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21277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本章首先介绍了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指标内容;阐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4种方法,重点介绍了计量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另外,还简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和补偿机制。,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4. 1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2、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结果可用于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生长发育过程的周期性和环境反应的滞后性等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方法。,定位监测: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类型,设固定监测点,进行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测与研究。 半定位监测:相对于定位监测而言,通常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位观测站数量有限,

3、对于一些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相对短期的、不连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对定位观测站的补充。,(2) 宏观监测、微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区域监测。,宏观监测:研究地域至少应该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宏观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微观监测:研究地域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 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重点地区监测:对重点预防防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

4、进行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面积、治理程度、治理效益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典型区域监测:如对泥石流、滑坡、崩岗、汛期等进行监测预报。,(3)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定期监测:在已有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扩充、完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开展每年一次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变更调查,全面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利用遥感手段,定期监测重点地区(尤其是国家级监测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并核查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详实性。,日常监测:随时监测有关洪水、违法用地、毁林砍伐、毁草开荒、乱占滥用土地等突发事件。 专项监测:在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地区进行资源与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的监测,主要包括黄河上中游地区、长江

5、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等。,142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内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极大,森林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特点。因此,在选择监测指标时要因地制宜,体现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势和生态过程的特点。,14. 2. 1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1) 代表性原则 (2) 综合性原则 (3) 简易化原则 (4) 可行性原则 (5) 分类实施的原则,1422 监测指标与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6062003),现列出主要监测指标与内容。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监测目的等,可从下列指标与内容中选择适宜的观测指标。,(1)气象常规

6、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 表141 气象常规指标 (2)森林土壤的理化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 表142 森林土壤的理化指标 (3)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 表 143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4)森林水文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 表 144 森林水文指标 (5)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 表145 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143 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方法1431评价对象,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就是对森林所固有的生态功能与效益的评价,即对所谓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而不是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1432 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方法,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7、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纯粹的定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不多见,但在用来评价无法量化的指标上(或缺乏观测、调查资料)仍不失为一种评价手段,目前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1)历史比较评价法,借助历史资料,对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前后或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益,按照统一指标逐项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刘爱娟等对大运河宝应段圩堤防护林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运用历史比较法即通过造林前(19491965)和造林后(19661991)圩堤修筑土石方量的不同,说明防护林在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方面的效益(表14-6)。,表14-6 宝应段运河圩堤防护林营造前后修筑土石方量比较 这种方

8、法的优点是十分直观,易于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十分直观,易于操作。 由于指标间通常没有相同度量因素,影响指标变化(即前后土石方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未必完全是由森林生态环境功能带来的。 尽管如此,这种方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变化趋势,且易于掌握,因而在基层应用较普遍。,(2)直观的整体评价方法,直观的整体评价方法是一种借助于农民和专家的经验知识,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的一般过程是: 选择评价项目。 设计出几个等级并量化 找若干有经验的农民和有关专家、行政管理人员,让他们单独选择。 将他们的评价结果汇总,进行平均,得单项分数,再通过适当的累计法求出总分数。 总

9、分数越高生态环境效益越好,反之,总分数越低则生态环境效益越差。,总分数的累计方法有: 加法评分法: 连乘评分法: 加乘评分法: 加权评分法: 具体采用哪种累计方法视评价精度及评价指标的性质而定。,(3)分级评价方法,根据已有的国家或地方分级标准,或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状况对研究的指标进行分级,从而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前期工作与上一种方法相同,即也要根据评价对象、目标,制定评价指标并进行测定,但在理论分析上与前者不同,也就是利用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这些标准一般分为46级,如全国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将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

10、侵蚀,每一级都有具体明确的数量指标。 在已有全国或区域评价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只要在野外测出各指标数值,就可对号入座,给出森林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功能和效益定性评价结果。,(4)计量经济评价方法,用统一的货币尺度,将森林生态环境不同性质功能的效益,运用计量经济评价法,将森林的生态效益以等量的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识更直观化。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货币化方法,不同性质效益的货币化问题一直是生态经济学界讨论的焦点,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被接受和承认。,在对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计量评价时,必须根据评价目的、要求,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一

