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22030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猴王出世 课题猴王出世课型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 芝、遂 ” 等 16 个生字。读读记记 “ 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 设、抓耳挠腮 ” 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 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 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 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

2、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 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 8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 片段。 (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 3.教师小结: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 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 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吗?(学生自由发言。 ) 4.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 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 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3、 。 (板书:猴王 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西游记。 【出示课件 4】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在 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以多媒体播放学 生感兴趣的大型连续 剧西游记第一集片 段, 创设轻松的学习情 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简介西游记, 同时了解作者,有助于 学生理解课文。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 6.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5】 吴承恩 (约 1500 年-1583 年),字汝忠,号射阳。淮安 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新课 教学 ( 29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

4、.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 字词障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 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 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7】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 叙

5、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 2、3 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 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 洞。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 为王。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一)学习 “ 猴王出世 ” 。 (板书:猴王出世) 1.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 为什么喜欢。 以问题方式来引 导学生通过读文理清 层次, 整体把握课文内 容。 预设一: 【出示课件 8】 那座山正当顶上, 化作一个石猴。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 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

6、及经过。 ) (2)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 有二丈四尺围圆。)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那座山正 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 (3)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 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4)石猴是怎样出生的?(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 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5) 【出示课件 8】 出示“ 仙石迸裂 ” 的图片,学生体会石 猴出世的神奇。 (6)结合视频,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石猴与其他 众猴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 的。 ) (7)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语气。 预设二: 【出示课件 9】那猴在

7、山中, 朝游峰洞之 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食草木,饮 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 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教师小结: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 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 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3)读了这段话 ,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自由自 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4)指名读,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 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 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

8、内容 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2.谈话过渡: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 学生读文了解了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再 通过图片,让学生充分 了解了石猴出世的过 程,课件生动的演示, 帮助学生建立了直观 印象。 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 “ 发现水帘洞 ” 。 (板书: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 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 示课件 10】 “ 他 瞑 目 蹲 身 , 将 身 一 纵 , 径 跳 入 瀑 布 泉 中 ( 从 “ 瞑”“蹲”“纵”“跳”

9、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智勇敢、敏捷 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出示课件 11】从四“ 看” ,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观 察的细致,感受到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 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石 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三)学习 “ 石猴成王 ” 。 (板书:石猴成王) 1.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4 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 语言动作。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相机引导学生品悟语 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12】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作者为 什么

10、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从众猴的动作能 够了解到猴性顽劣。 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 了解全面, 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从他 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 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 联系课文内容,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 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 去做人。)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 句话的体会。(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 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 通过多媒体向学 如了吗

11、?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 (5)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 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我们似乎 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 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 【出示课件 13】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石猴因带众猴进水 帘洞,被封美猴王。)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性顽劣,在朗读中表现出 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阔 步登场的威风和气派。 四、总结交流,交流写法 1.出示问题: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 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 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 这

12、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 象的呢?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相机指导: 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石猴 写得非常生动。 4.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 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 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 生动,更有感染力。 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材 料, 不仅使学生的思维 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 阔, 而且有助于学生理 解“ 拱伏无违 ”“序齿排 班”“朝上礼拜 ” 等,感 受石猴阔步登场,威 风、 气派地端坐在一个 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 伏首称

13、臣的情景。 给学生以充分的 表现机会,使学生调动 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 践活动,将书面的语言 文字内化为感官体验。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 钟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出示课件 14】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 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 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板书: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2.拓展延伸: 以活动的形式,将 学生的思维延伸扩展 到文本之外,实现课内 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先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的 一个章节,然后向同学们讲讲这个片段,最后评出故事大 王。 外相结合,激发了学生 阅读名著

14、的兴趣。 板书 内容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发现水帘洞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石猴成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 顽劣(l li ) 享受(xi?n hn) 疲倦(ju?n ju n) 迸裂(b n bn) 遮蔽(zh zh) 喜不自胜 (sh n shn) 二、“ 石猴” 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请你连连线。 美猴王花果山上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发现水帘洞后 三、 “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一句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能感受到石猴、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的性 格。 【答案】 一、li xi?n ju n

15、 shn bn zh 二、美猴王 发现水帘洞后 孙悟空 西天取经路上 齐天大圣花果山上 弼马温 大闹蟠桃会期间 三、瞑 蹲 纵 跳 勇敢无畏 课后反思 猴王出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 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 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 语法、词汇与现代文都有较大的差异, 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 为在课堂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障碍。 教学时,我以读

16、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通过读文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围 绕“ 石猴出世、发现水帘洞、成为猴王” 等几个方面读读、思思、议议。之后,进一步读课 文,读中感受石猴的形象。最后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 对于孙悟空,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大多数学生也不陌生,引导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 并不困难。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思、 议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 课文中有些词句与现代文有较大的区别,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它们的意思, 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猜测知其大意即可。如,“ 盖自开辟以来,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一句,学生大概明白 “ 这块石头自从 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 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学中,没有花费较多的 时间去做细致的讲解,只对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通过师生交流进行理解或 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教学中最大的不足是没有组织学生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