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物流编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971254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智慧物流编订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互联网+智慧物流编订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互联网+智慧物流编订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智慧物流编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智慧物流编订(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物流物流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内容提要:现代物流的核心在于系统,而现代物流之所以能够形成系统,主要还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把生产、仓储、运输、流通、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可以实现对物流系统的分析、控制、统筹、运作。现代物流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发展。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主线,我们已经从传统物流发展到物流一体化,再到供应链管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物流带来了无数变革,由此派生出来了先行物流、可视化物流、协同物流、实时物流、单元化物流、物流金融等许许多多的现代物流运作理念与增值模式。,“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信息化催生

2、现代物流 信息化带来现代物流变革 物流4.0时代:互联网+物流 物流互联网的本源与特征 物流互联网时代应关注的物流新理念,互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互联网+”的本源与内涵,百度百科的定义: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2012年11月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之后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等开始接受这一理念,并在两会形成提案

3、,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李克强总理所提的“互联网+” 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无所不在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政府版本:“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

4、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马化腾版:“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阿里版:所谓“互联网 +”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李彦宏版:“互联网+”计划,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 于扬版: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线下耳熟能详的模式相加。比如百度是:互联网+小广告;淘宝是:互联网+农贸集市

5、;天猫是互联网+品牌专卖大市场;世纪佳缘是:互联网+红娘等等。 我的看法:我认为互联网“+”不是简单地组合相加,是深度融合。体现的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集成所有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数字世界,借助物联网的技术嫁接手段,融入现代实体的物理世界,并对物理世界进行重构与改造的新理念。就像人是灵与肉的结合体一样,互联网+让实体世界有了生命的觉醒。,“互联网+”的几个版本的理解,目前互联网+的几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等等。 二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

6、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五是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

7、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六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互联网+”集成的几大信息技术,一是互联网的技术,这时互联网+的核心信息技术,是所有信息技术的载体。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当然包括所有移动互联网技术。 二是物联网技术,这是实现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核心“+”技术,也即是虚拟互联网与实体世界相连接的技术,没有物联网技术,互联网与实体世界加不到一起; 三是大数据技术,虚拟的互联网与实体的物流世界连接在一起,

8、物理世界数字化,必将产生大数据,大数据的存储、加工、分析、整合过程是互联网对传统实体实际进行改造与重构的过程; 四是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互联网计算最主要特征,是对大数据进行网络化计算分析的主要手段,也是虚拟网络世界对实体网络世界相结合的最主要计算形式。 五是智能设备,虚拟的互联网融入了实体的物联网,要指挥和控制实体物理世界网络的各项活动,必须要通过实体来实现,这就需要物理世界的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也就是说,有了大脑,也需要四肢。智能化就是四肢;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既让人心情激动,更让人充满担忧,据相关研究,互联网在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后,其计算过程最像人的大脑,但实际能力远超过人的大脑

9、,互联网+可以让物理世界苏醒,但一旦互联网本身的意识觉醒后呢?不可想象啊,目前世界上很多权威已经开始担忧了,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互联网+:催生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催生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信息物理系统是科学家研究了近十年的前沿学科,也是中国863计划的一部分,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利用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信息物理系统研究进展,归纳提出一个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让科学变得更亲近人类,德国人干得不错。 中国最近

10、出台了制造业2025,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其核心都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实现智能生产、智能销售、智能供应链、智能制造、智能工厂。表现形式和本质都是:产业互联网环境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信息化催生现代物流 信息化带来现代物流变革 物流4.0时代:互联网+物流 物流互联网的本源与特征 物流互联网时代应关注的物流新理念,第一篇:信息化:互联网+物流带来的变革,从历史上看,物流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伴随物流管理理念与物流运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往往是物流理念变革的主导因素。,在古代,由于信息沟通技术的落后,物流作业环节间信息难以互联互通,无法分享和统筹运

11、作,因此物流运作只有一系列的独立的功能性活动,难以统一考虑和有计划的实施。也有人认为这时没有现代物流理念,即认为没有所谓的物流,只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功能作业。,信息化催生现代物流,在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类信息沟通技术的发展,电话、电报的普及应用,人们可以将物流作业各功能环节的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可以初步的共享和统一考虑运筹管理,使得人们可以“对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高效运动过程所实施的一系列功能性活动进行系统的考虑,全面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出现现代物流理念的萌芽,产生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物流概念。,20世纪60-70年代,日

12、本物流之父平原直等人考察美国实物配送(PD物流),引入日本,译为:“物的流通”,80年代把“物的流通”简化为“物流”,中文“物流”概念才正式诞生,亚太地区“物流”一词来源于此。,信息化催生现代物流,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得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从供应到消费地的运动和储存的相关活动信息可以通过许多手段进行更方便地沟通,现代物流各环节可以统一考虑,系统运筹。尤其是EDI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及基于EDI等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网络的形成、及电子商务发展雏形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在研究客户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物流作业各功能性环节的活动进行高效而经济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从

13、而引发了现代物流理念的变革,形成了以“后勤保障”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logistics)为核心的物流理念,进入了一体化物流时代。,信息化催生现代物流,物流理念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时俱进的,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入,使得企业可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及生产线的柔性制造,做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一阶段,由于制造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成熟,许多产品的各企业间生产质量都可得到良好控制,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的出现了同质竞争,使得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产生服务经济现象。随着服务经济的出现,物流运作的价值取向必然从企业内部生产制造调整到外部市场与服务,即更

14、加强调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从而带来物流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在这一背景下,物流理念在国际上与时俱进,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1992年对物流的定义作了修改,将原物流定义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修改为“产品与服务”,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强调了客户服务,既包括了生产物流,也包括了服务物流。,物流理念与信息化发展与时俱进,到1998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步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在这时,我们已经可以把生产、服务过程的信息全面沟通与整合,且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也可以全面整合与协同,这时物流开始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在这一形势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98年又一次修改了物流定义

15、,修改后的定义一开始就强调了:“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强调了“正向与逆向”的流动。 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干脆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信息化发展使得现代物流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 信息化催生现代物流 信息化带来现代物流变革 物流4.0时代:互联网+物流 物流互联网的本源与特征 物流互联网时代应关注的物流新理念,第一篇:信息化:互联网+物流带来的变革,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了物流理念随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不断演进,可以讲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现代物流理念,并带来了现代物流的变革。 信息化带来的现代物流的第一个变革是系统思想的引入。在信息不通的时代,没有现代物流理念

16、,只有割裂的物流功能作业,因为缺乏信息手段的沟通,货物生产、采购与保管、货物运输、库存数量等等信息是互相割裂的,信息需要人与人见面后,物流作业环节交接时才能沟通,因此我们想把物的流动信息统筹考虑,系统控制和综合分析,寻找系统最优方案是不可能的。 20世纪30年代,电报与电话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完善,让我们就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沟通库存信息和流通信息、在库存环节了解运输信息和补货信息,系统的统筹的考虑和控制直接带来的现代物流的产生,这是现代物流的第一次大变革。,系统思想的引入:现代物流第一次变革,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又获得了巨大发展与变革,特别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开始在国际贸易和商品流通中普遍应用,从而带动了物流一体化的变革,这是现代物流的第二次变革。 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EDI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美国首次被采用时;由于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70年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ED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