11、系列有代表性的因子作为指标,才能对环境效益进行计量评价和经济评价。,效益的表达方式,林业生产活动的效益可用下列几种表达方式: 绝对效益:又称净效益、净收益,可以用来说明林业经营活动有无效益和效益大小。 净效益=收益一成本 相对效益:又称成本效益、产投比、效益费用比等,不仅说明有无效益,而且还表示取得效益的水平高低。,资金生产率:指资金的使用效率,可用资金利用率来表示。 投资回收期(R): 另外,内部收益率(经济报酬率)也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指标,其含义是当绝对效益为零或相对效益为100时,该林业生态工程可以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越大,投资效果越好,所取得的效益越大。,评价方法:,根据费用效

12、益分析原理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等效替代法:又称等效益物替代法、比较替代法、替代价值法等。它是当前生态环境效益经济评价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用另一种也可以产生同样效益的费用估算环境效益的货币值。,相关计量法:林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前者可以通过市场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而后者具有非市场型的特点,不能通过现行的价格制表现出来,从而被社会无偿占用。可以设想,在评价时如果能找出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在已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求出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值。就不同情况,可作如下处理: 第一,在生态、社会效益数据难

13、以取得的条件下,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应用专家(包括有关社会各界权威、决策者)调查法,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收益的比例关系,从而得到生态、社会效益的相关货币值。 第二,若历史上或相近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效益数值比较完整,则可以先求出其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货币值,再求出经济收益与它们的比例关系或相关方程式。 这样,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收益,利用已求出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推知生态和社会收益,即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补偿变异法:世界上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难以用货币衡量,但有时又必须予以衡量,以保证这些东西被使用和破坏后,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如企业对工伤者的补偿,虽然难以与生命的价值完全等效

14、,但从心理平衡的角度看这笔补偿十分必要。 随机评估法:这是一种直接调查法,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服务,如森林游憩、野生动物资源等,可通过直接访问或发放调查问卷直接询问消费者对环境这一特殊商品愿意支出的最大量。,计量经济评价的步骤,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确定评价对象,如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的生态效益评价,并确定评价的目的、要求。 效益的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作用和社会效果均不同,研究方法各异,因此必须分别计量和估价。,效益的计量:对分解出的各项效益分别采用适当方法和合适的量纲进行测定。 单项效益的经济评价:森林有多种生态效

15、益,其意义各不相同,量纲各异,无法直接比较和累计。 为了便于比较,必须将效益换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 生态环境效益的总体评价:在各种效益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将它们的价值累加求和就能得到某项所要评定的生态效益的总值或整个森林生态效益的总值。,必须注意,这种简单的累加,忽略了各项效益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使整体效益增大;或忽视了各项效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整体附加效益而使整体效益减少。 然而,要确切地对它们进行计量和评价,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困难,这也是目前生态经济学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日本19711973年曾评估出全国

16、森林生态效益总值为128 000亿日元,相当于1972年日本全国经济预算总值;芬兰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为17亿马克,而生态环境效益总值高达53亿马克; 另据研究,美国森林生态效益总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 因此,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森林生态效益均比木材价值大得多。,144 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任何指标都有特定作用和适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只能反映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某一侧面。因此,在实际评价时必须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简明扼要的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其效益。,设置指标体系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设置的指标意义明确,数据容易得到,便于计算、比较和分析。 设置的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于计算和分类使用。 要考虑指标的适用范围。根据各地区特点,应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规范化指标,而在实际应用中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 对计量经济评价而言,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既要相互联系,又不能重叠,而且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效益。,1441生态效益指标,(1)涵养水源指标 (2)水土保持指标 (3)提高土壤肥力指标 (4)防风护田和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