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9227278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化验单解读培训(血凝分析部分),.,2,临床需求,冠脉血栓(ACS)和脑血栓等血栓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防止血栓形成是预防的有效措施,大量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各种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普及;肿瘤及老年人口的增加;新药和器官移植的开展,医院论证和各种临床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质量标准的推行;医疗风险的增大和客观上必须增加的医疗成本,提高血栓试验结果的评价/解读能力和新的血栓项目的应用与检测方法的进步,.,3,血栓栓塞症根据国内报道的资料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年发生率为39.7/100 00064.0/100 000;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09.7/100 000,1182例脑卒

2、中经CT证实为脑梗死者占73.5%,这表明血栓栓塞症在我国也有相当高的发生率 ,尸解资料显示,静脉血栓占40%60%,但只有11%15%被临床诊断,遗传性、先天性中型以上出血性疾病占出生人口的3/10000,获得性出血疾病可导致临床显性出血为12%,需要敏感试验和正确应用,血栓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4,提高血栓试验结果的评价/解读能力;新的血栓项目的应用与检测方法的进步;选择适合医院和科室发展的检测设备,医院对检验部门的要求和检验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检验部门科研能力、学术地位和对外合作的需要,临床实验室论证和质量保证;提高临床检验对疾病诊断、防治贡献度,检验科和临床诊断中心的需要,.,5,提

3、纲 1.凝血基础理论 2.血凝分析五项临床意义 3.血凝分析异常结果模式分析及举例,.,6,.,7,.,8,凝血基础理论,一期止血:是指血管和血小板参与形成 成初级血栓的凝血过程 (血管期,细胞期) 二期止血:由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 活,最终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 白的凝血过程(血浆期),.,9,迄今已证实有14个因子参与凝血过程,除Ca+外, 都是蛋白质 正常血液中,除组织因子,都可以在血浆中找到 以罗马数字命名除激肽系统外的凝血因子,其中Ca+为在书写和拼读上, Ca+不叫;纤维蛋白也不称为因子 合成场所:大部分且主要在肝脏,其他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凝血因子常识,.,10,依赖维生素凝血

4、因子:因子、 接触系统因子:因子、PK、HMWK 凝血酶敏感因子:因子、XIII,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11,.,12,纤维蛋白,.,13,内源性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 正常血液中存在的凝血蛋白和Ca 外源性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完全来自正常血液中,部分由组织中进入血液,凝血基础理论,.,14,FVII(a),血管损伤,TF,TF-VIIa-Ca+,表面接触,FXII,FXIIa,FXI,FXIa,HMWK,FIX,FIXa,FVIIIa,FVIII,Ca+,PL,Ca+,FXa,FVa,Ca+,PL,FX,FII,FIIa,FV,Fg,Fb,FXIIIa,Ca+,FXIII,凝血

5、机制图,外源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15,PT,APTT,TT,DD,.,16,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主要由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共同完成。 止血功能主要由血管、血小板参与; 凝血功能主要由凝血因子参与; 抗凝血功能主要由抗凝物质和纤溶系统参与。,凝血基础理论,.,17,.,18,凝血基础理论(调节系统),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 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病理性抗凝蛋白(类肝素物质、 狼疮抗凝物质(LA)、 凝血因子抑制物)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PLG)在纤溶酶原激活剂(PA) 作用下转变成纤溶酶(PL),PL进而降解 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蛋

6、白质的过程。,.,19,我院检验科现开展的凝血相关项目,APTT,TT,Fib/Fg,DD,AT/PC,PT,纠正试验,内源性因子,外源性因子,v,plt,PLG,3P,红细胞碎片,FDP,.,20,提纲 1.凝血基础理论 2.血凝分析五项临床意义 3.血凝分析异常结果模式分析及举例,.,21,PT体外模拟体内组织因子引起的凝血的条件,反映凝血启动阶段FVII和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V、X、II和Fg)是否异常,TT/Fib(Fg)是体内异常抗凝和直接测定Fg浓度功能的敏感指标,以枸橼酸盐抗凝的乏血小板血浆为检测样本,APTT体外模拟体内组织因子旁路激活凝血的部分条件,反映凝血因子XII、XI

7、、IX和VIII是否异常,常用的血栓筛查试验,.,22,PT,PT,.,23,PT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 简单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口服抗凝剂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等;,.,24,PT相关的一些问题,凝血因子 FVII, FX, FV 和凝血酶原 PT延长可发生在 30 %凝血酶原,或其他相关因子 10 % 肝病导致凝血蛋白合成能力一过性下降,或总合成能力在50%以下时 纤维蛋白原 中度肝脏病变就可以导致纤维蛋

