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120556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钢结构稳定理论ppt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轴心受压构件的弯曲屈曲 (flexural buckling of axial compressed members),2-1 轴压杆的荷载位移曲线,1-小挠度理论欧拉临界力(弹性) 2-大挠度理论屈曲后性能(弹性) 3-有初弯曲时(弹性) 4-有初偏心时(弹性) 3-有初弯曲时(弹塑性) 4-有初偏心时(弹塑性),2-2 理想轴压杆的弹性屈曲(perfect columns),1)理想轴压杆的欧拉临界力Euler critical load 基本假设: 同一材料制成的等截面直杆,两端铰接; 荷载作用在截面形心上; 平截面假定,仅考虑弯曲变形(忽略剪切变形); 材料为弹性; 构件变形非

2、常微小(小挠度理论 )。,则力矩平衡方程为:,为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该微分方程的通解为:,A,B为待定系数,由边界条件确定,否则方程的解为0,没有意义。,即,由此可得临界力公式为: 与之对应的挠曲线为:,参数kn或Pcrn在数学上称为固有值、本征值或特征值(eigenvalue)。 在参数取特征值时,方程有非0解,所以数学上也叫求解特征值问题。,2)边界效应与计算长度的概念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effective length concept) (求解两端为任意支承情况时的临界力),任意一截面弯矩(对A点取矩):,弯矩与曲率的关系,则有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 其中:

3、,则方程的通解为:,其中A、B、C、D为四个由边界条件确定的待定系数。,对通解求导,可得其各阶导数:,各种支承情况的边界条件为: 铰支: 固支: 自由端:,杆件两端各有两个边界条件,共四个,正好形成四个方程,工况一:两端嵌固轴心压杆 有:,为使关于A、B、C、D的齐次方程组有非0解,则其系数行列式应为0。,则: 因此有: 由第一式得: 第二式为超越方程,需采用数值解法或图解法 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曲线 和 ,其交点即为方程的解。,取最小值得:,结合上述两个方程的解,取小值,得两端嵌固杆的临界力为:,工况二:一端铰接、一端嵌固的轴心压杆 有:,采用图形曲线法得:,工况三:一端嵌固、一端自由的轴心压

4、杆 有:,工况四:一端嵌固、另一端侧向可动但不转动的轴心压杆 有:,工况五:一端铰支、一端侧向可动但不转动的轴心压杆 有:,注:从上述五种工况的结果可以看出,临界力Pcr可表达为:,l0有效长度、或计算长度; l实际杆长; 杆件计算长度系数。,临界应力: 其中: 屈曲临界应力与 长细比的关系:,超过屈服点fy时以虚线表示,2-3 轴心受压构件的大挠度理论,1)大挠度方程 基本假设: 同一材料制成的等截面两端铰接直杆; 荷载作用在截面形心上; 平截面假定,仅考虑弯曲变形; 材料为弹性; 构件曲率与变形的关系: 因此大挠度方程为:,与小挠度理论相同,2)大挠度理论的解 应采用特殊的变换和数值解法才

5、能求解。 (大多数非齐次微分方程都没有解析解) 可以得到大挠度理论轴心受压构件的荷载挠度曲线,3)几点结论 当PPE时,小、大挠度理论都表明构件处于直线稳定平衡状态; 当PPE时,小挠度理论只能指出构件处于随遇平衡状态,只能给出分岔点和屈曲变形形状,不能给出确定的挠度值;而大挠度理论不仅能说明构件屈曲后仍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而且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荷载与挠度关系; 大挠度理论使用了弹性假设,因此屈曲后荷载有所提高,但当挠度达到构件长度3以上时,跨中弯曲应力将使截面进入弹塑性状态,出现下降段,如上图所示。因此轴心压杆的屈曲后强度提高时没有意义的。,2-4 理想轴心压杆的弹塑性屈曲 (inelasti

