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928953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牡丹亭惊梦第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亭惊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 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2、 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手段】讲解法、朗读法【导入语】汤显祖为牡丹亭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汤显祖及牡丹亭,现在我们赏析一下惊梦这一出。一、文本赏析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我们重点讲析游园部分,也就是绕池游这一套曲子。现在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前

2、两支曲词。【绕池游】“旦”是古代戏曲的女性角色名称,这里是“正旦”(也就是年轻女主角)的简称,在戏中指杜丽娘。“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纷纭、缭乱。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缭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生命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贴”是“贴旦”的简称,在古代戏

3、曲中扮演小姐的贴身丫鬟,在这里是指春香。“炷尽沉烟”,“炷”,作动词用,燃烧;“沉烟”,点燃的沉香(沉香是一种香木名,这里指用沉香木制作的香)。这句是说沉香燃尽。“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rn),怎么。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似”,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这句意是,怎么今年春天比去年更牵动我的情怀呢?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的心思与去年不一样。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乌夜啼】这里以一首词作为人物的上场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宿妆残”,还残留着昨天的妆容,没顾上重新梳洗打

4、扮,只是发呆地望着。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杜丽娘生活在江西,柳梦梅从广东过来,须经过梅关,所以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伏笔,有暗示作用。)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因由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以上写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作者用【绕池游】曲文与【乌夜啼】词文的组合,刻画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百无聊赖的感情和青春之心跃跃欲动的情状。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步步娇】这支曲子。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

5、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句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出细细的游丝,飘浮在空中,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是,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丝丝可怜的春光。二是,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作为妙龄少女,春光已牵动她的情怀,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心不细的人很难发现。所以

6、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是,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因此,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可以看作是春光投射进丽娘闭锁的心扉、情思逐渐萌生的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这一缕“情思”恰如一缕“晴丝”纤细微弱,随风飘荡,尚无定向(爱情目标),所以说“摇漾春如线”。作者借春光抒春情,依晴丝发情思,运用修辞手法,使情与景妙合无垠,天衣无缝。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

7、结合得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接下去写对镜梳妆,这里着意表现女主人公天真娇羞的神态。因为主人公有了“情思”,所以心情一直激动荡漾,难以平静。如果将春情的思念转变为梳妆的行动,需要感情上的大力调整,故此须得“停半晌”。当她“整花钿”之时,定要照镜。“没揣(chui)”,没料到。“菱花”,指镜子。“迤(tu)逗”意为挑逗、引惹,都是当时的口语。“彩云偏”,是指头上的发髻偏向一边。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明明是人照镜子却偏说镜子把自己的半边面容偷照了进去,惹得我急忙躲闪弄歪了美丽的发髻。拟人手法和口语的运用,使这两句唱词更加活泼生动。一个“偷”字,颇堪回味,似乎镜子已偷窥到了姑娘春情荡漾的内心

8、隐秘,把怀春少女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封建社会里,像杜丽娘那样的大家闺秀,她是不能轻意出门的。即使她们从镜中自窥春心颤动的秘密,都不免羞涩万分。如果仅仅在闺房中走动,又如何能使别人欣赏到自己美丽的身段和容颜呢!便,适合,适宜。想到这里,只有顾影自怜了。因此“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一句,既写杜丽娘的羞涩、腼腆,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闺阁女子的严重束缚。所以这句不能轻轻放过。短短七句曲词,从景物和动作的描绘中将人物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醉扶归】这支曲是写杜丽娘沉浸于华美服饰和惊人丽质的自我欣赏中。“翠生生”是形容色彩艳丽、鲜明。“出落的”,是显得的意思。“茜”,指绛红色的裙子。“艳晶晶”,形容光

9、彩绚丽灿烂。“花簪”,用珍宝装饰的簪子;“八宝”,泛指各种珠宝。“填”,嵌饰。是说:杜丽娘戴着各种名贵的珠宝嵌饰而成的簪子,显得十分明艳、光彩照人。那么上一句就可解释为她穿着绛红色的裙子显得十分艳丽鲜明。开头两句极写服饰的华贵,显示出作为一个官宦少女顾影自怜、喜形于色的娇憨神态。“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好(ho):美也。意谓爱美是我一生天性使然,是这支曲子中的“曲眼”,是关键句。这是作者发掘她内在的心灵美,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杜丽娘自然升腾的青春憧憬的直言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否定与挑战。“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沉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使游鱼沉水,使飞雁落地

