米南副坝长 2268 米,北副坝长 5060 米,并建有孙家溪和木匠湾两座各宽 36 米的泻洪闸鸟瞰"S"型,造型优美,犹为壮观 西斋清真寺 又称礼拜寺在松滋市西斋镇为松滋、公安两县和湖南澧县伊斯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建成现经修葺,完整如初,并设专人管理寺仙有礼拜殿、教育讲堂和住房等,建筑面积 600 余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礼拜殿,为宫殿式建筑风格,崇脊飞檐,雕梁画柱,格窗花门,精致优美进入寺中,尤感建筑宏丽,气氛庄严寺外林木拥翠,环境肃然,雅静出尘灵鹫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被誉为“楚南名刹”,于民国年间毁于战火1997 年经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择地 40 亩,按原貌复建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赠额,著名佛道高人昌明法师题写寺名修复后的寺院三面环水,四周苍松翠柏,大有灵山秀水之气势寺院特有的寺宙古建,梵宇庄严,巍峨壮观寺内金碧辉煌,内涵深邃,佛像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洈水明珠塔 雄伟壮观的洈水明珠塔,屹立在清水冲山峦最高峰,塔顶宝塔状的珠球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璀璨的光芒,被誉为“楚天明珠”。

游人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桃花岛 桃花岛距滨湖公园约一公里,与滨湖公园隔水相望该岛面积 14 万平方米,三面环水,岛上的“万里长城”如巨龙起舞在桃花丛中,避暑山庄闲情雅趣,演奏大厅古朴典雅,十里画廊如诗如画,水上娱乐令人惬意风情独特、服务一流,是集疗养、娱乐、观光于一体的著名休闲景区 滨湖公园(仙女井)   滨湖公园距新神洞约一公里,位于风景区西部,占地 300 余亩投资约3000 万元,先后开发形成了“小西天”佛教文化区、自然游览区、民俗文化园和珍珠仙女井等自然、人文景观其中珍珠仙女井是滨湖公园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景观游人立于井旁,大喊几声“珍珠姑娘”,井底会冒出无数珍珠般的气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登上“小西天”,可见人称“皆大欢喜”的弥勒佛神像、十八罗汉、玉麒麟等深受游人喜爱的景观公园东端是民俗文化园,游人在这里会遇到一支热闹的“猪八戒迎亲”队伍,领略“关公单刀赴会”、“张飞擂鼓”等三国文化景观 颜将军洞地下湖由地下湖水洞及旱洞组成,全长 2168 米,其中水洞长 782 米,旱洞长 1386 米内分地下湖、将军洞、通天峡三大景区旱洞内“擎天玉柱”、“宝莲神灯”、“玉龙盘山”、“飞仙幽谷”、“通天峡”等景观凝聚了雄、奇、险、拙的阳刚之美;地下湖水景“银河仙宫”、“龙宫胜景”、“双鸟渡食”、“天山圣水”、“瑶池仙景”等景观荟萃了幽、静、清、雅的阴柔之美。

阴阳和美,皆成奇观,被誉为中国水旱双游溶洞之冠 颜将军洞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历史文化遗存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