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909812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防范资本外逃的税收政策研究裴 旸摘要:资本外逃是一种异常的资本外流,在历次规模较大的经济危机中,我们都发现了它的魅影。自 1990 年以来,我国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本文从税收的角度就资本外逃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市在进一步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吸引和利用资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主题词:资本外逃 FDI 税收政策一、课题研究背景(一)资本外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早期的资本外逃理论出现于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时期。危机爆发期间,出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恐慌,许多国家出现了大量无序的资本外流,经济学家称之为“资本外逃” 。这一时期主要

2、有金德儿伯格(Kindleberger,1937 )的避险理论,它将资本外逃定义为“由于战争、政治不稳定,投资者处于恐慌或怀疑所导致的短期资本流出” 。这一理论强调资本外逃有悖于一般的、正常的资本流动。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中,政府债台高筑、外汇短缺的同时,私人资本却出现巨额、持续的流出国境现象引起了人们对资本外逃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主要出现了投机理论、逃避管制理论等。投机理论认为资本外逃可能是出于对政治或金融风险、赋税加重、以及资本管制加强等作出的迅速反应,并希望获得突发性的、短期的、相对的收益。逃避管制理论认为- 2 -居民希望获得不受本国当局控制的金融资产和收益的愿望所

3、推动的资本流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一些国家同时出现国内资本流出和国外资本流入并存的现象,甚至流入的外资又迅速外逃,或者流出的国内资本又以外资身份重新流入。传统的单向的资本外逃理论无法解释,于是不对称风险理论应运而生。不对称风险理论认为是由于国内外资产持有者在一国获得的信息、风险、待遇不对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采取的超国民待遇,因而造成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国内率先研究资本外逃问题的学者李扬,发现我国在大规模引进外资的情况下,国内储蓄从1990 年以来(除 1993 年外)超过总投资,国内资金存在着“剩余” 。李扬认为这些剩余的资金既没有推动我国经济更快增长,也没有导致物价相应地上涨

4、,而是“迷失”了。实际上,李扬所研究的“迷失的资金”就是资本外逃。总结已有的观点和理论,我们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异常的资本外流,而且少有记录。类型上既包括短期资本的异常流出,也包括长期资本的异常流出,渠道上既包括国外流入资本的抽逃,也包括国内资本的异常流出。它出现的动因是基于资本追求增值和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也为了逃避各种风险。(二)资本外逃课题探讨的现实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世界各地相继爆发程度不一的金融危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欧洲货币联盟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等,而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至今令人- 3 -刊心刻骨。当时国内不少关于资本外

5、逃的新闻如外资抛售上海物业、多家韩资企业非法逃离山东的现象就引起广泛关注;而且,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 2008 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有 60 亿外资抽逃离境。放眼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轮经济调整恢复期,资本外逃也可谓暗潮涌动。例如今年英国路透社 3 月 12 日报道中国正式的银行卡如何用于资金走私:越来越多中国人使用政府支持的银行卡非法将美元偷偷带到境外。又如李嘉诚在 2013 年卖出北京、上海和香港资产,同时加大对欧美的投资,成为热钱抽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而中国富豪掀买房移民热潮的消息更是频繁见诸报端,据羊城晚报报道,当前,欧洲买房移民掀起一股热潮。欧洲多国更是瞄准中国富人

6、群体,推出买房移民政策,瞬间创收无数。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说,我们都看到了所怀疑的情况,即存在大量资本外逃。当国内商人开始觉得把资金转移出国是更好的选择时,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佩蒂斯在交易拉丁美洲不良债券的从业经历中,曾近距离见证资本外逃。本文希望从税收的角度就资本外逃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二、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及趋势分析相对于外国资本,由于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不够完善,更主要的是本国资本外逃属于地下或灰色经济活动,更有部分资本外逃是以变相合法的形式进行的,其本身不能完全地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因此本国资本外逃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目前计算资本外逃的基本方法- 4 -主要有直接测量法

7、、间接测量法和混合测量法。间接测量法中的世界银行法是目前较为通用的一种测算方法,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四个项目的剩余部分来间接估计资本外逃数额。其四项目分别为:外债增加额(D)、外国直接投资净流人(FDI)、经常项目逆差(CAD) 和官方储备资产增加额(R)。用公式表示的资本外逃数额(CF) 就是: CF=(D 十 FDI)(CAD 十R)。比之直接测量法,世界银行的间接测量法所估算的资本外逃范围比较广泛、全面,因此本文也主要采用此法大致测算 2003 年-2013 年第三季度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 (注:1987 年-2002 年数据引用 陈珍:中国的资本外逃、外国直接投资与税收政策重庆工商大学

8、学报2004 年第 3 期总第 65 期)我国资本外逃规模 (单位:亿美元)年份 资本外逃 年份 资本外逃 年份 资本外逃1987 57.5 1996 235.5 2005 664.81988 59.7 1997 472.0 2006 1263.21989 0.9 1998 770.40 2007 991.31990 138.6 1999 522.40 2008.6 7631991 101.9 2000 607.10 2009 8351992 202.6 2001 182.60 2010 11521993 240.2 2002 102.50 2011 13911994 174.8 2003 -