10、。“羞花闭月”,也是说人的美使花儿羞惭,使月儿关闭。这里都用了拟人化手法。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可又有谁来赏识呢?这三句写杜丽娘容貌美丽,表现官宦少女的孤芳自赏、无人问津的自矜自悲等多种心态。杜丽娘用美丽的春天自喻,为后文伤春埋下伏笔,暗示“伤春”即是“自伤”。两种修辞,交相运用,无比自然、贴切。自己如花的美丽无人了解,更无人欣赏,造成了杜丽娘心灵深处的强烈失落,一种孤独无偶的情绪渗透内心。这就点明了上文杜丽娘所感喟的“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这一郁郁寡欢心情的来由。以上三支曲子,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景语的点染来写的,来刻画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

11、。先写孤锁深院,韶华虚度,春光撩人;再写对镜梳妆、欲行又止,顾影自怜,情思摇漾。接着,在春香陪同下,杜丽娘先到后花园,戏也正式进入游园部分。杜丽娘见到满园春色,不禁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深沉感慨。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当代名家演唱的昆曲牡丹亭惊梦之【皂罗袍】【好姐姐】。【皂罗袍】这支曲是写杜丽娘在观看园中景色时由喜转悲和由叹转怨的情怀。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姹”,美丽。“嫣”,娇艳。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满园开遍,一片迷人春色。“断井颓垣”是说,井已干涸,矮墙坍塌,一片破败的景象。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

12、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正象征她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接下来“良辰美景”两句,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奈何天”,让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

13、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由物及人,一种自我怜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就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表现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的春光间的不谐调,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合”是合唱,这里是幕后的合唱,符合传奇的体制,也是不同于杂剧的特征,表现了杜丽娘内心情动,是代替她抒情,产生的音乐效果也不一样。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

14、向了外面的世界。这句话极为精炼地勾勒出园中园外景象:朝飞入云的画栋,暮卷山雨的朱帘,细雨和风、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指深闺中人,把这美好春光看得太微贱了。如此美景,竟然深锁起来,不让人欣赏,虽则可惜,但对杜丽娘此时心绪来说,春情难遣,无心领会,更让人怨叹。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千万妇女的心愿,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这支曲子的遣词造句,匠心独具。用“原来”、“似这

15、般”、“都付与”等副词词组表现杜丽娘对园景的盛赞和嗟叹。全曲除第一、二句和末句外,皆用对偶修辞法。第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景与情的矛盾,表达了杜丽娘因春情无所依托而怨责美景空有的心理,第五、六句写画栋、朱帘,第七、八句写风雨彩舟,显示景色的华丽多姿,反衬环境的寂寥沉静。对偶句是在严格的曲律限制下创造的,而作者却能将春日园林描绘得如此逼真,并流露出浓郁之情,使人如亲临其境,确能唤起观众或读者不自觉地也以人物的心情来感受周围的一切!这些富有魅力的词句,只有戏曲创作大师的韵文,方可达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这支【皂罗袍】是杜丽娘进园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绪突变的转折点。【好姐姐】通过杜丽娘对具

16、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首句是说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浓郁的感伤气氛。宋代寇准有“杜鹃啼出血成花”的句子。荼蘼花外是如烟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烟似梦,一个“醉”字写出人沉醉在春光里心酥身软的感受。“荼蘼”,也是一种晚春开花的落叶小灌木,写它是为了突出尚未开花的牡丹,“烟丝醉软”是指柳丝飘荡,也衬托出杜丽娘忧怨、缠绵而又不能自恃的情状。火红的杜鹃、洁白的荼蘼报告了春将离去。这离去的又岂只是自然的春色?牡丹当春尽的时候才开花,所以这么说,这是叹息它开得太迟,这叹息又岂只是为牡丹!这是哀叹百花之王的牡丹,不能在春光烂漫的大好时节开放;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寓含对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先写花柳,再写莺燕。“生生”,脆生生,清脆。“呖呖”,清溜圆转。前一句说燕子叫声很清脆,明快得如剪刀剪东西发出的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