6、c buckling),1)理想弹性轴压杆屈曲的适用范围,当cr比例极限p时,欧拉公式不再适用。 因为前面推导时用到了 ,E为弹性模量,应该是不变的;而弹塑性阶段时模量将发生变化。,临界长细比(为弹性失稳和弹塑性失稳的分界点) 若令:,轴心压杆弹塑性失稳的计算理论 切线模量理论,1889,Engesser. F, Et 双模量理论,1895,Engesser. F, EtErE Shanley理论,1946,Shanley. F. R, 广泛用于解决稳 定的分岔失稳问题,或板的非弹性屈曲。 Shanley证明:切线模量屈曲荷载是弹塑性屈曲荷载的下限,而双模量屈曲荷载为其上限。实际试验结果更接近

7、于切线模量理论。,2)切线模量理论 Tangent Modulus Theory, 1889年Engesser提出,基本假设 构件是挺直的; 构件两端铰接,荷载沿构件轴线作用; 构件的弯曲变形很微小; 弯曲前的平截面在弯曲后仍为平面; 在弯曲时全截面没有出现反号应变。,最后一条假设认为:达到弹塑性失稳荷载Pt后,构件微弯时荷载还略有增加,而且增加的平均轴向应力正好抵消因弯曲而在11截面右侧边缘产生的拉应力。 即:凹面压应力增加为max; 凸面压应力增加量正好为0。 作用于11截面上的压力为:,作用于11截面上的内力矩为:,全截面对形心轴的面积矩为0,任意截面i上的内力(弯矩和轴力)对原点的平衡

8、方程为: 代入前面推导得到的轴力和弯矩,则 求解微分方程,得: 其中Pt和Et均为未知,需要迭代求解。,3)双模量理论 Double Modulus Theory, 1895年Engesser提出,补充基本假设 上述假设最后一条变为: 弯曲时凹面产生正号应变,凸面产生负号应变; 即凹面为继续加载区,凸面为卸载区。,加载区变形模量为Et(它与截面平均应力r相对应); 卸载区变形模量为E 弯曲轴远离形心轴向移动,在加载区距弯曲轴z1处: 在卸载区距弯曲轴z2处:,1-1截面上的压力: 认为 由上式可以求出中性轴的位置,1-1截面上的内力矩:,任意截面i上的内力(弯矩和轴力)对原点的平衡方程为: 代

9、入前面推导得到的轴力和弯矩,则 求解微分方程,得: 其中 为折算模量。,注: 若求 ,故需反复迭代计算; 对于矩形截面 对于工字形截面腹板很薄时,绕强轴的 Pt小于Pr,曾认为双模量理论更为完善,但研究表明Pt更接近试验结果。 原因是:非理想轴心压杆都存在微小缺陷,屈曲时弯曲凸面不出现反号应变。,4)Shanley理论 1946年,使用由三部分组成的力学模型:两根l/2长的刚性杆和中间连接的弹塑性铰; 弹塑性变形全部集中在弹塑性铰处发生; 铰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双折线;,铰模型如图,铰的弹性模量为E,切线模量为Et,铰的肢长为h,肢距h,每肢面积为A/2; 当P达到临界时,由直杆变为微弯,引起铰的

10、左右肢杆应变为1和2,两肢变形如图 ; 构件挠度为,铰链处外力矩: 铰链处内力矩: 若弯曲凹面和凸面的变形模量为E1和E2,则 所以内力矩,由内外力矩平衡,即相等得: 讨论如下:,当构件发生弹性屈曲时,E1E2E,则: 当构件在弹塑性状态屈曲时,并采用切线模量理论时,E1E2Et,则,与切线模量理论结果一致,当构件在弹塑性状态屈曲时,并采用双模量理论时:E1Et,E2E。因为 则: 其中: 是Shanley模型的折算模量。 经比较可知EtErE,因此PtPrPE;,与双模量理论结果一致,Shanley模型柱屈曲后性能研究。 前提是建立荷载P与挠度d之间的关系。 令: ,并利用前面的 代入(a)

11、式得: (b) 下面想办法消去2。 考虑到模型达到Pt后荷载仍在继续增加,因此 (c),由(b)(c)两式得:,分析如下: d0时,P=Pt,这是分岔屈曲荷载。切线模量屈曲荷载Pt是弹塑性屈曲荷载的下限。 d时, 由于 说明双模量理论屈曲荷载为上限。,当d为有限值时,PtPPr。 说明屈曲后随着变形的增加,荷载与略有增加,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图AB曲线所示。,加载过程中,切线模量并非常量,而是随着压缩变形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实际的荷载挠度曲线如AC所示。 要精确地确定切线弹性模量,必须考虑残余应力的影响。,2-5 缺陷对临界力的影响,1)初始弯曲的影响(假设在弹性范围内) initially b

