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05965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难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计算器计算。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既快捷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探索一条很重要的数学规律,那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 这条规律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十分有用,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研究数学问题

2、的方法,我想你们一定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二、教学新课1 教学例题。出示下表。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的变化363010803630 2 1080 2 3630 10(1) 指导填表。谈话:请大家先看表的第一行,明白这四项内容的意思吗?第三栏积和第四栏积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 第三栏积要求填上计算所得的数,第四栏积的变化填写原来的积1080 乘几 )第 1页共 3页大家再看第二行,用计算器算一下3630 是不是得 1080。再看第三行,先用计算器算出第二个因数,再计算出积。 ( 指名报得数,教师填表 ) 提问:积的变化一栏要求填 1080 乘几,横线上的数应该怎样计算出来 ?( 指名回答 )

3、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 因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2160,一个因数是 1080,求另一个因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 请算出结果填在横线上。 再看第四行,请你们自己算出积,积的变化应该如何计算 ?如何填写 ?(1080 10) 第五行、第六行自己计算、填写。(2) 观察表格,初步发现规律。 谈话:仔细观察表格的第一、二两栏,谁能说一下因数的变化情况 ?再把第四栏与第二栏或第一栏对照,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发言。2 举例验证。(1) 谈话: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 ?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

4、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下面每人也像例题这样画个表,自己写出因数,设计因数的变化,用计算器算出积,算出积的变化。把表填写完成后,再看看是否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2) 学生各自制表、填写、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 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制表情况及从表中发现的规律,特别注意有没有出现与规律不同的情况。如果有,在小组里重新计算核实。(4) 谈话:有没有发现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不同的情况 ?3总结规律。谈话:刚才大家共同做了例题,又各自找出了例子,都出现了相同的情况,这样,我们就可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了。你认为可以怎样总结?先在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谈话:你们表达的意思都是对的,我们看看书上“小蘑菇”是怎样总结的?指名读“小蘑菇”的话。三、组织学习1 做“想想做做”题。(1) 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做题。(2) 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第 2页共 3页(3) 提问:第一组题做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 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们用计算器探索出了一条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探索的 ?你对哪些过程最感兴趣 ?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 3页共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