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209414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2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皖豫名校联盟体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2021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有学者指出: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土各奉其制 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这一论述表明 A. 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国家形成B. 宗法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C. 我国民主政治在周代已萌芽D. 民本思想是古代的治国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可以看出,宗法制有利于区 分等级尊卑,巩固社会秩序,B 项正确;材料与国家统一无

2、关,排除 A;当时并没有民主制度,排除 C;材 料没有强调民本,排除 D。 2. 下表是摘自后汉书的资料。这反映了东汉时 A. 人们的健康状况比较差B. 朝廷重视医药学的发展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察D. 政府积极应对疾疫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期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疫情,并派官员进行监督,故 D 项符合题意; AB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3. 唐摭言中说:“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 绝矣。”由此可知,唐代 A. 科举制成为士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B. 官吏的选拔标准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

3、 2 C. 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政局的局面 D. 设立科举制是为了选拔贫寒家庭子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可以看出,科举制的设立,有利于寒门子弟通过考 试入仕改变命运,故 A 项正确;B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CD 项表述太绝对,排除 CD。 4. 梭伦改革时期, “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的机会”,规定以 600 名陪审员中抽签组成 10 个法 庭,每个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机会均等。这一制度 A.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B. 蕴含着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C.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D. 肯定了法庭是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C 【解

4、析】 【详解】根据, “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的机会”并且“每个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机会均等”可以看出, 其反映出雅典的直接民主的运作方式,故 C 项正确;不能保证公平公正,排除 A;材料与权力分立与制衡 原则无关,排除 B;D 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D。 5. 1714 年,詹姆士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的儿子汉诺威选帝侯乔治来到英国继承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英国迎 来了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巩周和初步发展。“初步发展体现在 A. 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B. 议会成为英国国家权力中心 C. 英国国王世袭制度改变D. 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议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乔治

5、一世不懂英语,所以很少参加英国的内阁会议,久而久之就形成 了国王不在出席内阁会议的先例,因此其初步发展体现为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形成,A 正确;B 是在权利法 案颁布之后,排除;C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是在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后,排除。故选 A。 3 6. 下表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108 届内阁中部长就任情况统计表。表中现象有利于法国 A. 政治局势的平稳发展 B. 内阁摆脱议会的制约 C. 政府政策的相对稳定 D. 总统不受议会的牵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内阁部长担任过两次以上的人数比重较大,这有利于政府政策执行的稳定性,C 正确;A 与材料无关,排除;B

6、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C。 7.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不仅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要求消灭私有制, 消灭剥削,财产公有。这一主张 A. 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实施B. 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 使太平天国出现权力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不仅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要求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财产公有”可以看出, 天 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有利于激发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 B 正确;当时没有实 施,排除 A;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 C;D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8. 1895 年 3 月,

7、德国同俄国表示:“我们相信,德俄两国在东亚之利益并无冲突之处。因此,我们甚愿常 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沙皇尼古控二世顾然接受”德国建议。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 德国不满日本侵华行为B. 德俄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C. 德俄激烈争夺国际市场D. 列强勾结谋取侵华权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我们甚愿常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可得出列强勾结谋取侵华权益,试图 4 瓜分中国,故 D 项正确;ABC 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9. 梁启超说:“别人认为悲观的材料,在我的眼内,都不成问题咱们十个年头(19111921 年)的中 华民国,的确是异常进步”,“个个人会

8、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这表明梁启超 A. 表达了对中国政治的乐观B. 号召中国人民参与政治 C. 决心改变半殖民地的现状D. 颂扬了中国民族的觉醒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个个人会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体现的是梁启超并未认识到国家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特 殊的社会性质,反而寄希望人人自立,说明其对中国政治发展呈现乐观的态度,A 正确;BCD 与材料无关, 排除。故选 A。 10.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单靠内线作战,纵然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但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减轻压力,根 本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口”。为“另辟蹊径” A. 中共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B. 刘邓大军王里