12、ent,不同的初弯曲形式如下(虚线为正弦半波),初始弯曲; 初始偏心; 残余应力。,初弯曲的考虑方法 考虑最不利情况,假定初始弯曲呈正弦半波曲线。 即: 平衡方程为(如图): 求解方法 由两端铰接杆的失稳变形可 知,增加的变形也为正弦半 波曲线:,二阶导数为: 代入平衡方程得: x为任意值时,中括号外的正弦项不可能均为0,故:,则跨中总挠度为: 上式代表P/PE与f的关系曲线。,讨论 有初始弯曲杆不是分岔失稳问题,考虑弹塑性时为极值点失稳;考虑弹性时f 时,则PPE。 相同压力下,初弯曲f0越大,杆的挠度越大。,因此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柱的最大初始挠度为H/1000。,考虑弹塑性影响时,初弯曲越大

13、,稳定的承载力越低。原因为: 最大荷载点(弯矩最大点,即跨中)的截面屈服部分加大。亦即附加弯矩加大,提前屈服。 构件的最大挠度为: 跨中最大弯矩为: 其中Am为弯矩放大系数,它体现了一阶弯矩和二阶弯矩的差别,此差别有称为构件本身的二阶效应,即: 效应。,2)边缘纤维屈服准则求临界力的柏利公式,从分析可知,杆件跨中内边缘纤维最大压应力为:,式中: 为初始偏心率,W/A为截面核心距; 为欧拉临界应力; 为平均压应力(边缘纤维屈曲时),基于Perry公式的轴心压杆稳定系数 令maxs(钢材屈服强度),由上式可解出 ,称为Perry公式: 其中E和有关,由此建立了 和之间的关系。 我国冷弯薄壁型钢技术

14、规范即采用了Perry公式计算轴压杆的稳定。 轴心压杆的稳定公式均为 ,但稳定系数由下式确定,上式由边缘纤维屈服确定了稳定系数与长细比的关系。 式中: 为相对长细比。 由下图的关系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可见,除少数几何缺陷突出的试件外,试验结果均高于理论曲线。偏于安全,3)初偏心的影响和正割公式eccentrically loaded,平衡方程及求解,跨中 xl/2,代入上式,并整理,把系数k代入,有跨中挠度与轴力的关系式:,讨论 临界承载力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曲线,弹性杆的临界力随挠度的增加逐渐趋近于欧拉临界力; 轴力P相同时,初偏心越大,跨中挠度越大,若考虑杆件中点的边缘纤维最大应力屈服点,有:,

15、或: 称为正割公式,与上小节相同,也可得到 和之间的关系,和稳定系数与长细比之间的关系:,4)残余应力的影响 residual stress,残余应力对杆件平均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轴压构件临界应力与的关系,长细比相同时,初始缺陷越大,临界承载力越低。,考虑残余应力的轴心压杆的屈曲荷载,残余应力有一定的分布模式,考虑超过屈服点后,弹性核心继续承受荷载,屈服部分退出工作。,临界应力,其中Ie/I为残余应力降低系数,取决于残余应力的分布,截面形状和弯曲方向。,例:,绕x轴弯曲屈曲时: 绕y轴弯曲屈曲时: 可见对y轴的影响远大于对x轴的影响,k值的求法,短柱试验求k,当进入弹塑性后,屈服部分退出工作,抵抗应变全靠Ae承担。 由短柱-曲线,其切线模量:,平均应力的增量,应变增量全部由弹性区承担,说明k值是随Et变化的,即k是随平均应力变化的,所以可以通过短柱试验测出切线模量,从而得到残余应力影响系数k。,近似分析法 (已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如图,残余拉压应力相等),当平均应力 时, 即发生弹塑性屈曲时,根据比例关系,有: 则,把轴力P用r表示:,则截面平均应力为: 所以: 可见k随A变化,k1。,A由P可求,r的分布模式为预先知道,则可确定k。,5)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对于残余应力的考虑方法,根据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同,把构件分为a,b,c,d四类。 越靠下方的曲线,残余应力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