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考点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127086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考点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考点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考点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考点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考点24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点 24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萌芽 ( 原料:麻、葛、丝) ,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商周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甲骨文中有祭祀蚕神的内容、“妇功” 汉代 品种多、 技艺高 ( 素纱衣、起绒锦 ) ;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丝国” 之称 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当时的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 提高 元代 黄道婆革新工艺,新式纺车,推广先进织造技术,推动纺织业发展,棉布成 为主要衣料 明代 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 开始产生 微点拨两条丝绸之

2、路路线 汉代 ( 陆路 ) 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大秦( 古罗马 ) 宋代 ( 水路 ) 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今非洲坦桑尼亚 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1) 商代:铸造工艺高,如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 (2) 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 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铸造工艺水平高。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1) 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 (2)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 供风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4) 东汉初,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3、 1陶器:唐代时“唐三彩”风行一时。 2瓷器 2 (1) 唐代:制瓷业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浙江 ) 的青瓷和邢窑( 河北 ) 的白瓷名闻天下。唐 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 唐宋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3) 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被称为“瓷路”。 微点拨古代著名瓷都 唐代“南青北白” 邢州 ( 河北邢台 ) 越州 ( 浙江绍兴 ) 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今河北曲阳白瓷 汝窑今河南宝丰青蓝 哥窑今浙江龙泉青色 官窑今河南开封粉青 钧窑今河南禹州紫色 史料实证 史论总结

4、古代中国的三大手工业行业 金属冶 炼业 商周青铜铸造; 春秋冶炼生铁和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用焦炭冶铁 丝织棉 纺业 汉代获得“丝国”称号;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 全国棉纺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制瓷业 东汉青瓷;北朝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出现青 花瓷;明清时期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 3 1(201510 月浙江学考 )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 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

5、销地中海地区 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答案A 解析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 A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 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 2(20147 月浙江学考 )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 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 ) 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 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 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 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 答案B 解析从甲骨文可知A 属于商朝; B属于新石器时代;C属于商朝; D 为汉朝。时间最早的 应该是 B。 3(2016丽

6、水学考调研 ) “布衣”是古代中国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 棉 C 毛 D 麻 答案D 解析棉布是明朝中期以后成为百姓衣料的,在此之前, 丝、毛织品不是普通百姓能享用的, 故“布衣”其实是麻衣。 4(20141月浙江学考 )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 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B郑国渠 C井渠D灵渠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蜀守冰”“成都”,可知是指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 4 都江堰。 5(20

7、16海宁学考押题交流)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 A铁 B 青铜 C 黄金 D 钢 答案B 解析铁在西周晚期出现,与材料无关, 故 A项错误; 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铸鼎主要是青铜, 故 B项正确;黄金不可能用来铸鼎,故C项错误;钢在夏朝不存在,故D项错误。 6(2016绍兴学考押题交流 ) “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 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 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 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 答案A 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纺织产品主要用途是自我消费,材料没 有涉及对外出售、交纳赋税和捐赠礼品,选择A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