9、跃进大别山 C. 解放军首先发起辽沈战役D. 中共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使战争 由内线转移到外线,符合材料中“根本扭转战局,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口”的说法,B 正确;AC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 11. 1920 年 10 月,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并报道:世界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有了“极 伟大的苏俄(联)国家做他的武器和工具”,能够组成“国家的权力”,来进行解放一切被压迫被剥削者 的革命事业了”。这一报道强调了 A. 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必要B. 俄国建立

10、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十月革命为各国指明正确道路D.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革命时代 【答案】D 5 【解析】 【详解】材料“有了极伟大的苏俄(联)国家做他的武器和工具,能够组成国家的权力,来进行解放一切被 压迫被剥削者的革命事业了”体现的是十月革命对世界革命的影响,D 正确;ABC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D。 12.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示意图。这现象反映出 A.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B. 我国遵循民族平等的原则 C. 人大取代人民政协的职能D. 人大代表包括各党派人士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下

11、,我国民主派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 数量在 1954 年到 1983 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民主政治呈现曲折发展的历程,A 正确;BCD 与材料无关, 排除。故选 A。 13. 1978 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时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 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 好。”这一讲话 A. 结束了“文革”的混乱局面B. 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C.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 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强调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

12、有利于推进我 6 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因此 D 选项正确;“文革”结束于 1976 年,A 选项错误;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揭开 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B 选项错误;1997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 选项错误。 故选 D。 14. 有学者认为,“关于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谁也说不出一个恰当的日子,但是,冷战所以产 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其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东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 东联国家是“冷战”挑起者 C. 美苏两国在东欧角逐激烈D.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该学者把冷战的责任推卸到东

13、欧,这主要是因为东欧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 正确;B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A。 15. 1967 年 10 月西德外长勃兰将发表展政纲到演说时指出。“我们国家需要同西方合作与协调,也需要同 东方达战谅解。”这一演说 A. 促成欧洲共同体建立 B. 有助于促进两德走向统一 C. 冲击了两板对峙格局 D. 激化了东西方国家间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我们国家需要同西方合作与协调,也需要同东方达战谅解”体现的是西德希望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国家缓和关系,这有利于两德的统一,B 正确,D 排除;此时欧共体已经成立,A 排除;C 与材料 无关,排除。

14、故选 B。 16.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工商业发展繁荣、开放的时代。然而,经过一阵剧烈奔跑后,中国的经济平 静下来,开始慢步挪移。造成“慢步挪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局势的长期动荡B.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C. 统治者忽略经济发展 D. 重农排商政策强制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产生,小农经济发展的较为缓慢, 7 故 B 项正确;ACD 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7. 南宋陈勇农书提出:“若能时加新饮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新壮矣,抑何敝何 衰之有。”这一理论 A. 强调农业生产要注重因地制宜B. 体现了古代

15、农业生产结构较完善 C. 对精耕细作的生产有指导作用D. 说明我国传统耕作工具较为先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时加新饮之土壤,以粪治之”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采用新的耕种技术有利于提高产量,因此 对对精耕细作的生产有指导作用,C 项正确;材料与因地制宜无关,排除 A;材料与农业结构无关,排除 B; 材料没有体现工具,排除 D。 18. 华夷变态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人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 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 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B. 对外贸易口岸集中于福建 C. 厦门

16、对外贸易繁荣 D. 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可以看出当时 沿海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反映出当时海禁政策有所松动,A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福建, 因此并不能得出对外贸易口岸集中于福建,排除 B;从材料看不出厦门对外贸易繁荣,排除 C;D 项不符合 史实,排除 D。 19. 如表为巴西糖坊创办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巴西社会转型加速B. 冲破了葡萄牙的殖民控制 C. 促使黑奴贸易的不断兴盛D. 冲击了巴西传统经济结构 8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 1570 年到 1711 年巴西的糖坊创办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 较快,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D 正确;ABC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D。 20. 据估计 1878 年美国某市工业的资产为 3600 万关元, 美头石油公司一家控制其中 3300 万元。 18831890 年,它的账面净资产从 7200 万美元增至上 15 亿美元。这反映了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