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PDF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209469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PDF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东师大附中山东师大附中 2012018 8 级高三第级高三第一一次次模拟考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2020.9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 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 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2、。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4545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表是孟姜女传说的由来和演变。由此可知 春秋时期 杞梁是杞国战将, 后来在与莒国作战时阵亡。 国君准备在野外向杞梁妻表示哀 悼,杞梁妻拒绝了。因为按照礼仪,不应该在野外悼念。杞梁妻是“孟姜女” 的原型。 战国时期 齐国是一个鱼盐之地,商业比较发达,休闲文化发达。杞梁妻的故事开始进入 歌谣和音乐,由于要传唱,就变成了杞梁妻会唱歌,哭腔都有韵律。 两汉时期 “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为杞梁妻能哭,并感动了天地,连城垣都 能够因之而崩塌。 南北朝时期 北齐大兴土木修

3、长城,人们就把杞梁妻哭倒的城说成了长城。 唐朝时期 因为对外扩张、滥用民力,老百姓不堪其苦,就把修长城的故事与秦始皇挂上 钩,杞梁妻的名字也被正式命名为孟姜女。 A.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影响B.民间传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 C.统治者态度决定文学发展走向D.民本思想借助传说广泛传播 2.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 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 ,达摩曰: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 ”武帝不解,变容不言。 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对这一记载的最佳解读是 A.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B.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 C.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

4、北朝的时代特征D.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 3.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 2 繁文缛节的规定。 到了唐朝, 食肉者不断增多, 狂饮大嚼、 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食品结构的改变 C.儒家思想的影响D.民族交融的推动 4.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张元则 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造成两人认识不同的主 要原因是 A.占有史料的多寡B.研究者的立场 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制度变革 5.右图是朱元璋颁

5、旨绘制的大明混一图 ,该图将中国描绘 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 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 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 等,共计一千余处。这 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 6.申报对 1873 年冬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案件延续的三 年中,发表新闻和评论 60 多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格太后的重视。促成了 冤案的平反。这表明申报 A.及时传插大量时事信息B.深受统治阶层的重视 C.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D

6、.推动清末司法近代化 7.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 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 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A.丰富了“中体西用”内涵B.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C.开启了外交理念近代化D.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8.1926 年, 张太雷在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大会的演讲中, 引述了列宁总结的巴黎公社教训, 包括“无产阶级应该专政” “以实力、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 “无产阶级的政府另有他的方 式,就是公社、苏维埃制度” 。这回应了当时 A.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7、问题B.国民革命的动力问题 C.国共两党合作方式问题D.社会改造的方式问题 9.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外交成果 1953 年 12 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 4 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3 1954 年 6 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 年 4 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10.1965 年至 1975 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 1269.67 亿元,占同期全国基 建投

8、资总额的 43.5%,全国近 1500 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 40%以上。这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11.在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政官 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 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这说明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B.公民对公职人员有严格监督权 C.民众法庭与公民大会相互制约D.雅典城邦的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12.恩格斯说: “16-18 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手工工

9、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 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这一切,无产者都没有。手工工场工人几乎 总是生活在乡下,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 。这一主要反映了 A.手工工场工人具有小私有者的特点 B.无产阶级开始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C.手工工场发展深受封建宗法关系的束缚 D.手工工场工人与无产者的根本区别是拥有个人财产 13.有学者认为: “议会只能以人民的福利为立法的宗旨,以人民的授权为存在的基础,其权 力不能滥用和转让并随时可以被人民收回, 立法机关仅在制定法律时才存在, 其成员本身也 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这旨在强调 A.议员应由人民选举产生B.法制是民

10、主的前提和保障 C.立法权应受到严格限制D.立法要体现全体人民利益 14.右图是德国某漫画家的作品。 漫画中德国士兵 戴着头盔全副武装,一手向俄国挥拳,一手扼住 法国的脖子; 奥匈帝国正与俄国和塞尔维亚战斗 法国是一幅害怕的模样;英国则站在钱袋子上; 俄国张开大嘴,想要吞掉德国与奥创帝国,手里 拿着酒瓶子,脚边还放着一个火药桶。该漫画 A.揭示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反映了欧洲民众对战争的不满 C.讽刺了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D.体现了作者极端民族主义倾向 4 15.19661970 年, 苏联经济增长较快, 国民收入年均递增 7.2%, 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8.5%, 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3

11、.9%,均超过 60 年代上半期。1967 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 “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表明苏联 A.工农业生产比例趋于合理B.已经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经济建设中浮夸现象严重D.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效果显著 第第 IIII 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5555 分)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道题,共 55 分。 ) 16.(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 宋代明代 地方行政 每略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 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 令须由通判副署; 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 告地方吏治的得失 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

12、 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 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 屏藩皇室 监察制度 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 监督宰相为要务 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 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 材料二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 发展并延续至清代。 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 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 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域,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 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 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 事务。

13、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 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 (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主要政策及积极作用。 (8 分) 17.(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 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 事亲至孝、 敬老崇文”的理念。 汉朝规定: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规定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

14、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 5 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 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933 年 3 月,即罗斯福总统刚刚上台执政的前几个月,由于大萧条带来的贫困, 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大军开始向华盛顿汇集。到了 5 月,就有大约 3000 人住进一座“帐 篷城” ,这是罗斯福总统命令军队在华盛顿郊区一处废弃的要塞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在白宫 的安排下,国家新的第一夫人艾莲娜罗斯福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来到这些退伍军人之间, 参加他们的歌咏会。一位退伍兵这样说: “胡佛派来军队,罗斯福派来他

15、的妻子。 ”到 1933 年 6 月,约 2600 名退伍兵接受了罗斯福总统“新政”提供的工作。 摘编自向华盛顿进军事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33 年美国民主制度遇到的危机,并简析罗斯福是 如何应对这次危机的。 (7 分) 18.(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析材料中关于 1518 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 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 分) 材料二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 19 世纪 20 年代。1825

16、 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 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 1848 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 5 000 英里。1842 年, 英 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废除 6 了航海条例 ,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 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 19 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 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 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5 分) 19.(1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 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 1949 年 12 月。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 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 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 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