9、18.7 2012 10721995 267.8 2004 -478.0 2013.1-9 688- 5 -注:由于间接测算法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即将所有私人资本外流都看作资本外逃,而且由于我国的资本管制,差额部分资金未必全部能够出逃到境外,有的可能表现为“迷失的资金” 。因此,其测算结果有可能夸大了资本外逃规模。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http:/虽然上述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是却仍然给予我们这样的警示:从 1990 年开始,较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开始出现,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2001 年出现回落,到 2005 年、2010 年两次大幅上升,且已经具有更大的规模,资本外逃已不容

10、忽视。三、资本外逃的动机及渠道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本外逃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移非法所得 。 如贪污、受贿、寻租等所获得的资金,侵吞的国有资产,从事走私、贩私、诈骗、偷漏税所攫取的巨额财富,都构成了资本外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现化公为私 。由于我国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和集体企业激励、约束和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境内母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向境外子公司或外商转移资产、利润,使少数人在境外获得了更大的公有资产支配权、或老直接化公为私。相当一部分人由此获得了投资移民身份,- 6 -在境外购买房地产,将子女送出国外。 (三)逃避管制。 比较突出的是规避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由于我国对境外投

11、资实行较为严格的审批制,一些企业或个人将资金未经批准转移或截留境外,企图投资获益。 (四)趋利避险 。较为突出的是,国内一些企业将外汇资金转移境外后又作为外资流回国内,以享受各种税收和其他优惠待遇,这也被称之为“过渡性”的资本外逃。同时,当存在利差、汇差、收益差的情况下,为获取高收益,也会引起违规资本外流。另外,当市场预期本币可能贬值时,为避免汇率风险,会形成资本外逃,出口推迟收汇、进口提前付汇就是企业比较常用的方法。 (五)转移个人财产 。由于担心私人合法资本被侵占,一些私营企业主采取抽逃资本或购买“绿卡”到国外的办法,将资本转向所谓“避风港”国家。同时,由于我国仍然对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移民

12、的财产只能汇出收益部分,而本金部分不能转移,也会引起变相抽逃。 目前我国实际存在的资本外逃方式多种多样,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以“价格转移 ”等方式通过进出口渠道进行资本外逃。 “价格转移”是各国不法企业常用的转移资金和利润的方式,具有相当的隐蔽性。高报进口骗汇,低报出口逃汇,一直是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同时,以出口不收汇,进口不到货,通过假造贸易单证骗汇,或将外汇截留境外等违法行为,也是我国资本外逃的重要方式。1998 年国家外- 7 -汇管理局开展的外汇大检查中,发现骗汇金额超过了 100 亿美元,据分析,其中相当部分可能已经外逃。二是虚报外商直接投资形成事实上的外逃。 较为典型

13、的做法是:中、外方合谋,以高报外方实物投资价值或中方替外方垫付投资资金的方式,通过设立合资企业向境外转移境内资产或权益。同时,由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为外商投资企业虚假验资,产生外商直接投资高报。这些虚增投资最终都会以利润汇回或清盘形式要求换汇汇出,从而形成迂回的资本外逃。三是通过“地下钱庄 ”和 “手机银行”等境内外串通交割方式进行非法资本转移。所谓“地下钱庄 ”的做法是,换汇人在境内将人民币交给地下钱庄,地下钱庄则将外汇打入换汇人所指定的境外账户。2012 年,我市有关部门查获的地下钱庄,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非法交易,涉嫌金额都在 20 亿元人民币以上。所谓“手机银行” ,就是专做外汇非法交易

14、的掮客,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只须打个电话,就可以做成一笔汇兑生意,境内是人民币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境外是外币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在我国沿海的个别地区,这些人几乎成为半公开的经纪人,并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此外,还有一些境内企业与业务伙伴等较熟识的境外企业进行所谓的“货币互换” ,境内企业直接在境内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进行各种支付,境外企业在境外以约定的汇率折成外币偿还。四是金融机构和外汇管理部门内部违法违规操作形成的资本外逃。- 8 -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汇管理部门在办理结售付汇业务或有关审批手续时,可能放宽真实性审核标准,为客户违规划汇资金,或者内部个别工作人员

15、与不法分子串通,为资本非法转移提供方便。同时,金融机构也存在违法违规资金划拨的可能。一些金融机构无单证或单证不全售汇,乱放外汇贷款,滥开信用证等,也造成了国家资产和外汇损失。还有就是通过直接携带的方式进行资本外逃。四、税收与资本外逃的相互影响(一)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外资本流入的激励作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手段就是规定各种形式的税式支出,常用工具大体包括税收豁免、优惠税率、亏损结转、成本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税收抵免、退税等。其总体目标是通过降低投资者的税收负担,让渡部分政府利益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可以说,税收政策对外资流入起到了必要的激励作用。从图 1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实施税收

16、激励力度的加大,特别是 1992 年以来,F DI 逐年增多。英国经济学家庇古认为 :FDI 的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之间出现的 “楔子” ,若要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只有通过政府干预,利用经济手段对“楔子”给予补偿,使私人收益率等于社会收益率。而利用税收优惠来减少外国投资者的应纳税额,提高其税后实际收益率,是补偿“楔子”的直接有效方法。图 1:1990 年-2008 年 6 月 FDI、资本外逃规模、涉外税收减免- 9 -金额比较(单位:亿美元)-1000-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FDI金 额资 本 外 逃 规 模涉 外 税 收 优 惠 金 额但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对动因不同的流入资本影响程度却并不一样。税收政策的影响程度可以用税收敏感度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