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32050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修订编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 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 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 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 应用、 课件制作等, 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而通讯行业的手机, 也是信息技术终端, 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

2、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 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 学 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 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 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 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 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 补补”上, 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 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 不能只

3、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 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 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 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 在。 二、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 “三段式”教与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如果以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 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课后反思,

4、学生的自主学习 (预习)、 课堂学习、 知识拓展与延伸, 因此把它称作网络环境下 “三段式”教与学 (下面简称 “三段式”)。 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以上学校, 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有上网经历的占 40-60%(随着 年级的增长比例加大),初中占 85-90%。这些数据来自几所学校,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 也说明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是会上网的。但是遗憾的是上网的学生几乎 100%不是为学习,所 以现在有个现象 : 家长一听到学生上网,坚决反对。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对网络的认识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缺少教师正确的引领,二是学习软件的设计界面不友好,兴趣 点偏低等,导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与学习没

5、有任何关联。因此,如果每位教师在 这方面都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网,上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那么打破时空的局限,有效地 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或 QQ 空间,其实利用好了,就是一个很好 的网络学习空间。 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大家不会用, 而是没有把它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机地 结合起来,没有真正把它当做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尝试着,在博 客里写一些教学反思,学习体会,试着用自己博客进行教学,但仅仅是某一专题,没有形成 常态化, 不成系列。 但是这种做法很好, 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很有帮助。 博客或 QQ 空间

6、这一类网络工具所面对的是所有人群、具有开放性、随意性强、个性化,非实名制等特 点 ; 而网络学习空间更具针对性(学生、教师、家长等),实名登录,在同一平台下,格式 基本相似,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师生之间互访简单快捷等。我省全力打造的“龙学网”, 既可以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全天候的学习平台, 同时也为师生注册自己 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 们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是“NO”。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 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教材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是一种形式,教学

7、结构、模式没有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环境、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三段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 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 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 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

8、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 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当然这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要有梯度、 有层次, 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 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 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三段式”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

9、动中地位 的界定。对于教师来说,“三段式”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 “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技术、 媒体,又要考虑知识内容等多种因素。多数教师缺少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仅仅 是一种形式,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忽视了课前准备的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 设计过程中基本都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实施,很少照顾到学生的预习和知识巩固与延伸, 所以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利用常规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 QQ 空间、 博客或网络学习空间,这些学生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网络工具,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教学

10、资源、知识拓展等内容上传到空间(绝不仅仅是文字教材的复制品)方便学 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知道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2)课堂教学 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95%以上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 课堂教学层面上(这里指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师,没用的就更谈不上了),而且大部分都 只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环节上的应用,比如图形、图片、视频、声音等等,还有些条 件较好的学校试图尝试利用网络教室完成课堂教学过程, 也只是形式的改变, 课堂教学没有 发生结构性变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以夭折而告终。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

11、赛讲课、教研 等活动中。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 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 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 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参与,教师只是 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课堂教学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好得多,三维目标的达成会很轻松。 (3)课后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学习体会、知识巩

12、固与拓展延伸,以不同的形 式呈现在教师或学生的空间,师生可以互访,并可以实时交流沟通。如龙沙小学快乐作文博 客,就是属于课后知识拓展与延伸方面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 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网络环境为“三段式”提供保障 没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作支撑,“三段式”将无法完美实现。无论是课前、课上,还 是课后,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是实施“三段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障网络的安全快捷至 关重要。 “三段式”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构建 出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有些内容是教师现在已经在做的,而有些内容 是经过教师理念的转变很快就能够实现的, 所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只要积累了信息技术教 学应用的丰富经验,“三段式”是很容易就实现的。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听到的不可能都是赞美 声, 同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也需要一些的勇气和坚持不懈地努力, 所以促进信息技术 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真正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融合”新 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