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916443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阶层嬗变与党建创新潘成义内容摘要:被邓小平称为中国社会第二次革命的改革,正推动整个中国社会发生革命性变革,其中最深层、最深刻的变革和影响是使中国社会阶层出现了全面分化、全面改组,并由此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全面重构。这种社会阶层所发生的历史性的嬗变,不仅可以使我们认清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认清党在新时期的依靠力量,有利于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需求目标等特殊差别,这就给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利于党的建设创新发展。关键词:社会阶层 嬗变 党建创新一、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的嬗变

2、社会阶层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阶层是指依据一定经济利益、政治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同一性标准而在社会成员中形成的不同层次的社会集团。人们在一个社会中的地位,是由自身职业和经济收入、权力和声望、思想和教育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许多社会成员由于在其中一些因素上具有同一性而成为同一利益集团或同一利益群体,这些不同层次中的同一集团、同一利益群体就是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这一巨大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现实的中国社会阶层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过去,主导着中国分层理论的基本上是“三大主体”论,即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今天,通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传统的“三大主体”理论

3、,已远远不能概括正在高度分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阶层了。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嬗变后的中国现实社会阶层,除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以外,还有以下六个新的社会阶层: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所谓民营科技企业,泛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办和经营,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和成果转化的经济组织。它们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拥有数量不一的企业股权,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是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外资企业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境外投资的企

4、业。在外资企业就职的中方管理技术人员通常年纪轻、学历高,许多人还有过在国外留学、就业的经历。他们比较熟悉国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一般在外企的一些部门担任骨干。三是个体户。个体户即个体工商户,是以家庭为单位,拥有一定资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四是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指企业财产归私人所有、雇工人数较多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主正日益成为经济实力、经营范围与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一个社会阶层。五是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中介组织泛指介于企业、个人之间,并为其服务、沟通、协调以及对其监督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的从业人员大多受过专门训练,专业化程度比

5、较高。 它主要由三类组成:行业性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公证性中介组织,如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事务所以及证券、仲裁等中介组织;服务性中介组织,如提供就业、广告、公关、房地产等服务的组织。这个阶层还包括医护人员、教学人员、国家机构的办事人员、邮电、银行工作人员、 “三产”人员等等。 六是自由职业人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固定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主要包括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包括各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作家、文化艺术机构专业人员、新闻出版记者、编辑等。另外,还有包括党、政、军、司法、企事业单

6、位、群众团体等各级各类负责人在内的管理阶层;包括各种老板、经理、民营企业家、工程承包人、经纪人、证券大户、高级管理层、技术层,以及球星、歌星、影星等在内的“经济精英”阶层;包括下岗、失业、无业者阶层;等等。这些阶层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过去虽然存在,但已不全是过去的概念;有的就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全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虽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但其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均不尽相同。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状况,又反映了我们党的工作对象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二、社会阶层嬗变对党的建设的新考验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党的工作基础是来自各社会阶层的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

7、本路线。今天,社会各阶层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历史变迁,取得最佳执政绩效,这无疑是对现阶段党的建设工作的全新考验。(一)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考验社会阶层分化,使整个社会成为具有许多层次的多元性社会结构,这一结构,又由许多处于不同地位、拥有不同权力以及担任一定职责的社会群体组成。毫无疑问,社会阶层分化,在促进社会结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充满活力的同时,也使社会结构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尤其是身份与职业相背离的边缘性群体的出现。这种边缘性群体的出现正是社会阶层高度分化的结果。他们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将会使其缺乏稳定而长期的预期,在丧失原有的文化价值和组织归属的同时,很可能会陷入一种“游民

8、化”的状态。这种全新的社会结构,给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首先,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将以其生产效率的优势而充满活力,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阶层也将壮大。这些阶层随着经济实力增长,社会地位也有所上升,在政治上会追求一席之地。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此外,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家阶层也会有较大的增长;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知识分子阶层得到快速补充;自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民工进一步增多;随着富裕阶层人数的增多,以食利为主的有闲阶层也会增加,等等。这些正在变化中的社会阶层的价值取向是不尽相同的。党如何有效地整合各阶层利益,引导其价值取向,发挥党的领导核心