8、白原合成减少 或发生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血症 纤维蛋白原1 g/L 可以导致凝血实验结果严重影响 Other factors PRP 和 温度(冷血浆待测缩短),.,25, 各种血栓性疾病的二级预防:如华法令 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的筛查 出血性疾病(如VK缺陷,延长在INR2以上) in patients who actually bleed(如DIC,但主要用于评估DIC发展阶段,不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screening before surgery(单纯正常或延长都不足以确定是否出血) coagulation factor assays (FVII, FX, FV, FII)少见 PT-ba

9、sed assays in combination with factor deficient plasmas,PT相关的一些问题,.,26,APTT,APTT,.,27,临床意义:APTT为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简单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APTT延长见于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XII、XI、X、IX、VIII、V、II、I)先天性减少、缺乏,纤溶亢进,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脏疾病; APT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 普通肝素治疗的首选监测指标。,APTT,.,28,凝血因子FVIII, FIX, FXI, FXII, , HMWK 因子VIII和IX 30

10、%即可延长,但其他因子只有10%到20% 凝血酶原, FV, FX - minor effect if only one single factor reduced(单个因子缺陷影响小 ) prolongation of APTT in case of -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 e.g. in DIC, post-surgery, or- decreased synthesis, e.g.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OAT), liver disease 纤维蛋白原 almost no effe

11、ct in case of reduced fibrinogen or dysfibrinogenemia(与PT明显不同) low fibrinogen levels below 1 g/L may affect clot detection(与PT相同),APTT相关的一些问题,.,29,各类抑制物 针对单一凝血因子的抑制物 frequently develop in hemophiliacs, directed against the deficient factor lupus anticoagulants (LA) prolongation of APTT, but associat

12、ed with thrombotic tendency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interfer with fibrin formation, e.g. in DIC, hypercoagulability, thrombolytic therapy 高凝状态(以APTT、PT均缩短和Fg增高同时存在为准) 凝血系统活性增强 shortening of APTT hypercoagulability e.g. in the early phase of DIC,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flammati

13、on due to increased FVIII,APTT相关的一些问题,.,30,监测肝素治疗(必须检测出0.5u/ml的抗Xa;对LMWH不敏感) 遗传或后天出血筛选(如血友病A,B中型以上) in patients who actually bleed(如DIC,但也是以分期价值为大) screening before surgery coagulation factor assays one-stage APTT-based assays in combination with factor deficient plasmas 狼疮抗凝血物的筛选,APTT相关的一些问题,.,31,T

14、T,.,32,临床意义: TT延长 表示纤维蛋白原数量或功能下降;抗 凝物增加(以DIC时纤维蛋白原消耗为多见, 也可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原发性纤溶、肝脏病变、肝素增多或类肝 素抗凝物质增多及FDP增多等。) TT缩短主要见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33,含量增多:见于感染(病毒、细菌)、恶性肿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肾炎、尿毒症、外科手术后、休克、放疗、妊娠等非特异性应急反应及老年人含量也会相对增多 含量减少:见于DIC的中、晚期及继发和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肝脏损伤、溶栓治疗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临床意义,.,34

15、,.,35,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FDP, D-D,纤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FDP,D-D 的产生,纤维蛋白降解特征性产物,FDP/DDimer,.,36,临床应义: DVT/PE的排除诊断较好的指标 DIC的诊断和监测 溶栓治疗的监测 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复发 恶性肿瘤的转移 预测术后血栓形成,DD临床意义,.,37,病例.截肢术后的VTE,.,38,病例 微创结肠手术并发血栓,.,39,与组织修复无关的突然升高(修复不超过基数3倍的15天左右平稳上升) 与出血无关的低水平升高(集中在易出血的部位与小手术) 与DIC不同的升高(DIC是与FDP平行的升高)

16、 与原发性纤溶区别的升高(非FDP为主的升高),上述案例提示要重视分析D二聚体的变化,.,40,右上图是APTT和PT正常下(无对照)Fg和TT的缺位.患者在术后12天后的出血 右下图是APTT、PT、TT、Fg检测无异常情况下,在感染的第4天APTT单独延长后未引起重视,出现的口腔出血到血泡,最终可导致脑出血。必要时必须增加凝血因子检测,筛查试验缺位和缺少进一步检测,.,41,提纲 1.凝血基础理论 2.血凝分析五项临床意义 3.血凝分析异常结果模式分析及举例,.,42,PT 正常 APTT 正常 TT 正常 纤维蛋白原 正常 血小板计数 正常,轻型vWD,因子VIII降低不足以引起APTT延长。 血小板功能异常,遗传或获得。 轻型凝血性疾病,或用血制品后。 因子XIII缺乏。 血管性疾病。 大血管损伤或止血正常的出血。 纤溶性疾病,如抗凝血酶或PAI-1缺乏。,模式1,实验室筛选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