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04681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一、语文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根据新课标的观念, 我们已将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由课外转向课内, 把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不断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语文教学仍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多,对学生很少深入研究,教学就文论文,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显然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我们曾对 200 余名三、四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当问及 “你学懂教材内容,理解课本知识主要靠什么?”结果有 80.1%的同学认为主要靠联想过去的生活经验。事实上,学生的学习需要

2、相关的背景经验, 任何对这种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背景经验的忽视,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的单一化。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只能应付考试, 而不能将知识迁移到复杂的事实情境之中, 用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这是造成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 因而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这就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据此,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来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二、理信纸探索:建构学习,凸现生活情境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是认知学习理

3、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依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 而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 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 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年第一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根据我国二十一世纪基础改革的要求, 我们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 认为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4、关键就要改革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语文学习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的单一等弊端。 对于小学生来说, 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改变以上弊病的一条可行之路。 其意义在于能真正强调 “情境” 与生活经验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生活经验支持下,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语文学习, 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 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一箭双雕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因此,从实践层面来讲: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以引

5、导学生学会生活, 增强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三、理性思考:回归生活,顺应学习规律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深深感到,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 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做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认为:1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化程度制约着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效果表现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记忆程度、迁移的产生状况等三方面。2虽然有多种因素决定学习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中学习内容的生活化程序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3在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生活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因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培养这些能力,离开生活实践就很难实现。在无背景的情景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实践作用的,因此素质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这是时代、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共同要求。4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必须“生活化”、“情境化”或“与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生活化也是有关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解,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才得以产生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无数课堂教学实例证明了这一理论。5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达到学习目标的背景与支撑,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一致证明, 这种生活支持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迁移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