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9215519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X 页数:5 大小:3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0月整理).ppt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8,1,2,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问询组织如何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进行策划的?并提供证实材料。 2.询问并要求提供表 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如产品特点、运作过程,关、重特性及关键工序)。 是否具备了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是否以最清楚实用的方式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设备的配备、能力及维护保养是否适宜。 是否具备并使用了监视和测量装置并实施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产品、过程)。 放行、交付活动和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受控。 7.关键过程是否实施重点控制。 8.用于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经确认。9.是否按要求控制环境温度、温度和洁净 度。 是否按要求控制产

2、品多余物和清洁度。 对有防静电要求的产品,是否按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12.对首件是否按规定进行首件三 检,并对首件作出标识。 13.是否对检验印章进行了有效控制。 14.材料和元器件的代用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 15.过程更改是否受控。 16.综合评价过程是否在受控制下进行的。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1.询问组织哪些过程需实施确认,规定是否正确。 2.查是如何对这些过程进行了能力证实; (如测算、仿真、模拟、试验、鉴定、验证)。 查确认准则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 查设备是否经过认可、人员资格是否经过鉴定。 询问使用了哪些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有无规定,是否按规定实施。6.是否规定了记录

3、要求, 是否按要求记录、分析结果。 7.再确认的规定与实施。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查组织是如何规定识别产品的方法,现场是否按规定实施; 查组织是怎样对监测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现场如何实施。3.在有追溯要求的场合产品标 识是否具有唯一性,抽查几份记录,能否追究溯、能否受控? 组织是否进行技术状态管理?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对抽查是否按规定标识并可追溯? 查是否按批次管理的要求进行批次管理,并在有关记录中,记录和传递产品的批次标 识。 7.5.4 顾客财产 询问部门负责人,本部门有哪些属顾客财产? 查组织对顾客财产进行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的规定,现场是否按规定实施? 查发生损坏、丢失或不适用情

4、况的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9 7.5.5 产品防护 查库房及现场 1.是否规定了产品防护措施,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方法。 2.产品防护措施 是否针对产品的符合性要求,从进货到交付全过程,是否按规定实施防护,实施是否有效。 7.5.6 关键过程 1.询问本部门有哪些关键过程,规定了哪些控制方法(如:设置控制点、运用统计技术、实,3,行首件三检、进行 100%检验、详细填写质量记录)对其进行控制。 2.查实际操作和相关记录,看是否按规定实施 7.3.8 新产品试制 1.询问本部门有哪些新产品在试制,从中抽取几项,查是否按相关标准的 要求实施了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评审、试制前准备状态检

5、查、首件鉴定和产品质量评审。 2.查批生产中生产过程或技术状态发生重大更改时,是否重新进行了首件鉴定。 7.5.7 交付 从交付或准备交付的产品中抽几项查: 是否有按规定鉴署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检验和试验结果以及故障排除情况等文件(必要时,还应包括最终产品技术状态更改的执 行情况),是否与产品一起交付; 3.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7.5.8 售后服务 1.查是否对售后服务活动的实施、验证报告作出规定; 2.查售后服务工作是否按规定实施 如: 1)是否实施技术培训和咨询; 2)是否委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服务; 3)是否提供了相应的配件。 3.是否收集了顾客满意的信息,并用于质量改进。 7.6

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是否确定了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包括产品、过程)? 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量要求(作为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提供的依据)? 3.是否确定了监视和测 量的装置(包括本组织提供的、外包的、顾客提供的测量仪器、软件、计量标准,标准物资 及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查台帐(精度是否达到要求) 4.是否建立了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要求或建立了确保监测活动可行的过程: 1)是否按周检计划规定的时间间隔或使用前进行检定,生产和检验共用的工艺装备或调试 设备用作检验手段时,查其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校准或验证,并按规定的周期复验。抽各类几 件查检定标识或记录(可溯源的); 2)是否按规程进行检定,查检定标识记

7、录(包括自编 规程),要核查规程是否现行有效(不可溯源的); 3)观察是否按要求进行调整或再调整,对监测装置是否进行有效防护、正确使用以防止使 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5.对偏离标准状态的,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对,10 设备和任何受影响产品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6.查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时确认能力的凭证,确认是否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 再确认? 7.3.9 试验的控制 1.询问本部门有哪些重要试验项目。 试验前,是否编制了试验大纲,试验要求是否明确,是否实施了试验前 准备状态检查; 试验时是否按试验大纲的程序进行试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试验结束后,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收

8、集、整理试验数据和原始记录,并分析、评价试验结果。,4,8.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查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和策划结果。 策划内容是否包括对产品、QMS 和持续改进三方面所需的监测分析的改进过程? 确定了哪些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应用程度?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1.是否确定了获得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方法。 2.是如何分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 QMS 业绩评价及改进。 8.2.2 内部审核 查是否编制并执行了内审控制程序。 查内审方案,是否依据过程或区域的状况、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进行策划?是否按 策划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进行审核。 审核

9、员是否不审核自己的工作,具备应有的资格及能力保持。 4.查检查表记录事实的 可追溯性。 5.查不合格项报告是否对问题进行了纠正、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举一反三并验证措施实 施效果。 6 查审核报告和记录。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索查组织的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证实材料。 1.依据各部门质量目标(分解到相应层次和岗位的量化目标和完成各项不能定量测量的工作 任务或出现的工作质量): 1)询问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用什么方法测量。 2)查实施监视和 测量情况,是否能证实实现所策划的能力。 2.监测方法中是否能正确选用统计技术。 3.怎样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验证其有效性。 8.

10、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索要各类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针对具体产品和特性进行的监视和测量,抽几个产品的监 测规程,查监测记录或报告,并查: 1)是否策划了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并在产品实现的适当阶段对产品特 性进行测量;,11 产品接收准则和放行报告,看产品是否满足了要求;策划的安排是否已圆满成功; 是否按规定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批准,否则安排圆满完成之 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4)查记录是否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8.3 不合格品控制 是否建立了不合格的控制程序,程序中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品的识别、控制及处置的职责、 权限。是否建立了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并保证其独立

11、行使职权。 通过查不合格的统计台帐,抽几份不合格品处置报告,看是否按规定的职责,采取下列一 种或几种途径控制和处置不合格品:a)纠正;b)让步接收;c)降级;d)报废、拒收。 3.是否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 4.是否保留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包括批准让步)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5.如何处置交付后或开始,5,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其措施与不合格品的影响(包括潜在影响)程序是否相适应? 6.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是否经资格确认,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若需要,是否征得顾 客或其代表的同意。 8.4 数据分析 组织或部门对哪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了哪些统计技术。 数据分析是否提供以下信息:a)顾

12、客满意;b)产品要求符合性;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 及趋势,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d)供方(产品、过程和相关信息)。 组织如何利用采集的信息,证实或评价 QMS 适宜、充分和有效性、寻求改进机会? 改进 持续改进 查最高管理者是如何认识“持续改进”的? 组织是如何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及管理评 审等日常工作实施持续改进。 3.查证据、评价持续改进的效果。 4.复杂产品是否有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是否按要求实施质量 问题归零。 8.5.2 纠正措施 询问部门负责人是如何区分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是否建立和实施了纠正措施程序。 查记录看是否评审不合格、确定不合格原因、是否针对原因制定、评价并实施纠正措施, 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 查是否评审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实施效果如何。 8.5.3 预防措施 是否建立并实施了预防措施程序。 如何针对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确定预防措施并评,12 价措施的需求。 3.查所采取措施的实施及结果的记录。 4.查预防措施评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