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20548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问题的模型化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 境 系 统 分 析,第二章 环境问题的模型化,一、模型与模拟 1、模型 对真实系统的描述且是一种抽象。 形象模型(放大、缩小) 模型 抽象模型(符号、图表),模拟模型(如电路 系统模拟力学系统等) 抽象模型(符号、图表) 概念模型(质点、理 想气体、原子结构) 数学模型(用数学语 言表达) 2、模拟 模型建立后,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特定参数来观察分析模型的响应,预测真实环境条件下实际系统的行为,这一过程称为模拟。,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分为两大类。 连续模拟(用状态连续变化的模型) 模拟 离散模拟(用状态不连续变化的模型, 或将连续模型离散化后进行离散模拟) 河流水质模型可描述状态的

2、连续变化,但由于监测的不连续性常将问题离散化,进行离散模拟。,3、数学模型概述(着重于系统问题的数学模型) 定义:应用数学语言和方法来描述环境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生态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建立过程: 它是建立在对环境系统进行反复的观察研究,通过实验或现场监测取得了大量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而对所研究的系统行为动态、过程本质和变化规律有了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和数学演绎而得出的一些数学表达关系,这些表达关系描述了环境系统中各变量及其参数间的关系。,应用 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分三类: A、环境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如: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确定减

3、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 对不同治理方案的经济性,有效性的分析。,B、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如:新、改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污染因子识别,污染程度预测模式等)。 对城市结构变化、人口增长、污染物增长、能源结构改变和经济发展等造成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测。,C、污染物治理和给水、排水、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应用 如:城市污水处理流程优化、污染治理最佳运行控制、给排水管网系统的优化、多目标水资源开发等。,系统模型化的基本理论(4种) a“黑箱”理论 对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行为不清楚,通过实验或现场实测方法得到系统输入输出规律,常用传递函数来描述系统。 b“白箱”理论 对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行为已掌握清

4、楚,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进行描述。,c“灰箱”理论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对系统内部结构和行为的主要部分清楚,其他部分不清楚,是“白箱”与“黑箱”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d数理统计和分析的理论 对属于“黑箱”但又不能进行实验的系统,采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建立系统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在环境系统预测模型中应用居多。,4、数学模型分类,a按模型变量的随机性分: 确定性模型:输入、输出均确定 非确定性模型:输入是随机的,解是不稳定的,不具有唯一性。 b按随时间变化规律分: 稳态模型:系统内物质量不随时间而变 动态模型:系统内的物持量随时间而变。,c. 按空间维数分: 一维模型,仅一个方向上有梯度。 二维模型

5、,二个方向上有梯度。 三维模型,三个方向上有梯度。 d按物质的输移特性分: 平流模型,可忽略扩散项时。 扩散模型,可忽略平流项时。 平流扩散模型,两项均不可忽略时。,e按反应动力学的性质可分为: 纯输移模型 纯反应模型 输移及反应模型 生态模型,5. 数学模型的建立步骤(5步),参数估计:如弥散系数E、生物降解系数k1、大气复氧系数k2等的估值。 参数估计数值准确与否,关系到模型的实际应用中能否正确模拟实际情况,是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实际上,水质模拟过程,也就是对系统模型进行识别,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再用实际观测值进行检验、调整的反复试验过程。,模型检验:检验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 原因:建模时作过一些假定。原始数据误差可能使参数估计产生误差。 灵敏度分析:模型参数变动时造成的影响。首先变动一个参数,其余参数保持不变,然后检查目标函数的变化程度,若变化不大,说明目标函数对这个参数不敏感,对这个参数的估计可不要求很准确,若特别不敏感,说明这个参数在该模型中是多余的,可剔除。,谢谢各位! 请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