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复习修辞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909969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复习修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复习修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复习修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复习修辞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复习修辞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复习修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复习修辞(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修辞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是”“成了”“ 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

2、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1) “闭着眼睛捉麻雀” , “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 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又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使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喻是用喻体

3、说明本体的,如果喻体本身不是读者常见的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比喻要妥贴。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作认真的概括,如果信手拈来,喻而不当,就会不伦不类。要注意比喻的思想感情。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测)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比拟 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 物化 ”,或甲物 “乙物化”。正确运用

4、比拟,可以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拟人有两种常见类型直接把事物当成人来描写。例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人直接和事物说话。例如: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2)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5、的侄儿宏儿。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从,而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但是使用时也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可以分为三类: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超前夸

6、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 2 -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排比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痛快淋漓。排比有句子成分的排比,句子排比和段的排比几种。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 句子成分的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7、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句子排比)反问 反问用疑问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是“明知故问” ,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句中,句末一般打问号。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反问有两种形式: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这是闹着玩的吗?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 ,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

8、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对偶 对偶就是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对偶句形式对称,音节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能使表达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也能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从而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1)对偶 按内容 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

9、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按形式 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按结构 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句子对偶)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成分对偶 )8借代 借代即不直

10、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人 联想,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借代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 章 ) 再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3 -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

11、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 ,去烧火!9引用 即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两种 (1)明 引(直接引用,说明出处) 例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全部人格的体现。 (2)暗 引 (间接引用,不说明) 例如:“失败乃成功之母” ,你千万不要气馁。 再如: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0反语 反语是一种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

12、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其他修辞方法举例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反复-连续反复)漫画上画着一位厂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儿又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厂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来人又告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 (反复-间隔反复)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 (对比)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

13、日子。 (移就)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 (移就)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通感)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双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课文题目中的修辞:手术台就是阵地比喻 大海的歌拟人 幸福是什么设问 高大背影双关 “你们想错了” 引用 再见了,亲人倒装你能用 比喻 的手法来表示吗 红得(像火一样) 、白得(像雪一样) 、黑得(像炭一样) 、慢得(像蜗牛一样)、凶得(像豺狼一样)、 苦得(像吃黄莲一样) 笨拙得(像狗熊一样

14、) 、疼痛得(像刀绞一样) 、狡猾得(像狐狸一样) 、高兴得(像吃了蜜一样) 、冷得(像掉进了冰窟窿) 你能用 夸张 的手法来表达吗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浪费(一掷千金) 、 穷得(揭不开锅) 、亮得(灯火通明)、 危急(千钧一发)艰难(水深火热) 、 干净得(一尘不染)、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困难小得(芝麻大)、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水流得(一泻千里)容易得(不费吹灰之力)、力量大得(九牛二虎之力)、瘦得(皮包骨头,芦苇杆)、绿得(翠色欲流, 碧千里)、困难大得(天大,大海捞针) 天气冷得(刺骨,滴水成冰)、心眼小得(针眼大,针尖大)、 少得如(九牛

15、一毛,沧海一粟)、 地方小得(巴掌大,豆腐干大) 静得(听到心跳,连针掉到地上都听到声音) 声音大得(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声闻数里,惊天动地)建筑高得(高耸入云,直插云霄)、文章好得(一字千金,洛阳纸贵)、时间短得(一眨眼功夫,弹指之间)- 4 -修辞练习题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是的打“” ,不是的打“”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