9、作用,面临着新的考验。其次,某些群体间的磨擦、压力将加大,社会成员之间虽然不具有阶级利益的冲突,但非阶级性差别日益突出。在利益分化的新格局中,各个利益群体都有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冲动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如个体、私营阶层在改革中依靠政策倾斜,或利用政策上的模糊,获利最大,在收入与消费上迅速超前,对中、低收入阶层不断传递着经济压力与社会心理压力,使中低收入阶层的不满对立情绪开始滋长,并有转化为政治压力的苗头。先富群体在发挥示范激励功能的同时,诱发的贫富两极分化、越轨型致富,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给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如何增加凝聚力、

10、向心力的党的统一领导构成严峻考验。其三,不同阶层、利益群体间的社会差异将有所扩大。异质、多元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生产上的差别,使稳定了几十年的两大基本阶级重新分化。原来在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方面,同质性较强的社会成员,将自发地向经济收入较高的职业群体流动,重新分化组合为不同利益群体。职业群体之间,将因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而拉开利益分配距离。清晰的两个阶级的界限日益模糊,原来较为稳定、简明的社会关系,因利益群体的多元而变得更加丰富、复杂。阶层主体的社会位置产生错位。原来的同一身份群体的诸因素相对吻合,在占有权力、收入、声望等社会性资源方面,干部群体最多,工人群体次之,农民群体最少。现有这一格局被打

11、破,新崛起的利益群体,如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管理者、三资企业雇员、炒股者、民间社团、乃至一些经济效益较好行业的一般成员,经济收入已大大超过干部群体,职业声望也不断上升。权力与收入、收入与声望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悖。这使原来较优越的干部群体产生了失落感,并出现分化。有的人脱离这一群体,从官场流向市场。人们对所有制身份、社会身份、单位身份、行政身份等身份等级开始淡化。出现了从体制内向体制外、从农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从国内向国外的流动趋向。并且,流动常呈现出无序状态,带有较大盲目性。党如何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使各种社会成员、各种社会群体在区域流动、社会流动乃至国际流动中呈现良性状态,从而保持社会

12、有秩序的发展,这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受到考验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假若没有较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就缺乏生存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中国共产党有广泛的代表性,又有自上而下、逐级向外延伸的组织体系。加上党政关系的一致性和共同组织、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政体特征,完全可以很好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我国社会阶层高度分化的现阶段,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很大程度上在于协调各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及矛盾,既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地位,又抑制它们的不合理冲动,是党当前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党如何利用组织机制、利益机制、意识形态机制,制

13、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法律,调动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党将面临考验。首先,如何利用组织机制,有效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严峻考验。进入加速转型期之后,社会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异质性十分明显,尤其是原来中央控制社会的权力逐步向地方和部门组织转移后,加强了后者的封闭性,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隐患。有些地方和部门组织,既无力担当起在新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的功能,又加剧了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摩擦,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大为增加。与此同时,党的基层组织削弱,使已经解体的传统社会群体,包

14、括宗族、种姓、宗教等团体重新聚合,且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不断上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区帮会组织不断复活并增殖发展,等邪教组织仍在兴风作浪,流氓、娼妓、乞丐等次生社会集团重新滋生,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如何利用利益机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严峻考验。在加速转型期,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各类利益主体的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社会分化产生的许多利益群体和阶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会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而利益的分化实际上也是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这必然会在不同利益主体间产生广泛

15、的矛盾和冲突,如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企业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这些由利益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必须运用利益机制加以调节方可奏效。而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其三,如何利用意识形态机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严峻考验。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尤其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

16、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表现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则是一些社会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满情绪的增加和蔓延。而这种观念与心理上的分化和冲突,急需党用意识形态机制加以整合和调节。三、党的建设应在社会阶层嬗变进程中找准创新发展的契合点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阶层的嬗变在史无前列地加快,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切实走群众路线,重新整合自己在新形势下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要像当年打天下时“组织千千万万民众,调动浩浩荡荡大军”那样,去做“人”的工作,去树自己形象,去抓基层党建。这是一项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绩效,必须走创新之路,找准工作的契合点。(一)以人为根本在社会阶层高度分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是进一步强化“人”的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而且还应有一个“返本开新”的勇气。所谓“返本” ,就是要重新回复到巴黎公社革命创造的“公仆”原则上,实实在在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所谓“开新” ,就是要在社会阶层高度分化的今天,适应阶层高度分化的需要,跟踪社会阶层变化的特点,灵活地去做社会各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