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之教材分析-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32577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之教材分析-修订编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 文章 :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8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 课堂实录案例课文 教后感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 出宝贵意见! 18 将相和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 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 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 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 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 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 过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 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

2、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 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 联系,第 2 个故事是第1 个故事的发展, 前两个故事的结果, 又是第 3 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 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 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 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 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 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将 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 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 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

3、和,赵国危矣! 蔺相如几次顺利 完成使命, 也缘于多种原因, 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 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 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 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 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 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 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 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 象,也显

4、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 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 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 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 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 重点,难点是把握3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 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 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 左右也会上来

5、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 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 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 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 王怎能不上当。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 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 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 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 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6、,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 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 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 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 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 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 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 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 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7、,先发制人。假如秦王 一生气, 真杀了他, 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在这种场合, 秦王不敢杀他, 只好把他送回赵国。 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 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 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 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 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 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廉颇英勇善战,战功 赫赫,这是实情。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

8、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 做好了准备,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 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 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 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 死于不顾:“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 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 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 惊心动魄的。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 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9、如果我们俩闹不 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 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 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 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 不和,国家则危。 “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 突出了廉颇、 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 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 大体的高尚品质。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 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

10、只为自 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 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2)对词语的理解。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 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 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

11、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 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 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 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 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 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

12、 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建议 1文中有许多如今不常用的词语,如,“和氏璧、鼓瑟、 击缶、上大夫、上卿”,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 了解其基本意思。若有条件,预习时,还可了解一下战国的 历史。 2以下两种教学思路可供选择。一种是,先引导学生阅读 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 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每个小故事,深入研 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 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适度总结、拓展。另一种是,先通读一 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 小故事;最后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

13、三个小故 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开展总结、拓展等 活动。 3给 3 个故事加小标题,并说说3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这 既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从 而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多读、 多说。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地读,由粗到精,把握故事 的要点;通过反复地说,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体会故事情 节的曲折生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按课文中已出现的 “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概括当然可以,只 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应肯定,关键是要学 生讲出概括的理由。至于3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只要学生能 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不要要求过高。 4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时,可采用读、议、辩、演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 感受。如,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了解故事基本 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一议:自己心目中的蔺相如是什 么样的人。在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研读 有关句子或段落,在反复读中加深认识。如,“这块璧有点 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一句,可这样组织学生研读:蔺相 如为什么要这样说,说这句话时,他心里可能会怎么想,从 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对于学生中的分歧意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 将相和之教材分析, 将相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